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要挑選這篇文章】

從小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都是漢語/華語,雖然回到家裡和家人溝通時的語言會自動轉為福佬(holo)話,但一般場合我們還是選擇華語作為我們的使用語言,也就是俗稱的「官話」。不可避免地我們生活的環境充斥著「漢語中心霸權」,無論是原住民族各族的語言、客語、台語都被當作是「私底下」使用的。

其實各國的語言都面臨著相同的困境,單一語言的霸權掌握了整個國族的意識形態。其他語言的逐漸消失,代表著各個族群的文化漸漸沒落。我認為,要重振文化,首先就必須從語言救起。本篇只是代表著台語使用者的立場,相同地,我也認為各族群的語言都應該列入基本教育、生活當中,避免單一語境的霸權壟斷了文化內涵。(By 責任編輯 蔡昆儒)

(圖片來源:Flickr Bunkichi Chang CC Licensed)

(圖片來源:Flickr Bunkichi Chang CC Licensed)

文/Tai HsienChuan

台語的死亡並不是今天才開始。也許得從1937年算起,因為這一年政府辦的公學校正式廢除漢文科,私人辦的漢文書房遭查禁。

不過也許更早──我找不到出處了──日本政府剛來台灣時,為了學校教育應該用日語或台語而舉棋不定之際,徵詢了已經在台灣深耕20年的巴克禮牧師。巴克禮牧師建議用台語,教習白話字(台語羅馬字),最後日本人沒有採納這個意見。台語死亡的禍因就種下了

根本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台灣一直被外來政權統治。即便是荷蘭人,他們教導平埔族拼寫族語,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終極目標,還是希望能夠以荷蘭語取代當時福爾摩莎極為繁雜的各族語言。

沒有文字的語言是很脆弱的,剛剛提到1937年,公學校不教漢文了,私人辦的漢學書房又被禁止。人們失去了學習用文字寫下自己語言的機會。所以我說這是台語死亡的開始。

沒有文字的語言,是沒有自信的。我小時候,習慣說thit-thô(漢字「?迌」,音近似鐵桃),但是長大後到處都聽到chhit-thô(七桃),我就失去信心了,因為我以為從小習慣的發音方式是錯的。如果當時可以翻到《台日大辭典》,知道兩者皆有收,而且「鐵桃」所佔的篇幅還比七桃多很多,我會更有信心說「鐵桃」。

當你的語言可以寫成文字,你才開始會知道你的語言不是什麼鄉土語言,不是什麼爹不疼娘不愛的母語,不是學了有什麼用的終將滅亡的什麼東西。你會發現這語言絕對不只是在國語之中插科打諢用的,它可以敘事、可以論理、可以抒情、可以思考、推理、演繹。

她曾經用來出版小說、辦成報紙、寫出一整本聖經,還曾經寫出數學教科書、醫學教科書。

這種信心讓你不只敢在購物時說,在銀行辦事時說,在戶政事務所裡說,在法庭上說,在醫院裡說。其實這語言原本就應該是台灣通用的語言。只是人們不知道、也喪失了那一份自信。

  • 文字使你的語言更有力,文字是你語言的後勤支援。

台語不是死在已沒有人說的現在,當人們放棄了書寫它時,死亡的碼錶就被按下了

現在的小孩無法說台語,因為他們的父母自己都不太有自信能說得多好。失語不是始於無法開口,而是因為無法寫下。無法寫下的人,不是我們這一代或下一代,而是早在我們的上一代或上兩代就已經喪失書寫台文的能力了。

書寫台語的文字叫做台文,它形制未臻統一,很混亂但也充滿各種可能,羅馬字、漢字、ㄅㄆㄇ,乃至日本假名都有人用。重點是要教,要學,要寫,要用。然後你會更有信心地說出口。

我剛學白話字(台語羅馬字)時,當然也歷經一段痛苦期,因為台語八聲不熟悉,經常打出一個字得從第一聲試到第八聲,直到找到正確的字,短短幾個字花了我半小時。當時不知道這段痛苦期會持續多久,好像黎明盼不到陽光,不知道還得熬多久。 當時我就問一位網友,我要多久才能像你這樣打出一整篇啊?他說很快,幾個月就可以了。他告訴我一個快速的方法就是拿一篇白話字文章來照著打。

人學習文字就是想要表達自己的意念啊,照著紙本上的文字打,很快就讓我厭倦了。所以我就試著在網路上發表。

從一行開始。寫我感興趣的歷史。
8 goe̍h 18 ji̍t, 1683nî, Tīⁿ Khek-sóng kiáu-ìn tâu-hâng, Tong-lêng Ông-kok chèng-sek kiat-sok. Tâi-oân chiâⁿ-chòe Tāi-chheng-tè-kok léng-thó͘.
(8月18日,1683年,鄭克爽繳印投降,東寧王國正式結束,台灣成做大清帝國領土)

慢慢地可以寫一小段。就像清晨的陽光露臉,一開始很慢,太陽露出半邊臉時,整個天都亮了。

當我可以寫一小段時,其實我也就有能力可以打一大段了,只是比較慢。
然後10月14日我已經把末代台灣總督安藤利吉的生平翻成台文了:全文在此

雖然歷經了兩個月,從一行寫到一篇。但是,脫離文盲,建立自己語言的自信,其實在我打下第一個白話字的時候就開始了

請支持台語/台文列為學校必修課程,把1937年按下的死亡馬錶停下來。這不會馬上反映在GDP,但這對一個族群體質的強健,文化的傳承,國家自信心的建立,絕對是立竿見影。我們都知道跑步、拉單槓不會讓你口袋多出一張鈔票,但是我們也都知道,體質不好,臥病在床,你也別想著要賺大錢。台灣,已經是病危徵兆處處顯露了,不好好養病,還叫你加班賺錢的人……唉,不說了。

我當然也支持客語/原語列為學校必修課程,細節在此不談,絕對不會做不到就是。世界各國多語教育的例子所在多有,不要以為你沒看過就世界上沒這東西。

(本文經原作者Tai HsienChuan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台語的死亡並不是今天才開始〉。)

推薦閱讀

1.我們的教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從芬蘭和台灣的語言學習談起
2.【文化急診室】多久沒說自己的母語了?台灣本土語言真的要絕種了!
3.【說母語錯了嗎】議會推「講國語運動」?原民會主委備詢說「阿美語」被逼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