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2018 的縣市長選舉才剛結束,許多政治人物正在摩拳擦掌,為兩年後的總統大選作準備。最新民調顯示,若台北市長柯文哲投入2020 總統選戰,藍綠將被邊緣化,柯文哲會以 4 成以上的支持率領先藍綠兩黨候選人。面對外界追問是否選總統,柯文哲也絲毫不打算鬆口,僅以「明年六月以後再問我」帶過。

此外,柯文哲也預計會在 2019 春天造訪美國,被外界認為柯是為了平衡「對外事務偏重中國」的觀感;此外,過往有意參選總統的人,都會把訪美當作前哨戰。無論柯文哲決定 2020 是否角逐總統大位,都端看他明年的訪美考卷如何答題。

作者劉仕傑是「紙飛機計劃」外交官講座推動者,他將身為青年外交官所發現的國際洞察,為柯文哲分析訪美前應該要有哪些領悟,也順手提供這張訪美考卷的參考答案。接下來,只需等待柯文哲團隊將這張答案紙讀得滾瓜爛熟了。(責任編輯:黃梅茹)

首圖來源:

IG。

《報橘》徵才中!和我們一起讓台灣變更好 >> 詳細職缺訊息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email protected]

有人說,柯文哲是否會在 2020 年進軍總統大位,得看 2019 年三月訪美考卷如何答題。論者拿出蔡英文在 2015 年五月訪美時,成為史上首度走進美國白宮國安會及國務院的台灣總統候選人,營造得到美國認證的氣勢為例,認為柯文哲是否能得到同等規格的美國接待禮遇,將是柯市長是否於 2019 年年中宣布參選的觀察指標之一。

柯文哲訪美行前,需要明白目前國際局勢已大不相同

我認為,當前柯文哲所面臨的國際態勢,與2015年蔡英文所面臨的局勢有天壤之別。精準而言,柯文哲在訪美之行,得思考的變數更多,且更為複雜。

別的不說,柯文哲面對一個處於相互叫囂的美中關係。

美中貿易戰是一個顯例。

川普上台以來,在貿易政策上採取鷹派姿態。美中貿易戰開戰迄今,中方願意放低姿態,近日將採購 240 萬噸的美國大豆。對美國而言,這當然是善意,尤其美國中西部農業州正是川普的重要票倉。

但美國政府顯然未能滿足,蓋美國政府真正念茲在茲的是美中之間長期巨額的貿易逆差。美國要求中國針對不公平貿易政策進行結構性調整,因爲這才會真正踩到中國的痛處。

換言之,不管是中國採購美國的農產品,或是中國採購美國的汽車零件,這些都是短期的貿易交鋒,只能彼此互施甜頭或互打兩棍的短期戰場,而川普要的是長期的公平貿易保證,這個條件中國可不一定給得起(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中國對國營企業的長期保護)。

孟晚舟事件則是另一個案例。加拿大政府可說是美中貿易戰的代理人(proxy),不管是華為(HUAWEI)財務長孟晚舟在溫哥華遭到逮捕,或是前加拿大外交官康明偉(Michael Kovrig)在中國被捕,這兩起事件都是美中政府的隔岸叫囂。

白宮的國安團隊真正在意的,是華為或中興(ZTE)集團對美國資安所造成的安全威脅。美國可說是有一百個理由合理懷疑華為背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不良意圖,無論華為公司如何聲稱(而事實上目前似乎也尚無實質證據證明華為產品安裝木馬晶片),都無法消除美國的疑慮。

蔡英文的低調形式贏得美國青睞

簡言之,2015 蔡英文訪美時,美方的疑慮是蔡英文或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會不會暴衝。美國要的是一個零意外(zero surprise)、平穩的兩岸關係,這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因此,當時蔡英文雖然走進了美國國務院,但對於會談內容卻保持低調。

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在兩岸政策上雖備受激進獨派攻擊,但另一方面,低調、不主動採取攻勢的兩岸政策,卻也換來美國政府在實質上的支持(例如台灣旅行法)。

柯文哲該怎麼做,才能獲得美國的信任?

