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開闢這個專欄】

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每個人都有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去衡量一條魚,他終其一生都會像個笨蛋。」當初他也因為不擅長其他學科,最終在物理找到一片天,也讓我們見識到適性教育的重要。

「我們不需要將每個學生都當全才去培養,而是讓學生提早擁抱並發揮自己的專長。」嘉義縣長候選人吳芳銘認為,教育是人才培育的關鍵,但方式不應該只有「填鴨式」。吳芳銘主張,依適性發展需要,提早讓孩子接觸職業教育,期許將來嘉義的教育可以更適得其所。

此外,他還提出現有教育方式應該整合在地特色,讓孩子對地方產生更多認同感,並且借助數位科技,在有限資源下,透過智慧學習的方式為嘉義學子發展更多可能。但這些策略該如何落實?(責任編輯:黃梅茹)

首圖來源:enixii,  CC Licensed 。

文/吳芳銘(嘉義縣長候選人)

面對嘉義老、苦、窮的困境,需要有完整的政策規劃、系統性地從各方面做起,特別是教育。教育是國家百年大業,影響著我們未來的競爭力,許多事情都須從教育做起、從源頭打下根基,方能完善地方整體規劃之需求,讓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進而促成共好社會。

我過去在擔任嘉義縣副縣長等公職期間,在教育方面就許多構想規劃與相關方案的初步執行,未來,我預計將推動「三合一老幼共融」,整合縣內的資源,打造「托育、長照、就業」三者共融的空間,並且透過數位科技為學子打造更優良的學習環境,以拉近教育的城鄉差距。

適性教育是教育的基本精神,強化技職教育才讓孩子發揮所長

不是每個小孩都喜歡也擅長讀書,除了讀書之外,他或許有更擅長的事情可以發揮,因此我更主張要以適性分班取代常態分班。畢竟若只以讀書成績為唯一的衡量標準,把所有不同程度的學生放在一起,只會讓大家的學習成效不彰,也讓老師不知道從何教起。

我認為適性發展是教育的基本精神,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就像我們不應該要求烏龜去爬樹。我們不需要將每個學生都當全才去培養,那只會讓每個人要學的東西越學越多,卻沒有一樣精通,教改至今的亂象正說明了這一切,因此我主張免費課輔和社團,除強化學習力之外,讓孩子參與社團、培養興趣、接觸職業教育,學生一人一才藝。

對於書本成績不佳的學生,他的手工藝、電競、運動或許是強項、或許特別細心又有耐心,若能讓他們提早接觸職業教育,就能提早找到自己職涯方向,為自己的專長找到發揮的舞台,有運動專長,為什麼不讓他去發展體育?他如果對機械特別有感覺,為什麼不讓他去摸機器?

我認為,一般人的基礎的知識夠用,讓學生提早擁抱並發揮自己的專長,不用擔心其他學科程度不佳。比如吳寶春,他可能原本只會做麵包,不那麼會講英文,但是當他的麵包登上國際舞台、當他需要講英文的時候,他自然就有動機會去學習,然後就可能會講了。這也是終身學習的意義。

再次強調,是找出自身的首要競爭力才是關鍵,我們不需要把所有學生關在教室裡背書、重複填鴨式的教學,畢竟在這個數位科技時代,有什麼是不能在 Google 上查到的?如果那個歷史年表 Google 上就有了,你要學生花那麼多時間去背它幹嘛呢?重要的是從歷史事件學到什麼?是那些因素促成事件的發生?以及影響是什麼?

教育方向對了,還能增加在地認同感

除了強化學子適才適性的學習,我們也要讓教育結合地方整體發展,培養學子的在地認同。我們暑假都會開辦營隊活動如「山海營」,住在山區的學生可以到海邊學習養殖;而住在海邊的學生則是到山上接觸食農教育,還有參加「小小泡茶師檢定」,接觸嘉義農特產,認識和自己的故里不同的地方,熟識嘉義整體的環境。

