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中央社
交通部多年前推動「台鐵捷運化」政策,希望達到「列車要準點、車站間距近」的目標,但台鐵配套卻做一半,未衡量台鐵路軌容量或車輛是否足夠,也增設不少蚊子站,導致台鐵誤點頻繁,引發民怨。對此,林佳龍決定出手改善捷運化政策,他認為,台鐵捷運化不是一個失敗的政策,它可以被優化。
台鐵「捷運化」政策,反讓誤點狀況更雪上加霜
交通部為了彌補捷運建設的不足,十多年前開始推動台鐵「捷運化」政策,在北中南都會區普設通勤站,但這項做半套的政策反而讓台鐵誤點狀況雪上加霜。根據《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報導,台鐵第一個推動捷運化的地區為台北基隆區間,但路程停站數變多,行車時間也愈拉愈長,反而讓往返北基間的台鐵通勤族更加不便,對住在端點居民而言,捷運化不是福音而是噩夢。
為什麼台鐵誤點狀況會嚴重到引發民怨?因為「慢車卡快車」戲碼天天上演!台鐵設計以中長程運輸為主,為配合政策才扛起「類捷運」角色,但列車老舊性能差,閉塞區間設計落後,許多新設小站沒有待避交會功能,路線容量也不堪負荷,讓「慢車卡快車」戲碼天天上演。列次不夠密集,速度快不起來,只是披上捷運的外衣,卻蹣跚依舊。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任恆毅就比喻,捷運化追求增加班次,但塞愈多車,就有愈多「瑪莎拉蒂」跟「烏龜」擠在路上,怎能不誤點?
林佳龍出手,打算做到快慢分流、多蓋軌道
面對台鐵捷運化漏洞百出,林佳龍決定出手改善,並認為這是可被優化,並非一個失敗的政策。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林佳龍認為台鐵捷運化的兩大要素是「列車要準點、車站間距近」,況且這並不是一個失敗的政策,而是可以被優化的,只是過去在推動時未完整考量到分流問題,未來會深入檢討車站建置、車輛調度等問題,如果路廊夠就可以多蓋軌道,做到快慢分流、增設待避線,路線、時間、列車之間相互搭配,應該就能讓效率極大化。
把分流做好就能真正落實台鐵捷運化嗎?有網友認為:「捷運化一點都不捷運,漲價改善車子、多聘人才是根本之道。」、「樹林跟南樹林才差幾百公尺還設一站」、「日本在旁邊卻學不起來,台鐵是扶不起來的阿斗。」

圖片來源:截取自PTT

圖片來源:截取自PTT

圖片來源:截取自PTT
推薦閱讀
【網:原來中國打壓是造假】外交部不滿滑冰賽因「國際情勢」遭取消,結果 7 小時後國際冰總「洗臉台灣」
【台中人淚:年輕人繼續當房奴】盧秀燕以 38 億賣掉社會住宅用地,還稱「社宅不會跳票」
【含淚死諫台灣,港人買《自由時報》頭版廣告】港人感謝台灣掌握關鍵歷史正本,可救香港一命
(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