柯文哲倘如預期在 2019 年春天訪美,他面對的川普政府,與 2015 年蔡英文面對的歐巴馬政府,最大的差異在於,蔡英文當時訪美得證明「她自己不會是一個 trouble-maker」。

柯文哲卻是得證明,「我會跟你站在一起,中國才是trouble-maker」。簡言之,川普政府要的是一個在兩岸政策上,能夠明確選邊站(也就是美國這一邊)的台灣總統候選人。

美國外交政策向來有務實主義的傳統,所謂「兩岸一家親」,對美方而言就是台灣政壇上吵吵鬧鬧的口水,聊為美國在台協會(AIT)報回華府政情電報的一個參考備註。另一方面,美國政府真正會在意的議題之一,反而會是柯文哲在例如國家安全(資安)議題上的態度,尤其是關於中國華為及中興集團對國家安全帶來的影響。

舉例而言,新北市長朱立倫在新北耶誕城連續三年接受華為贊助新聞曝光後,發表所謂「乾脆禁止陸貨來台」的言論,方為 AIT 政情電報的研析重點,因為這牽涉到台灣未來可能總統候選人對於中國資安戰的心態。朱立倫對於中國資安實力及意圖的(刻意)輕忽或誤解,相信讓美方外交系統大吃一驚。

美國國務院感興趣的是,柯市長擁有作為外科醫師的紮實訓練,他能否務實理解美中資訊戰箭在弦上?他能否戰略性思考台灣的晶片產業及資訊科技實力,在美中晶片大戰所能夠及所必須扮演的角色?

即便柯文哲之前已訪美,但明年訪美的意義大相徑庭

柯市長曾在 2016 年三月訪美,當時行程皆在西岸(鳳凰城、舊金山跟洛杉磯),重點在於招商以及僑界試水溫。明年春天的訪美行意義則大不同,柯市長勢必得飛往美東,至於是在紐約、波士頓還是華府,以及與美方官員會晤的層級為何,或是能否在學界智庫發表重量演講,柯市長團隊得先做好自己的功課。

2015 年蔡英文訪美時,在馬政府已是兩任執政末期、執政團隊傷痕累累的前提下,美方心裡很清楚蔡英文即將成為下屆國家領導人,美方當時並無在藍營看到可能的繼任人選,要的只是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一個善意的保證。

但明年柯市長面臨情形大不相同,即便蔡英文總統執政兩年多來聲望下跌,但蔡政府的外交及國安團隊顯然與美方溝通管道暢通且已建立工作默契,亦即,美方對於台灣的 2020 大選,並不存在只能押寶柯文哲的壓力。相對地,壓力是在柯市長身上。

台北上海雙城主論壇甫結束,「兩岸一家親」的政治修辭又在台灣政壇撩起陣陣漣漪後被各方陣營消費,柯市長也說出「不然要兩家親、三家親還是半家親」的柯式修辭。「兩岸一家親」的奇幻政治泡泡有一日終要破滅,柯市長的國安考卷終須一答,考場恐怕在遙遠大西洋的彼岸。

有人建議我,應該直接寫出考題跟答案

我認為,如果柯市長真要在明年春天訪美,他現在可以審慎考慮做的是:以首都市長及醫師的身份,用英文投書外媒, 主題訂為「兩岸的防疫合作與糧食安全」。

我的理由包括:

第一,這符合柯市長的醫衛專業。無論你相不相信柯市長還是一位政治素人,不管你認不認 同他的施政理念,他在從政前是一位資歷完整的專業醫療人 士。以首都市長的身份談兩岸的防疫合作,既不是政治又是政治,符合柯市長一貫的「專心市政」論述調性。

