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台北市長柯文哲多次批評總統蔡英文「親美抗中」策略,近日還引用《孫子兵法》的戰略:「上兵伐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抨擊蔡英文。

這個引用馬上被懂《孫子兵法》的人拿放大鏡檢視、撻伐。財經記者胡彩蘋毫不客氣批評柯文哲平日不閱讀、沒吸收新知,才會拿《孫子兵法》理解國際戰略。

政治評論家鄭立更直接在批踢踢上發了一篇長文,鉅細彌遺批評柯文哲對《孫子兵法》的超級失當解讀。以下是鄭立的文章,一起來學學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孫子兵法》吧。(責任編輯:黃梅茹)

台北市長柯文哲,首圖來源:中央社

文/鄭立

他到底有沒有真的想過, 什麼叫「上兵伐謀」?我看了很多次孫子兵法,也看過很多人的解讀。

「謀」這個字大部份人解的是「謀略」, 但到底是否這樣解, 我一直是抱存懷疑的。 但我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解釋,因為謀這個字, 並不一定只能解成計謀或者計劃,如果我們解成計謀,其實有點怪異。

因為計謀與計劃, 這種東西並非獨立於以下三種的。 不論是外交, 野戰或者是攻城, 你都需要計劃, 你也可以運用謀略去爭取優勢。 例如伏兵, 就是伐兵的時候用謀略, 木馬屠馬記就是攻城時用謀略, 假途滅虢就是外交時用謀略。 可見謀略根本在任何一種交戰方式都用到, 而不需要獨立出來。

「上兵伐謀」的真正意思:敵方瓦解我方的戰鬥之心

所以我得出一個推測。 孫子兵法裡「上兵伐謀」裡面的「謀」字, 解釋並不是「謀略」, 謀這個字有另一個解釋, 我們也很常用到的, 但經常被忽略的。

那就是「圖謀」。

換句話說, 上兵伐謀並不主張叫我們用詭計去擊敗敵人, 因為這根本是廢話, 別說外交國戰攻城, 根本連一對一的格鬥單挑也是用計取勝的。 而是說我們要瓦解對方跟我們戰鬥的動機, 瓦解對方跟我方戰鬥的圖謀, 上兵伐謀, 攻心為上, 令對方根本不打算與我方戰鬥, 瓦解對方的戰意, 瓦解對方的戰鬥之心。 甚至讓對方覺得不如加入我方。

雖然我不敢說這是正確的解, 但用這種解法的話, 那就一切都通了, 舉一個例子,大日本帝國在 1945 年, 就算被美國打沉了大和號和迫到本土, 都沒打算投降,甚至決定要在本土決戰, 一億玉碎。 而美國在外交上已孤立日本, 在海戰中也擊敗日本, 可說伐交伐兵都贏, 可是要不要動員百萬軍隊登陸日本也就是最下的攻城?

最終美國選擇了投下原子彈, 日本的戰意才瓦解, 或者說有理由下臺, 終究美國還是要選擇上兵:瓦解戰意。

然後日本也真的成為了戰後美國的緊密盟友。

從這點看的話, 中國對臺灣做的事情, 也是上兵伐謀

我在這裡看了這麼多年,臺灣一直都怕解放軍渡臺, 然後島內永遠有些人, 在說一些很誇張的話: 什麼幾小時就投降, 國軍沒有抵抗意志甚至倒轉槍頭, 解放軍很厲害臺灣兵不能打, 什麼解放軍幾千架飛機空投一萬傘兵攻佔臺北, 甚麼向臺灣只要封鎖海域射導彈臺灣就要投降, 什麼打三個月臺灣就會孤立無援一定投降, 美國絕不會來救, 解放軍百萬陸軍可以隨意門來臺以十比一的人海優勢淹死臺灣, 動員一弄艘漁船同時登陸等⋯⋯那些甚麼臺灣一定輸的理由我好像沒列完。

扯那麼多, 你會發覺這些人的說話, 有一個共通前題:就是臺灣自己會投降。 也就是臺灣人因為害怕戰爭而戰意瓦解, 中國的勝利全建立在臺灣投降上, 而這些人說的話全部都是叫你投降。

