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公車或小巴坐起來穩定、舒適,也少有晃動,低底盤更是方便民眾上下車。(圖:Verein Herrliberg Plus)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大眾交通工具的使用者有一個困擾,沒有趕到末班車就無法回家。一起來看看,瑞士的社區小巴,如何在大型公車下班之後的離峰時段,於地鐵站、火車站外等民眾,將他們一一送到家門口!(責任編輯:陳怡君)

文/低碳生活部落格,戴雅婷

台灣鎖定公共單車系統,為解決「最後一哩路」需求的工具。在瑞士,提供相對服務的運輸工具則是公車,而夜晚過了尖峰時段,搭乘人數少,又沒有大型公車營運的時候,則有小巴送民眾平安回到家。

夜間巴士的網站介紹,讓民眾能從火車站平安回到家。(圖:Verein Herrliberg Plus

要怎麼樣才能提升民眾使用大眾交通工具的意願?其中「無縫轉乘」相當重要!尤其是家門口到運輸站(如:火車站、公車站)的這一段路。

台灣交通部不久前出的「2020 運輸政策白皮書」裡,鎖定公共單車系統,是解決「最後一哩路」需求的工具。而在瑞士,提供相對服務的運輸工具則是公車,夜晚過了尖峰時段,搭乘人數少,又沒有大型公車營運的時候,則有小巴送民眾平安回到家。

不過這套夜間巴士系統,是由瑞士各地行政單位(單位大小類似台灣鄉鎮區公所)自治規劃,執行方式會因地區而不同,筆者就以自己曾住過3年的蘇黎世郊區 Herrliberg,向大家介紹這便民的服務。

會費親民,讓夜歸者能安心回家

先看到運作層面。在 Herrliberg 當地,從晚間 8 點 40 分到凌晨 12 點 40 分,夜間小巴每半小時會發車一次,而且開車時間算得好好的,是火車抵達車站後的 10 分鐘內。但如果火車誤點,小巴也會彈性調整發車時間,一定等到火車到站、接到乘客之後才離開。而上車前,司機會一一詢問每個人的住家地點,並且火速在地圖上排出開車路線,力求將每位乘客送到家門口。

而小巴系統的會員費,計價方式有兩種:個人與家庭。前者費用每年是 100 瑞士法郎(台幣約 3100 元),以台灣的物價來看可能有點貴,但對瑞士民眾來說,相當於 5 小時的最低工資(1 小時 20 瑞郎,台幣約 620 元)就可負擔一整年的費用,價格實在很親民,每年還不限搭乘次數。而以家庭為單位去申請會員,費用是 150 瑞郎。特別的是,沒有婚姻關係的伴侶,或是同住的保姆、幫傭都可以算是家庭會員,只要居住地跟申請的家庭地址相同即可。

運作從 1997 年開始,每年搭乘人數不斷增加

再來看營運單位。負責小巴接送系統的組織是 Verein Herrliberg Plus(VH+)協會,於 1997 年成立,目的是要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夜間小巴就是其中一個專案。原本,專案剛推出時,搭乘數僅僅 1 萬,但 2012 年卻逐漸累積到 25 萬,協會預估這數字在 7 年後還會翻倍!

而為了讓民眾平安回到家,小巴系統不單純只是「送人到府」,在司機選擇上,也有一套嚴格標準,像是 5 年以上沒有事故記錄、健康狀況良好。另外,由於小巴司機(乘客 8~16 人)需有特殊執照,協會還會提供考照費用,給那些想成為司機但沒有執照的人。老實說,在瑞士考照價格不低,以小巴執照來說,訓練課程加考試就需要瑞郎 5000元左右(台幣約 15 萬元),協會這筆贊助鼓勵民眾加入司機的行列。

協會裡的行政人員與司機組長(圖:Verein Herrliberg Plus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可與小巴系統相輔相成的全國大眾運輸工具應用程式 App,所有不同交通運具出發、抵達時間都被整合在一起,有誤點或月台更改也會有即時通知。有了這套 App,民眾可以輕鬆掌握轉乘資訊,準確地抓出自己搭乘夜間巴士的時間,讓「最後一哩路」省時不費力。

推薦閱讀

【瑞士公車百年大轉型】汰換燃油車轉型電動車,12 分鐘充飽電就上路

天氣好熱怎麼辦?荷蘭在公車候車亭上種多肉植物,蓋「垂直森林」替城市降溫

瑞士用直接民主讓人行道入憲--強制國家為行人安全著想,30 年來行人事故降低了75%

(本文經作者 低碳生活部落格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送你到家!瑞士大眾交通運輸最後一哩路服務〉。首圖來源:Verein Herrliberg 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