【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兩岸關係持續緊繃,中國對意識形態管控更加緊縮。近期在上海開幕的書展,台灣書籍內容只要有「中華民國」字樣,全遭簽字筆塗黑。但即便如此,仍不減台灣書籍買氣,讓中國學者大讚:「台灣書籍嚴謹,視角和中國不同」。

一起來看,到底台灣何種書在中國最暢銷?買書者有何看法?(責任編輯:謝佩如)

圖片來源:中央社

中共建政將滿70週年,意識形態管控緊縮。今年上海書展充斥主旋律、正能量,圖書內容遇「中華民國」會被用黑筆畫掉,而去年一度設立的台灣館今年改以「台版書」3字隱晦取代。

「中華民國」成敏感字眼,遭簽字筆塗黑

2019年上海書展今天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今年適逢中共建政70週年、共軍占領上海70週年等重大節日,會展布置以「中國紅」為基調,一進入主會場就能看到「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的大標語。

由於正值「紅色紀念」時間節點,以及受到當前兩岸政治氣氛影響,去年上海書展一度設立的「台灣圖書專題館」今年轉而改為「台版圖書專區」。不過現場買氣未減,仍有許多愛好者前來。

此外,以往可以被解讀為是歷史客觀描述的「中華民國」一詞,在官方憂心招致外界誤會與聯想的情況下,今年也變成審查的敏感詞,一律都用簽字筆塗黑,內容審查速度因此變得稍慢。

台灣文史哲書類最暢銷,上海博士:台灣書籍嚴謹、視角和中國不同

儘管官方小心翼翼掃雷,但台灣圖書買氣不減。上海師範大學傅姓博士生今天特地來購買台灣出版的古典文獻書籍,尋找寫論文的靈感,他觀察,台灣的相關圖書研究方法相當嚴謹、視角也和大陸不一樣。

來自台灣、第7年赴上海書展協辦參展的華品文創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承惠表示,今年大概引進了3000種、共計1萬冊的台灣圖書,包括時報、遠流、三民、聯經等上海民眾比較熟悉的出版社。

他觀察,會到上海書展買台灣圖書的人,普遍都是知識分子,以往的經驗來看,文、史、哲類最受歡迎,畢竟對很多大陸民眾來說,台灣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普遍優於大陸,因此很多人來此「淘寶」。

2019年上海書展14日起至20日止,共彙集500多家出版社、16萬餘種精品圖書,邀請近500位海內外作家進行1273場閱讀活動。書展並第一次走出上海,在長三角城市和其他城市開設約50個分會場。

推薦閱讀

【港警亮槍後,中國裝甲車戒備】美衛星直擊「中國 500 輛裝甲待命深圳」,明星瘋喊:支持港警你們可以打我了

【中共就愛柯文哲這一味】柯 P 亂喊什麼口號都沒差,中國就愛他「制衡蔡英文」

【一個中國的討道歉政治學】在微博挺一中是敷衍!中國人認為道歉在「牆外」才算數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上海書展遇紅色年 中華民國成了敏感詞〉。首圖來源:   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