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國內出現首例兒童 COVID-19 死亡病例,疫情延燒,目前全國共有 153 所學校全校停課。兒童確診以輕症居多,一起來看看,小兒科醫師列出在家要如何照顧確診兒童,以及進展成重症的因子有哪些!(責任編輯:陳怡君)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提供)
國內出現首例兒童 COVID-19 死亡病例,引發關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醫師李敏生說,兒童確診以輕症居多,但如有高燒逾 39 度、呼吸淺快、意識變化等早期症狀,要留意重症可能性。
高雄市長陳其邁下午召開 COVID-19(2019 冠狀病毒疾病)防疫記者會,並邀李敏生出席說明兒童染疫須注意事項及施打疫苗等建議。
李敏生說,從美國兒童感染數字看,0 至 17 歲中,以 5 至 11 歲感染占近 4 成最多,而症狀跟成人差不多,多為發燒、咳嗽等,輕症多,死亡率約萬分之一。
他並表示,可能進展成重症的風險因子,包括年齡小於 1 歲、肥胖或具有神經、代謝、心臟、肺部等相關疾病等;而較具重症可能性的早期確診症狀,包括有高燒逾 39 度、意識變化、呼吸淺快等;另有嘔吐、腹瀉等腸胃道症狀,就要小心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李敏生說,雖然兒童施打莫德納僅半劑,但產生的抗體效價不比成人差,顯示疫苗有效;在安全性上,兒童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副作用也比成人低,主要副作用則跟成人差不多,有注射部位疼痛、疲倦、發燒等。
陳其邁說,兒童多無症狀或輕症,家長不用太擔心,若在確診照顧上,可記錄病童病徵、定時量體溫、觀察症狀變化,而照顧者和病童不要再與其他家人接觸;如出現呼吸困難、嘴唇發紫、持續高燒、心跳加速等症狀,就要盡速就醫。
衛生局長黃志中表示,若具備無症狀或輕症低風險及 2 歲以上、70 歲以下,無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懷孕,同住家人 4 人以下等條件,就可選擇在家接受居家照護,如病情有變化需就醫,可撥打(07)7151911 或 119 救護車送醫。
市府也放寬就醫交通方式,緊急就醫以 119 為原則、採檢等非緊急就醫以防疫車隊為原則,另可依衛生局指示,由同住親友接送或步行、自駕等方式自行前往。返家隔離也可由防疫車隊、同住親友接送或步行、自駕等方式自行返家。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提供)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提供)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提供)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提供)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提供)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提供)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提供)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提供)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提供)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提供)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提供)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提供)
推薦閱讀
台灣遍地確診,兒科醫師建議的下一步超前佈署:鬆綁視訊診療、疫苗隨到隨打
【還在觀望打疫苗嗎】確診 Omicron 產生的抗體,不見得打擊每種變異株!
【整理行囊去泰國玩?】每日確診數 2 萬,為何泰國政府仍鐵了心開放國境
(本文經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兒童確診危險因子 醫師提醒早期症狀小心重症〉,首圖來源:x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