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台中興中街大火釀 6 死 6 傷,失火的原因之一為房東於樓梯間堆放回收物阻礙逃生。「儲物症」因此獲得社會關注,一起來認識儲物症!(責任編輯:陳怡君)
台中大火釀成 6 死 6 傷的悲劇,雖已確認是房客放的火,但女房東長期撿回收、又將雜物堆積在大樓樓梯間,不僅影響居民逃生,也造成消防人員搶救的困難。這起意外事件不僅令人痛心,女房東的「儲物症」也受到社會的關注。
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新增儲物症
很多人都有東西捨不得丟、雜物堆滿屋的情形,看似「念舊」的行為,殊不知自己可能已經生病了!門諾醫院身心科醫師鍾德表示,最新版的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第五版(DSM-5),已新增儲物症為診斷項目。其特徵為:丟棄困難、充滿雜物或凌亂、過度獲取、缺乏自覺等;患者透過蒐集、囤積的過程來滿足心靈上的不安,即便這些物品沒有價值,但因為缺乏自覺要丟掉,所以越堆越多甚至造成了他人的困擾。
年長者易發生,恐與失智症有關
因為患者通常沒有病識感,所以不會主動就醫,周遭親人的協助就顯得格外重要。鍾德醫師進一步說,儲物症較容易發生在年長者身上,除了與年長者曾經歷過物資匱乏年代,導致捨不得丟物品,甚至在路上看到廢棄物,自覺有價值就撿回家堆放外,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失智症導致;失智症患者容易重複購買,因此不知不覺物品就堆滿家中。
改善儲物症,第一步學會「斷、捨、離」
鍾德醫師強調,儲物症其實很常見,學習「斷、捨、離」是改善儲物症的方法之一:可以先丟棄確定不需要的物品,然後對其他物品設定一個期限,例如一年內完全沒使用到或是二年內沒有穿過的衣服等,待設定時間到仍未用到,便可以丟棄或是回收,以漸進式的方式進行,除了可以避免過度刺激,也能讓儲物者的心情較為平復與安心。
你對居住城市的消防規劃、公共設施維護管理有信心嗎?
集氣來填《宜居城市滿意度大調查》 ,告訴政府你的感受!
推薦閱讀
【上班族都懂的「痛」】擺脫肩頸僵硬,物理治療師用 8 組動作拯救電腦族!
【拿下口罩開口講話就NG】耳鼻喉科醫生教你「自我檢測口臭」法,觀察身體哪裡出狀況!
太早太晚睡對心血管健康都不好!英國長達6年研究發現,在這2個時間點入睡最好
(本文經合作夥伴 健康醫療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雜物堆滿屋捨不得丟? 「4大跡象」恐是罹患儲物症〉。首圖來源:wiki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