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裁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歐美多國因為俄烏戰爭而祭出許多針對俄國的制裁,然而至今俄國未停火攻打烏克蘭。若是同樣類型的經濟制裁換成對中國,會有效嗎?(責任編輯:連柏翰)

自俄國大舉入侵烏克蘭以來,美國領導下的西方國家對俄國實施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制裁,令俄國的經濟倍受打擊,而俄國正在經歷的一切對中國來說猶如一場沙盤推演,揭示著將來可能的危機。

中國的經濟規模是俄國的十倍,常年穩居世界第一大貿易大國,是 100 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合作夥伴與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中國幾十年來得益於與世界經濟的高度融合,但一旦西方實施類似對俄國的制裁和金融戰,中國遭受的打擊可能更加慘痛。

俄國遭西方制裁,影響正發酵中

據美國制裁追蹤平臺 Castellum.AI 的統計,俄國成為近年來受制裁最多的國家,入侵前就已受到多達 2754 項制裁,入侵後到 4 月 22 日為止更是猛增到近 7161 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俄國經濟今年將下跌 8.5%。儘管俄國總統普丁最近表示,西方在對俄國實施制裁時所期待的閃電戰並沒有發生,俄國經濟可能暫時避免了嚴重崩潰,但隨著更多的嚴厲制裁措施出台,俄國的經濟困境或將是災難性的。俄國中央銀行行長納比烏琳娜(Elvira Nabiullina)最近警告說,西方制裁的後果才剛開始感受到。納比烏琳娜上星期在議會下議院「國家杜馬」說:「我們的經濟確實正進入與制裁相關的結構性變化時期。」

西方凍結俄國的外匯儲備,而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俄的 5 倍

在西方政治、軍事、科技、乃至文化等等一系列全方位制裁手段中,金融制裁被認為最具威脅力的手段之一。美國等國家除了將俄國逐出 SWIFT 以外,還凍結了俄國的外匯儲備等海外資產。

俄國大約有 6 千 4 百億美元的黃金和外匯儲備,目前制裁凍結了其中約 3 千億美元。相比之下,被凍結的外匯儲備不足中國外匯儲備的十分之一。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官網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到今年 3 月,中國的外匯儲備高達近 3 萬 2 千億美元,再加上基金組織儲備頭寸、特別提款權、黃金和其他儲備資產,總額為 3 萬 3 千 7 百多億美元。

不僅如此,俄國無法相比的是,中國還擁有大量的海外非現金資產,例如礦山、碼頭、資源、農場與油田等等。一旦遭受與俄國一樣的制裁,這些資產都可能在一夜之間被凍結。

美國企業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同時也是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負責政策制定的高級官員拉赫曼(Desmond Lachman)指出,即使沒有西方的大規模經濟制裁,中國經濟形勢已經十分嚴峻,深陷一系列結構性困境:房地產泡沫、人口老化、勞動力市場嚴重失衡等等,政府正在面臨經濟下滑的嚴重壓力。拉赫曼對《美國之音》說,在種種經濟困境之上,如果再遭類似制裁,中國經濟將在劫難逃。

他將經濟制裁形容為中國的「阿基里斯腱」。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基里斯除跟腱外,全身刀槍不入。

拉赫曼說,出口在中國的 GDP 總額占比高達約 20%,如果美國針對中國對美出口進行制裁,中國經濟將受到嚴重打擊。他說:「中國已經在放緩了,過去增長 8%,現在看起來更接近 4%,如果再受打擊將不堪重負。」

但中國的經濟體,有利於抵抗國際制裁

不過,在另一方面,觀察人士指出,中國的經濟體量大約是俄國的十倍,和國際融合度雖然是俄國遠遠無法相比的,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無疑將有利於中國抵抗國際制裁。

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的中國專家勒布(Taylor loeb)說,俄國約有一半的貿易與西方國家(即美國、歐盟、英國、加拿大)進行,相比之下,中國的重心則更傾向於亞洲和發展中國家。他對《美國之音》說:「中國經濟的世界地位比俄國重要得多、規模大得多。我認為這實際上有助於中國。」

