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全台灣的獨立書店有幾百間,一起來看看西門町新開的一間獨立書店,由端傳媒前總編輯、Matters 平台創辦人張潔平營運,為無法前去香港的人,提供親近、認識香港文化的空間!(責任編輯:陳怡君)
台北市西門町又多一處獨立書店,端傳媒前總編輯、Matters 平台創辦人張潔平,日前接手位在中華路、西本願寺旁巷內的店面,取名為「飛地 Nowhere」,今天正式營運。
張潔平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這裡更像是一處小型博物館,有各種大大小小的策展,「我希望它不停地跟讀者對話,希望讀者因此被呼喚出一些熱情,讓他們有非來不可的理由」。
書店以「飛地 Nowhere」為名,張潔平解釋:「不管你的肉身在哪裡,不管你身處哪個主權國家,但你內心都有一種抽離出這片土地的執念,你執著於某個地方。就像許多人可能跟我一樣,不管到哪裡,都會認為自己身處在一個叫做香港的飛地」。
張潔平進一步指出,「我不想讓大家覺得香港是個墓碑,我不想讓這裡變成一個靜態的香港,讓大家只是來緬懷,香港的豐富性跟複雜性,不是一次社會運動的挫敗能夠定義的,我希望香港的活力能在這裡被展現出來。」
「飛地 Nowhere」的前身先是「電光影裡書店」,後是「意念書店」,老闆都是香港人,張潔平說,去年底得知「意念書店」確定要結束營業,她特別趕在最後一週前去光顧,卻發現現金沒帶夠,還差 500 元,正要放回兩本書,老闆羅良君跟她說:「沒事,書你先帶走,下次來,再給我錢就可以了」。
張潔平頗為感動,又覺得這家書店收了很可惜,於是打電話向房東打聽店租行情,又問是否有人要接手?聽到房東說有一家美甲店、一家塔羅牌店來問過,張潔平大驚失色,她不希望習慣來這裡看到書店的香港朋友失望,瞬間決定要把書店接下來。
張潔平說,雖然她從未開過任何一家實體的店,但她小時候就非常愛逛書店,幾乎沒有空手從書店離開過。此外,不管是到哪個城市,張潔平只要去旅遊,一定不會放過任何一家獨立書店,「我是一個獨立書店的瘋狂愛好者」。
張潔平說,這家店會有各種展覽的呈現,「我希望用辦展覽跟辦雜誌的方式來開店,書在這裡不會是圖書館式的陳列,而是個展覽,裡面有強烈的訊息要告訴來逛書店的人。」
張潔平說:「我希望即使我庫存有 2000 本書,但我架上只要擺 500 本,它的主題會是很強烈的,它要真的跟來的人對話,而不是說這家店在這裡,你想來就來,你不想來就不來,最後撐不下去了,結束了,你在網路上說好可惜啊,就沒了,這對書店而言是不健康的事。」
飛地書店 4 月 17 日試營運時就先舉辦了一場小型展覽,展出 10 名離散在世界各地的香港攝影家的作品,這些照片都在他們各自署名的香港護照上呈現,翻開護照即能欣賞作品,「這個展覽本身就很『飛地』」。正式營運之後,預計在 6 月舉辦一場以香港粵語歌為主題的展覽,展出潘源良、黃霑、林夕、黃耀明的出版品或唱片,另將邀請近年定居台灣的潘源良舉辦講座。
張潔平出生於江蘇,中山大學經濟系學士,香港大學新聞系碩土,曾任「亞洲週刊」記者、「號外」雜誌副主編,網路新聞平台「端傳媒」總編輯,2018 年創辦區塊鏈社群平台「Matters」,2021 年移居台灣。

端傳媒前總編輯、Matters 平台創辦人張潔平打造獨立書店「飛地 Nowhere」,她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開書店就像辦一本雜誌,希望能不停跟讀者對話,進而喚醒讀者的熱情,讓他們有非來不可的理由。(圖片來源: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
推薦閱讀
【沒體驗過點心車別說你吃過港式飲茶】香港人才懂得的體貼──推車服務
去電影院支持香港人吧!「時代革命」全球唯一上映,導演籲台灣人珍惜自由
【台灣悲困時期的摩登巨星】萬紅叢中一點綠,他是所有台語歌創作者的啟蒙導師
(本文經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張潔平打造飛地書店 抽離肉身發現活力香港〉,首圖來源: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