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針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1/2 的《告台灣同胞書》,總統蔡英文於第一時間回應:台灣絕不接受一國兩制,絕大多數台灣民意反對「一國兩制」,且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這是台灣共識。
近來,「九二共識」不僅成為九合一大選後民眾爭相暸解意義的熱詞,甚至不斷被政治人物提及,不過你知道兩岸 40 年來所對話的詞彙演進嗎?今天《BO》帶你一起認識這些名詞。(責任編輯:黃梅茹)

總統蔡英文,首圖來源:中央社。
《報橘》徵才中!和我們一起讓台灣變更好 >> 詳細職缺訊息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email protected]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1/2)出席「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會發表對台談話時大談「一國兩制」,並重新定調「九二共識」。總統蔡英文重申,台灣絕不接受一國兩制,也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
一國兩制、九二共識成談話焦點,想看懂兩岸政治新聞,有些政治名詞不能不知道,中央社整理各個名詞的由來與涵義如下:
葉九條
時間:1981年9月30日
提出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
時任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1981年提出「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9條方針政策」,要點如下:
1. 建議舉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對等談判。
2.建議雙方共同為通郵、通商、通航、探親、旅游以及開展學術、文化、體育交流達成有關協議。
3.統一後,台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並可保留軍隊。中央政府不干預台灣地方事務。
4.台灣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系不變;私人財產、房屋、土地、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和外國投資不受侵犯。
5.台灣當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擔任全國性政治機構的領導職務,參與國家管理。
6.台灣地方財政遇有困難時,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補助。
7.台灣人願到大陸定居者,保證妥善安排,不受歧視,來去自由。
8.歡迎台灣工商界人士回祖國大陸投資,保證其合法權益和利潤。
9.歡迎台灣各界人士與團體提供統一建議、共商國事。
一國兩制

鄧小平,圖片來源:Wiki公共領域。
時間:1982 年 1 月
提出人:中共第 2 代領導人鄧小平
「一國兩制」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簡稱,由中共第2代領導人鄧小平提出,最早見於1982年1月,原文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兩制是可以允許的,他們(台灣)不要破壞大陸的制度,我們(大陸)也不要破壞他那個制度」。
同年底,中國與英國開始談判香港主權問題,鄧小平遂將「一國兩制」應用在香港,主張中國「恢復行使」香港主權後,「香港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國際貿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變」,且「對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變」。其後,這一主張也應用在澳門。
九二共識
時間:1992年10月26日至30日
名詞提出時間:2000年4月28日
提出人:(有爭議)
名詞提出人:陸委會主委蘇起
「九二共識」是事後塑造出的概括性名詞。1992年10月26至30日,台灣海基會與中國海協會在香港舉行工作性商談。會中,雙方曾各自提出對「一個中國」的表述,對「一個中國」的解釋存在差距,但都提到「在兩岸共同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的字句。會後,雙方同意「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述『一個中國』原則」。
1999年,時任中國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聲稱,兩岸雙方已在1992年商談時,達成「認同一個中國的共識」,是首度將上述會議內容概稱為「共識」的開始。到2000年4月28日,時任陸委會主委蘇起首度將上述會議內容概稱為「九二共識」,並加上「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解讀。
由於1992年10月份這場香港會談的內容,是否有形成所謂「共識」,各界解讀存在差異,連帶使「九二共識」這一名詞,在台灣始終成為爭議話題。
江八點

江澤民(左),圖片來源:Farzad Khorasani , CC Licensed。
時間:1995年1月30日
提出人:中共總書記江澤民
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1995年在中國國台辦舉行的新春茶話會上,發表「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講話,其中,針對「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若干問題」,提出8項看法與主張,俗稱「江八點」,要點如下:
1. 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
2. 對於台灣和外國發展民間性經濟文化關係,大陸方面不持異議。但是,反對台灣以「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為目的的所謂「擴大國際生存空間」的活動。
3. 進行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談判,過程中,可以吸收兩岸各黨派、團體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
4. 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絕不是針對台灣同胞,而是針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搞「台灣獨立」圖謀的。
5. 要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以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繁榮。加速實現直接三通,促進兩岸事務性商談。
6. 中華文化始終是維繫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和平統一的一個重要基礎。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
7. 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生活方式和當家做主的願望,保護台灣同胞一切正當權益。
8. 歡迎台灣的領導人以適當身分前來訪問;大陸方面也願意接受台灣方面的邀請,前往台灣。
兩國論

前總統李登輝(中間抱小孩者),圖片來源:生活的完美 是佛法, CC Licensed。
時間:1999年7月9日
提出人:總統李登輝
「兩國論」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簡稱,由總統李登輝於1999年7月9日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首度提出。內容是「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立以來,一直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又在1991年的修憲後,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所以並沒有再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
一邊一國

前總統陳水扁,圖片來源:中央社。
時間:2002年8月3日
提出人:總統陳水扁
總統陳水扁2000年在就職演說提出「四不一沒有」,保證不推動台灣獨立、不把兩國論入憲。2002年8月3日,他透過視訊會議對在日本東京舉行的世界台灣同鄉會第29屆年會與會人士提出「一邊一國」。
陳水扁談話原文:「台灣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國家不能被欺負、被矮化、被邊緣化及地方化。台灣不是別人的一部分,不是別人的地方政府、別人的一省,台灣也不能成為第二個香港、澳門,因為台灣是一個主權的國家。簡言之,台灣跟對岸中國一邊一國,要分清楚。」
《BO》補充:
習五條
習近平,圖片來源:中央社。
時間:2019 年 1 月 2 日
提出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
二、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
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和平統一前景。
四、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
五、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蔡英文反對一國兩制的四大觀點
時間:2019 年 1 月 2 日
提出人:總統蔡英文一、中國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事實,而不是否定台灣人民共同建立的民主國家體制。
二、必須尊重2300萬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而不是以分化、利誘的方式,介入台灣人民的選擇。
三、必須以和平對等的方式來處理雙方之間的歧異,而不是用打壓、威嚇,企圖讓台灣人屈服。
四、必須是由政府或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任何沒有經過人民授權、監督的政治協商,都不能稱作是「民主協商」。總統說,這就是台灣的立場,就是民主的立場。
延伸閱讀
【蔡英文反對「一國兩制」是對的】血淋淋實例: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香港人創 10 年新低
你真的知道「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的差別嗎?
陸委會發了一紙「超直白」聲明:接受「九二共識」就是要消滅中華民國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不只九二共識 兩岸喊話這些名詞你都知道嗎〉。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