第二,糧食安全(food safety)為世界衛生組織(WHO)長期重視議題, 也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一。柯市長的民間醫衛專家友人近年來也多次以非政府組織或醫師身份參與WHO相關會議(包括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分會的區域性會議)。

自蔡政府上台以來,台灣在參與每年 5 月份於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上頻頻受挫,柯市長如果能以近來兩岸非洲豬瘟議題作為切入角度,以醫師及首都市長 的雙重身份撰文,一方面呼籲中國釋出善意,一方面向國際友人強調台灣參與 WHA 重要性及必要性,相信有助擴大其市政的國際面向,也能為我國爭取參與 2019 年世界衛生大會累積能量。

第三,測試對岸的政治水溫。甫過世的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 20 09 年第 4 次「江陳會談」中曾簽署「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 檢驗合作協議」,載明雙方應該及時通報重大疫情,並針對 緊急事件同意建立重大檢疫檢驗突發事件協處機制。

惟根據陸委會的說法,非洲豬瘟事件爆發迄今,中國雖向世界動物 衛生組織(OIE)通報,我國農委會並因此從 OIE 取得資訊,但中國並未向我國通報任何有關非洲豬瘟疫情資訊。 換言之,2009 年兩岸簽署的「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 合作協議」形同具文。

兩岸歷經 11 次江陳會談,共簽署 23 項協議,囿於兩岸特殊政治情勢,這些協議具有多大程度的的法律效力(leg al binding)?又如何在執行面(implement ation)建立制度化基礎?從這次的非洲豬瘟事件觀之,足見這些協議的政治宣示成分居多。柯市長以首都市長的 身份,如能針對此面向向中國喊話,將甚具政治意義。

況且,2017年在上海舉行的雙城論壇即以「健康城市」 為主軸,當時在150人的台北市政府參訪團成員中,就有 高達16人來自醫界。今日非洲豬瘟儼然成為國安議題,中 國政府的善意及合作,是兩岸是否能建立無縫防疫陣線的重要主觀因素,柯市長應要有捨我其誰的政治判斷,勇敢發聲 。

第四,藉此向美方展現柯文哲與中國的對話能量。2018 雙城論壇甫落幕,熱鬧程度及實質成果皆未若過往,坊間評論或謂即將上任之高雄市長韓國瑜已經取代柯市長,成為中國交往攏絡的對口。

其實,相較台北高雄相互比較誰才是中國政府的買辦首領,我認為更具意義也更重要的是,柯文哲是否能證明:在上述兩岸 23 項協議的框架下, 他所帶領的首都,能夠在各項具體市政議題上,成為中國政府可欲(desirable)的互動及合作對象?非洲豬 瘟事件其實正是一個很好的試金石,中國政府若不善意接招 ,以適當政治紅利回應柯氏,勢將成為美方關注台灣 2020 大選的重要觀察指標。

「兩岸一家親」的藍綠互罵戲碼已經貧乏無味,柯市府團隊與其急於想出另一個「可口」的的政治語彙,跟韓流競逐新聞版面,不如好好想想,在市政議題上如何務實解決與中國的互動問題,才能讓外界看到他在下一步棋的努力。

延伸閱讀

看看馬克宏困境,總統柯文哲真的能比蔡英文總統做得更好嗎?
蔡英文就任兩年,台灣的國際地位發生什麼變化?
《彭博》問柯文哲「川普會不會出賣台灣」,柯毫不遲疑回答: Of course
【你沒讀到的小英戰略】北京學者:不要小看蔡英文,她是我們最厲害的敵人

閱讀更多《獨立評論在天下》的好文

吳寶春,台灣之光或台灣人的屈辱?
「台灣不是中國!」能夠出聲時,要堅持共同理解
當年的「台灣錢淹腳目」到底多誇張?4個故事帶你看見80年代金錢熱潮

(本文經原作者 劉仕傑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柯文哲的訪美考卷〉〈柯市長的訪美考卷,請認真考慮一下吧!〉。首圖來源: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