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統計,去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接近 1 千 5 百多億美元,而俄國對美出口僅為 63 億美元左右,中國的出口額是俄國的 23 倍多。

勒布指出,俄國本身非常依賴西方—尤其是歐洲—作為出口市場。歐盟最終會找到俄國能源的替代方案,但是無論是作為出口市場還是作為生產來源,西方國家很難找到中國的替代國。

能源、糧食和晶圓

俄國是世界上第一大資源國,俄國的原油、天然氣、煤炭、化肥等主要出口產品都在成百上千億水平,而進口機械工具、服裝、汽車等產品都在幾十億美元之下。尤其是在能源和糧食兩個關鍵領域缺少全球的出口大國。俄國是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國。歐盟去年從俄國進口天然氣多達 1550 億立方公尺,約占歐盟天然氣進口量的 45%。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全球超 35% 的人口以小麥為主要糧食,而俄國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全年的出口占全球小麥出口量的 21%。

正是由於外部對俄國能源的依賴,歐盟迄今未就禁運俄化石燃料達共識,制裁也未切斷俄國經濟的能源出口的「血管」,在金融制裁中也似乎留有大「後門」。在 7 家被 SWIFT 剔除的俄國銀行中,沒有包括俄國最大的、占俄國銀行資產三分之一的俄國聯邦儲備銀行(Sberbank)、以及主要能源交易銀行俄國天然氣工業銀行(Gazprom)。

相比之下,中國在這兩個至關國家生存領域都是進口國。中國是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糧食進口也逐漸增多。中國政府承認,進口已是「保障糧食穩定供應的重要渠道」。中國去年雖然豐收,但是進口創下新高,高達 1.65 億噸。中國官方去年發布的一項研究說,過去 20 年裡,中國的食物自給率已從 100% 左右下降到目前的 76% 左右。

中國官方媒體上個月的一篇報導說,中國去年進口了 977 萬噸小麥,進口量創下歷史新高。而且,多年以來,中國的小麥進口貿易基本來自於美國、加拿大、澳洲這些可能會制裁中國的「三巨頭」。

中國在關鍵領域嚴重依賴敵對國家進口的最明顯例證,是幾乎所有現代產品都離不開的晶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但晶圓嚴重依賴進口,中國的半導體甚至超過原油,成為中國最大的進口商品項目。美國在這個關鍵領域基本上可以主宰很多中國企業的生存,很多高端零部件必須用到美國產品或技術,足以讓中國嚐到所謂「卡脖子」的厲害。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明確表示,如發現中國企業向俄國出口用美國技術製造的半導體產品,美國可能「讓中國企業實質上倒閉」。

中國近年來晶圓進口量大幅上升,為第一大進口商品,甚至遠超過石油。中國海關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 年較上一年進口量大增 20%,全年進口達 5435 億個,進口總額金額 3500 億美元,而去年的量為 6354 多億個,進口金額 4325.5 億美元,同比增長 23.6%。

相比之下,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WSTS)組織的數據,俄國並不是半導體的重要直接消費國,占全球晶圓採購量的不到 0.1%。

俄國對外依存度低,外部在能源等方面對俄國的依存度卻很高,令其在很多方面抵禦能力也相應更強。相比之下,中國的對外融合度遠遠高於俄國,這既為中國提供了更大的抗壓力,但制裁一旦實施也很可能會令中國付出更慘重的代價。

德國柏林的墨卡托中國研究資深經濟分析師甘傑克(Jacob Gunter)說,美國與俄國之間在經濟上沒有太多的互動,「因此,無論是俄國決定入侵(烏克蘭),還是美國決定實施制裁,雙方都不會損失太多。」 這位前歐盟商會駐北京官員說,中國就不一樣了,中國會損失慘重,而美國也一樣。

「經濟關係的規模是把雙刃劍。」甘傑克說。

推薦閱讀

印度不打算制裁俄國,抗中聯盟 QUAD 會因此出現裂痕嗎?

俄國難以攻下基輔,換成人口相當的台北市,中共攻下難度有多高?

莫斯科號被擊沉,衝擊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號的攻台戰略

(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中國抗經濟制裁能力是否不如俄羅斯?〉。首圖來源:Corey See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