圖片來源:enixii, CC Licensed 。

除了暑期的營隊之外,更應該在學期間就規劃育才班,讓孩子能夠發揮自身才藝。此外,為減輕縣民的負擔,我主張學校提供免費的課後輔導和社團活動,給予讓孩子課業與生活上的輔導協助、培養學生多元學習環境,讓人人都能有才藝,同時也減少親人在工作和照顧孩子之間奔忙時,所面臨的時間與交通壓力。

除了給予在學學子課後的支援與補助,針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也應有公平的經費補助,讓雙親可以選擇適宜的教育機構,經縣府整合全縣的空間與資源後,打造出「托育幼兒教育+長照+就業」的空間,讓幼兒和長輩都在獲得良好的照顧之外,減少上班族家長奔波的困擾,還能有優良的學習環境與生活空間。

此外,我們也應當重視藝術文化教育,在我任職縣府文化觀光局長時,就大力支持各項藝文活動,例如小劇場。嘉義就曾培育出土生土長的在地劇團「阮劇團」(Our Theatre),這是一群嘉義長大的青年所組成,是「嘉義人的劇團」。

「阮劇團」長期在地方上參與戲劇教學,讓藝術紮根嘉義,透過戲劇,充分展現嘉義人的文化涵養,也是縣府長期支持的組織。我認為,劇場表演有著特殊的魅力,觀眾不一定要「看懂」,可以純粹欣賞,這是藝術文化教育很重要的一環。

教育不是只有一種方式!磨課師、大數據、人工語言能讓嘉義學生更進一步學習

在前述的規劃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借助數位科技的力量,幫助嘉義學子獲取更好的學習成就。過去在我任職副縣長期間,就已積極導入大數據系統,藉由準確的分析,幫助高中生精確選填到理想合適的大學志願,避免因為資訊不足而高分落榜或與理想志願擦肩而過之憾。

除此之外,嘉義也一直積極與跨行政區的大專院校合作、引入教學資源,並串連產官學界以培養人才。

例如,今年在縣府的主導下,我們推出了「高中跨域整合人才 ——『嘉鄉留才.交嘉頂大』樂學計畫」,與新竹交大攜手合作,除了派遣種子教師到交大上課,也運用遠距教學,結合數位分享課程如磨課師(MOOCS)。

目前,在數位課程方面,在縣立永慶高中與竹崎高中開設有多元的選修課程,讓大學師資能夠藉由遠端視訊的方式提供指導,並總和各項學習資源,提供嘉義學子參與各式人才培育計畫的機會,包括大學營隊、小論文寫作,以及相關的競賽與檢定……等等,讓學生藉由豐富的機會,在獲得更多學習體驗之外,也開拓未來更多元升學管道。

除了前述種種已推行的工作,未來,我還要積極執行「科技ABC」計畫,也就是以 AI 人工智慧語言、Big Data 大數據以及 Cloud 雲端為基礎,除了結合技職教育,讓英語學習、程式語言的學習都能向下延伸,還要藉由科技資源,如動畫、AR、VR,增強學習理解效能。

在有限的資源下,以智慧學習的方式為嘉義學子開拓多元學習的空間,是我傾盡全力努力的方向。

斷了派系,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你也認同做事就要乾乾淨淨,可以身體力行支持吳芳銘

戶名:107 年嘉義縣縣長擬參選人吳芳銘政治獻金專戶(郵政劃撥帳戶)
帳號:31640801

吳芳銘    粉絲專頁    、   官方 Line ID

延伸閱讀

【吳芳銘專欄】「讓老有所養,壯有所用!」推動老農退休金制度,讓嘉義的農業不只傳承還能升級
【吳芳銘專欄】若嘉義沒被中央法規框住 —— 阿里山鐵道文化與山區產業或許能有更多可能性?
【吳芳銘專欄】嘉義不是文化沙漠,與故宮南院深化合作活化這塊土地的生命力與文化涵養
【吳芳銘專欄】用深度觀光燒旺嘉義的人氣!過溝和民雄的「神鬼傳奇」不正是日本慶典文化思維嗎?
「政黨換了立場就換了腦袋,所以人民到底被放在什麼位置?」—— 專訪嘉義縣長候選人吳芳銘

(本文經專欄作者吳芳銘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enixii,  CC Licen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