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產業總會陷入這樣的困境:永遠都不缺人才,專業技術更經常被國外求教——但最後投入的人卻區指可數,人才不是沒舞台放棄,就是轉向其他市場發展,根據《Young 農通訊》統計,明明超過 6 成學生願意務農,卻只有 2 成 4 畢業後真的會選擇農林漁牧業,這些學生在想什麼?台灣農業能有新人才嗎?

(責任編輯:余如婕)

內容提供/ Young農通訊
文、圖片提供/ 豐年社

國內從農人口老化,高職農校學生未來願成為農業生力軍?

由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贊助發行、財團法人豐年社南部辦公室採訪編輯的《Young 農通訊》, 9 月完成「首次全國高職農校學生從農意願調查」,以分層等比例集群隨機抽樣,調查全國 32 所高職農校(含臺東專科學校),回收 1,803 份有效問卷。

調查發現,62.3% 農校生未來有意願務農(包含到農企業工作),97.9% 農校生希望務農平均月薪比基本工資 21,009 元高,多數農校生認為南部與中部最適合年輕人從農,分獲 39.8% 與 37% 支持率。

不排斥從農,但最想工作產業以服務業居首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農校生有意願務農(包含到農企業工作)者達 62.3%,但未來最想工作的產業卻以服務業(32.3%)居首,之後為農林漁牧業(23.9%)、公教單位(19.3%)、科技業(13.9%)、製造業(7.3%)、及其他產業(3.3%)。

執行調查的豐年社副社長蘇登呼分析,有意願務農到以農林漁牧業為第一志願,兩者中間落差 38.4%,透露出農校生雖不排斥務農,但其他產業卻吸走多數農校生前往工作。

他指出,如果不能讓農校生看到務農前景且降低務農阻力,這批潛在農業生力軍將轉往其他產業;農校生有農業知識底子,投入資源鼓勵農校生從農,更易見到效果,如何加強輔導農校生從農,值得農委會、地方農政單位、農校等單位重視,像高雄的旗山農工,目前就積極跟多家農企業與農場接洽,也陸續安排學生前往見習、工讀、甚至就業。

旗山農工學生今年畢業後沒有升學,選擇到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萬丹臨時農場工作。

加強高職農校溝通、連結與合作,推動高職農校策略聯盟

得知調查結果,農委會負責農業人力培育業務的輔導處處長朱建偉表示,農委會未來打算深入高職農校,加強跟高職農校的溝通、連結與合作,高一與高二培養食農教育、對農業的興趣、接觸農企業與農場,高三則準備就業,從中找願意投入農業的人。

朱建偉鼓勵農校生畢業後如果沒有升學,可參加農委會推行的「農業專業技術團」,除了離家近、每月收入平均可達 4 萬以上,未來更有機會成為農場主人或老闆,對農校生長遠的從農規劃有好處。

調查也發現,農校生認為從農不只是在農場工作,更多人選擇到有規模與制度的農企業工作,偏好穩定的工作環境,有 44% 農校生選擇到農企業工作,28.4% 想自己(營)農作,14.8% 選擇到家中農場工作,10.4% 想到他人農場工作。

事實上,察覺農校生對於到農企業工作需求的提升,今年開始,農委會與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在高雄、屏東地區支持推動「高職農校策略聯盟」,目前已整合 26 家農企業(另有 5 家農場)提供見習、工讀或就業機會給農校生。

今年剛畢業的旗山農工食品科學生,到屏東科技大學讀進修部之餘,還到大中華生技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從事麵包生產與檢驗工作,延續高職所學的專長。

提高薪資有助提升從農意願,農業重鎮受青睞

不過,無論到農企業或農場工作,大多數農校生無法接受低薪,能接受從農第一年平均月薪在基本工資 21,009 元以下者僅 2.1%,31.7% 學生希望薪資落在 25,001~30,000 元間,24.9% 學生希望薪資能高於 35,001 元,21.2% 學生希望薪資落在 21,010~25,000 元間,20% 學生希望薪資落在 30,001~35,000 元間。

整體來看,76.6% 希望平均月薪在 25,001 元以上,選 30,001 元以上者更達 44.9%, 顯示提高從農薪資,將有助提升農校生的從農意願。

至於國內哪個區域最適合年輕人從農?傳統農業重鎮南部與中部,最受農校生青睞, 39.8% 農校生首選南部地區(屏東、高雄、臺南、嘉義),中部(雲林、彰化、臺中、南投、苗栗)以 37% 緊追在後,之後依序為東部(宜蘭、花蓮、臺東)17.8%、北部(新竹、桃園、新北、臺北、基隆)3.8%、及離島(澎湖、金門)1.6%。

(本文文章、圖片授權轉載自合作媒體《農傳媒》,請勿任意轉載,原標題為 〈超過6成願務農,卻只有2成4畢業後願選擇農林漁牧業,高職農校生想什麼?〉)

文章參考資料

《Young 農通訊》為國內第一份專為高職農校學生編輯發行的農業刊物,今年 2 月已針對南部縣市高職農校學生進行從農意願調查,本次全國高職農校調查期間則在 9 月 4 日至 28 日。

問卷樣本分佈上,男學生 56.5%、女學生 43.5%;家人有務農者 39.6%、家人沒務農者 60.4%;農校所在地區為中部地區 36.1%、南部地區 31.4%、北部地區 20.6%、東部地區 9.4%、離島地區 2.5%;農經園藝相關科別 34.9%、食品相關科別 33.9%、畜產相關科別 12.7%、農機相關科別 8.9%、漁業相關科別 5.5%、林業相關科別 4%。

推薦閱讀

「想學農業,留在台灣只會葬送青春」——台灣水果曾名揚國際,為何農業如今卻失去競爭力?
台灣農業遲早倒塌,年輕人才短缺歸因於低劣工作環境
要振興農業,就請別再把農村當成失業魯蛇和退休老人的收容所
你知道台灣的耕地三分之一都在休耕嗎?不只是食安,台灣農業已「塌了半片天」
太有創意了吧!前暴走族改務農讓蔬菜聽歌,理由是青菜聽重金屬能增加鐵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