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你,喜歡公園嗎?是不是很常去公園搶自己喜歡的溜滑梯和鞦韆?但長大後,你還玩過公園內的遊具嗎?還是感覺公園已不再屬於成人的你?關於公園建造,有個名為「全齡化公園」的概念,意思是公園內的設計,需符合所有年齡層使用者的需求。以後去公園,也許除了看著孩子玩,你也可以跟著他們一起玩!
適合所有人玩的都會公園概念——全齡化公園
1950 年,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的郊區出現一系列發展中的公園,瑞典建築師布朗齊(Emelie Brunge)說明,這些公園並不只提供給孩童,而是讓各種不同世代、階級會面的地方。
這種公園的包容特性至今仍被實踐,尤其在丹麥。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把行人和單車騎士的路權放第一,在這樣安全的都會環境裡,遊樂場不用特別框出來,而是整合進都會環境中,巷弄內就會有籃球場,溜滑梯直接建設在山坡上。
不只遊樂「場」開放,遊樂「器材」亦然,換言之,不是所有的遊具都必須像是「遊具」。瑞典建築師事務所(White Arkitekter)的英國建築師福德(Jake Ford)表示:「遊具可以很低調,像是你可以攀爬的長椅,能變成一個舞台;樹木也可以爬上爬下。」
畫面轉到芬蘭,位於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Amos Rex)的設計,就能反應上述這種「將玩樂融入都會空間」的態度。赫爾辛基市政府的首席設計官賀瑞思(Hanna Harris)解釋芬蘭人看待玩樂的方式,就是「每個人都有權利玩樂,它是都會生活的基本服務。」
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建造於地底下,但是建築師巧妙運用視野與突出地面的圓頂,讓外部活動空間與建築內部連結;在突出的「煙囪」上,你可以透過窗戶看到美術館內部,內部的遊客也能欣賞地表上的天空。而在地上突出的圓頂,則提供戶外廣場想玩樂的朋友嬉戲、躺臥、溜滑梯的空間。
在下面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的介紹影片中,你可以看到地表上奇形怪狀的「煙囪」,也能看到人們如何應用,小孩在攀爬、青少年在拍照、成人坐著休憩。
除了將遊樂空間融入都會,世界上也有很明確的「公園」空間,是專為所有年齡的使用者設計。
位於澳洲珀斯東南方的「全齡遊樂場」(All Ages Playground),就是為各種年齡的孩童與大人設計的公園。它的設備豐富,包括翹翹板、旋轉盤、木馬、鞦韆、城堡、隧道、攀爬網、2.5 公尺的攀岩場等,應有盡有。更冒險刺激設備則有滑板區,包括軌道、U 形場,甚至跑酷場也有。比較靜態的還有復古小火車、風車等。
澳洲「全齡遊樂場」能讓小孩、成人甚至是老年人都玩得不亦樂乎:
孩童的「安全」和「發展」,兩者一定矛盾嗎?
看完上述介紹,不知道你會不會疑惑,幼童若玩到青少年或者成年人的設備,會安全嗎?的確,公園設計另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安全性;在極度關注孩童安全的現代社會中,公園遊具的設計也十足反應了這個趨勢。
然而,瑞典建築師布朗齊擔憂道:「現在有個趨勢是,遊樂場越來越為了安全規定而設計。當然這很重要,但我想我們都要留意,不要因為要永遠保護小孩,而剝奪他們的發展。」
其實在 1940 年代,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地區孩童玩的方式,是在設計好的遊樂場中,弄得髒兮兮、濕答答,以及有點冒險地玩耍。
當時丹麥的景觀設計師索倫森(Carl Theodor Sørensen)發想出「垃圾遊樂場」(skrammellegepladser)的概念,目標是給予都市小孩和鄉村小孩一樣的玩樂機會。
索倫森的第一座遊戲場在哥本哈根的海勒魯普(Emdrup),於 1943 年開張,場地中有很多工具和建材,小孩可以挖掘、建造和改變他們的環境,創造屬於他們的玩樂空間。在其中,你可以看見很多令人緊張的遊具細節。

索倫森的第一座遊戲場。圖片來源:researchgate

索倫森的第一座遊戲場。右邊的孩子拿著的是鋤頭,你沒看錯。圖片來源:researchgate
這樣的精神被其他建築師傳播出去。英國景觀設計師,也是兒童福利的倡導者艾倫夫人(Lady Marjory Allen),在 60 到 70 年代在英國建立了 35 座冒險遊樂場,當時她有個設計宣言:「骨折總比心碎好」(better a broken bone than a broken spirit)。
英國的室內滑板公園 F51 建築師豪樂威(Guy Holloway)有同感:「儘管世界在各個面向變得更安全,我們仍像用棉花包裹小孩一樣,無時無刻地保護他們,他們已經不懂如何勇敢地玩耍。」他形容 F51 是一個「受控的腎上腺素設施」,並認為這就是適合年輕人好好玩樂的所在。
F51 是什麼樣的公園呢?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室內多樓層的滑板公園,位於英格蘭的福克斯通,將於 4 月開張。該室內公園的一樓,有水泥製的「碗型地板」,提供滑板玩家在其中玩樂。另外二樓跟三樓則是給初學者與進階玩家練習在街頭與變換動作(transition)的技巧。除了滑板外,公園還有提供競速腳踏車 BMX、拳擊、攀岩、抱石等運動措施。

F51 外觀。圖片來源:F51 臉書粉專

F51 內部設施。圖片來源:F51 臉書粉專

F51 內部設施。圖片來源:F51 臉書粉專
該室內公園藉由基金會「The Sports Trust」營運,在當地與基金會合作的學校,16 歲以下的學童可以擁有低會費(每月 1 歐元)的會員資格,提供他們每週一次的相關課程。該基金會的總監表示,該機構過去 8 年在福克斯通已經為熱愛運動者營造了具包容性與啟發性的環境,很有把握 F51 能夠為不同世代的當地人帶來令人稱羨的機會與體驗。

F51 為孩童安排滑板課程。圖片來源:F51 臉書粉專
F51 的建築師豪樂威(Guy Holloway)表示:「人長大後,不該停止遊戲,如果要我說,你應該要更參與玩樂才是。」
你城市的公園,符合你的需求嗎?
快來填《宜居城市滿意度大調查》,為你的城市生活打分!
推薦閱讀
【我家小孩在學校有沒被好好對待?】當「班班有特殊生」為常態,普通班老師能顧好教學品質嗎?
小孩如果問你「教室放得下鯨魚嗎」,要怎麼回答?美國幼兒發揮創意「用身體」學習!
【小孩原來可以這樣教!】瑞典幼兒園示範「玩是最好的學習」,讓孩子五官全開!
參考資料
bbc、floornature、kentonline、katanning
(首圖來源:翻攝自 Shire of Kata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