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昨天《BuzzOrange》轉載一篇高雄市民討論陳菊治理高雄的文章,內容在講陳菊用不負責任的態度做事,難怪會高負債、人口負成長,但高雄的財政紀律真的如柯文哲所批?讓我們聽聽不同觀點,這位老師認為柯文哲用舉債數字討論高雄財政紀律,多半來自柯文哲白目的偏見!

(責任編輯:余如婕)

文 / 秦靖(教師、時事評論者)

柯文哲將台北既有的公共建設視為理所當然,無視其他城市發展這些公共建設所需耗費的金錢與心力。斷章取義舉債數字,盛讚自己還債的同時,不但缺乏同理心,更令人感嘆素人短短不到三年就變成政客。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在市府內部會議中提到,雖然和高雄市長陳菊一樣都是在當市長,但他是在還債,高雄市則是舉債 2600 億。連好脾氣的陳菊都罕見回應,認為柯文哲「這樣沒有展現高度」。面對陳菊反批,柯文哲以高雄市舉債最高,應該有財政紀律回應。

貶抑他人,真能成就自己嗎?白目的偏見不會因為口無遮攔而贏得喝采,素人柯 P 早已不復存在,幾點意見供參:

首先,台北市接收到的條件資源最優渥

許多企業在台北繳稅,但製造工廠卻在高雄生產汙染,加上過去中央政府挹注大筆的金錢資源在首都台北,柯文哲難道無知顢頇到連這情況都不知道嗎?

誠如陳菊所言,如果今天高雄有像台北 11 條軌道建設,有中央挹注 1 兆以上預算,高雄當然不需舉債。柯文哲將台北既有的公共建設視為理所當然,無視其他城市發展這些公共建設所需耗費的金錢與心力。

斷章取義舉債數字,盛讚自己還債的同時,不但缺乏同理心,更令人感嘆素人短短不到三年就變成政客。何況,高雄市舉債 2600 億,陳菊任內 11 年舉債 1000 億,其中多筆舉債用在發展交通建設上,柯文哲白目的偏見針對性十足,吹捧自己意味濃厚。

其次,高雄人應群起抗議

柯文哲以高雄市舉債最高,以財政紀律為由來批判陳菊,高雄人應群起抗議!

苗栗縣每年預算入不敷出,公共負債大幅超過法定債限,劉政鴻縣長八年任內舉債快速攀升,早已被列入瀕臨腦死的『重度葉克膜區』,昏迷指數持續不斷下探。花蓮縣也不遑多讓,因為自籌財源減少及累積的高額應付帳款,從「中重度插管區」轉送進「重度葉克膜區」,昏迷指數比苗栗縣還慘。怎不見柯文哲義正詞嚴地痛批苗栗、花蓮這兩個縣市的執政首長「做壞事」呢?

不該用舉債數字多寡來談財政紀律

再者,柯文哲的數學邏輯一定很差,才會以表面的舉債數字多寡來談財政紀律!根據民進黨苗栗縣議員羅貴星質詢所言,苗栗縣 106 年度總預算編列將近兩百億元,但苗栗縣府自九十九年起逐年虛列預算,超過舉債上限後,就挪用各種基金,導致六百六十多億元的財政黑洞。

換句話說,苗栗縣在短短七、八年間就暴增了六百多億的財政赤字,必須整整三年要不吃不喝才能填補財政黑洞。

反觀高雄市,106 年度總預算約 1200 億,舉債 2600 億元,其中 1600 億元是之前高雄市累積下來的舉債,陳菊十一年任內增加了 1000 億。

盱衡近年來高雄市投入的交通建設預算及高雄市府每年還需編列預算償還中央的勞健保欠款,比較苗栗縣與高雄市人口數相差超過兩百萬人以上,柯文哲選擇性批判高雄市財政紀律的邏輯錯亂,政治權謀斧鑿斑斑!

最後,聖經上說:「為什麼看見別人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柯文哲在努力幫台北市還負債的同時,應該想想台北市的舉債是哪位前朝市長執政留下的爛攤子?柯文哲應揪出這些人做的壞事,而不是貶抑執政口碑良好的陳菊市長。

(本文經 新公民議會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柯P白目的偏見! 〉。圖片來源:柯文哲臉書。)

推薦閱讀

【高雄舉債 2600 億超誇張】市民怒:不是無能就是貪汙,陳菊自己選一個吧
罵柯文哲還要先安撫柯粉?從什麼時候開始,柯文哲變成不能被批評的神?
柯文哲轉舵說「兩岸是不同國家」——網友:要選舉又開始說人話,噁心
【縣市長政績檢查 5】為何花媽南霸 10 年天?光是這項「特質」就打趴其他五都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