反正找理由讓你覺得你一定會輸, 投降是你最好選擇。

近幾年的討論有好轉了, 開始有人意識到其實臺灣有強大的防空能力, 而且補給是源自海路, 意識到臺灣地理上對美國戰略的重要性, 意識到中國根本很難打過來, 百萬解放軍也沒辦法步行過臺灣海峽, 那些愚蠢的三天陷臺論才收斂了一點,去到 2016 年之後, 美日對臺灣的外交態度變積極, 那些聲音又再細聲了一點,但從不消失, 只是開始老掉牙。

只是為何要扯一堆其實很容易就能驗證根本不可能的東西?例如百萬陸軍登臺?

並不是他們真的有這樣的計劃, 而是自我實現預言:臺灣如果沒人想投降,其實中國就動不了臺灣半根毛, 但如果有相當數量的人想投降, 這些人就真的會變成內應, 使攻擊的難度下降, 所以中國就像直銷一樣, 騙你覺得會輸, 等想要投降的人增加, 再讓這些人強化這些聲音,不斷的循環直至島內戰意崩潰, 產生一個動不動就投降的政府, 那麼臺灣就真的會滅亡。

無論怎樣的形勢怎樣的兵力多堅固的城堡,只要沒有戰意就會投降, 就會輸。 這就是上兵的真正意義。

中國不就上兵伐謀, 攻心為上, 瓦解戰意?中國對臺灣做的是這種事, 而那些相信了的臺灣人就是被「伐」了抵抗的「圖謀」。

台灣也能對中國使用「上兵伐謀」戰術!

同樣地, 臺灣面對中國, 上兵伐謀, 也一樣是瓦解對方的攻擊圖謀。 充實外交與國防, 使中國攻擊臺灣的風險增加, 難度增加, 成功率降低。 說服那些想要投降的人他們是錯的, 臺灣不會也不應該投降, 你表現想投降的軟弱只會令中國打過來, 這樣中國找內應也會感到困難。 積極的把自己置於美國的戰略藍圖 (不是美國「幫」你, 而是美國覺得可以以一個值得的成本維持自己優勢)下, 這些都是在伐謀。

當攻擊臺灣的條件減少, 攻擊臺灣的成功率降低, 攻擊臺灣的代價增加, 中國就不會選擇做這種低勝率的賭博而把注意力放在別處。 這樣臺灣就能贏取和平, 整軍備戰卻不用打仗, 修築堡壘卻不受一槍一彈, 以充足的準備令對方的意圖變得不可能, 最終你反而會因為認真軍事戰略而獲得無血的和平。

這也一樣是上兵伐謀:瓦解中國以及他們國民, 對侵略臺灣的投機想法,令他們明白面對臺灣與民主自由, 與其當成病菌以粗暴的手段恐嚇, 破壞與消滅, 該有更務實有益的相處方式。 同樣地, 說服中國人民, 侵略臺灣只會為他們帶來災難而不是利益, 這也是瓦解戰意, 攻心為上。

讓中國放棄侵略臺灣, 應該是臺灣從過去到今天每一任總統的戰略目標。 在中國放棄了戰爭的圖謀之日, 才是和平真正降臨之時。

我本來對柯文哲沒意見, 但是我現在很直接的說, 如果他打算當國家的領導者,他看完這四句話, 都沒理解到他已中了上兵伐謀, 自己去瓦解自己國家的抵抗意志, 這是不對的, 不論你是藍綠或者是任何想參選總統的人, 我相信對於臺灣人而言, 保衛這國家的存續以及主權, 應該是一個不可退縮的基本底線。

延伸閱讀

【煞氣的小英、邁邁、清德】政治人物有責任保護台灣主權!府院巨頭硬起來轟爆韓國瑜

【網讚:蘇光頭真有執行力】中國學者拿「觀光簽」來台演講一國兩制,行政院一天內做 3 事護主權

美國人對外永遠一致,清楚敵人是誰:民主黨高層高調支持川普對「中國」強硬

(本文經原作者 鄭立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