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許多分析認為中國對俄烏戰爭的低調態度,出於它不想要搞壞俄國與歐盟的關係。也因此,俄國面對西方國家的制裁,還有中國這個盟友可以倚靠。這在金融上,可能大大幫助了中國。(責任編輯:連柏翰)
俄羅斯因為入侵烏克蘭遭受經濟制裁,盧布大跌超過 30%,但人民幣匯率幾無波動,部分專家不排除人民幣可能成為地緣政治動盪下的避險工具。
人民幣可能成為避險工具
英國「金融時報」今天報導,中國是俄羅斯最親近的戰略夥伴,雙邊貿易連結緊密,但自 2 月 24 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人民幣不僅波動有限,甚至對美元升值一度來到近 4 年新高,幾乎不受中國近期經濟成長趨緩影響。
若人民幣果真如部分專家預測的成為避險工具,這勢必將鼓舞 20 多年來致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北京當局,並削弱美元和其他西方貨幣在國際金融和支付系統的強勢地位,相當於讓中國有更多資本因應經濟制裁。
「金融時報」分析,有幾個指標顯示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上升,包括近幾個月來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全球支付系統的使用頻率排名首度超越日圓,來到第 4 名。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的分析報告也顯示,人民幣的全球化指標近來已達歷史新高。
不過,中國的野心更大:它要擺脫由西方主導的 SWIFT 等系統,這也是為何中國政府多年來致力發展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這個系統目前在 100 個國家有共計約 1200 所機構會員,雖然實力仍與有 1 萬 1000 個會員的 SWIFT 有明顯差距,但已大勝俄羅斯的類似系統。遭國際制裁的俄羅斯恐怕也必須求助於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
專研國際貨幣關係的經濟學家柯恩(Benjamin Cohen)指出,對俄羅斯的制裁「無疑」將進一步刺激伊朗、北韓和委內瑞拉等國家減少美元持有。他還說:「每當美國及其盟友拿美元當武器,就是給中國更多誘因從中獲利。」
美國在 2010 年代早期對伊朗實施的制裁讓中國更加意識到自己面對西方金融制裁的曝險程度。2014 年,俄羅斯併吞烏克蘭克里米亞(Crimea),隨後遭歐美制裁;2015 年,中國開始大力發展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
俄羅斯日前入侵烏克蘭後,中國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間獨樹一幟,拒絕加入制裁行動。
中俄之間有諸多利益扣連
「金融時報」分析,中俄之間有諸多利益扣連,包括俄羅斯是中國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源,中俄自 2014 年以來即致力於減少美元在雙邊貿易結算的占比,以及雙方的中央銀行持續執行貨幣互換等規避匯率和利率風險的措施。
俄羅斯央行的數據顯示,在 2020 年第一季,美元在俄中貿易結算的占比首度低於 50%,盧布和人民幣的加總占比則高達約 25%,而俄中雙邊貿易額近年持續上升。
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去年中俄貿易額成長超過 33%,總額近 1500 億美元;今年 2 月,雙方領導人宣示將致力讓雙邊貿易額衝上 2500 億美元。
此外,人民幣在俄羅斯的外匯儲備也舉足輕重,俄羅斯央行 1 月報告顯示已相當於 730 億美元,即占外匯儲備總額約 13%。這部分可歸功於 2019 年俄羅斯同意讓中國以人民幣購買天然氣。
專家指出,雖然活躍於國際市場的幾家中國銀行恐怕不會急於伸出援手,但中國仍可運用自身以人民幣為基礎的資金流通網絡,包括與西方連結較弱的各國內銀行,協助俄羅斯規避國際金融制裁。整體而言,中國將謹慎評估各項風險,並企圖在維持與俄羅斯的關係以及避免自己也遭西方制裁之間取得平衡。
最實在的「避險」,從改造自己城市開始!
快來填《宜居城市滿意度大調查》,為你的城市生活打分!
推薦閱讀
【戰場不只是俄烏】俄羅斯帶來反向能源衝擊,收到電費單的美國人,請對普丁發脾氣!
【俄烏戰爭可能如何落幕?】經濟學家提出 3 套劇本,但最終贏家恐是習近平!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金融時報:人民幣可能成地緣政治避險工具〉。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