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城市曾經看過在採蜜的蜜蜂嗎?牠可能不是野生的蜜蜂,而是來自「城市養蜂」的養蜂者喔!你曾想過在城市養蜂嗎?其實它沒有你想得如此簡單!
全球蜜蜂快速消失中
1994 年,法國蜂農發現蜜蜂大量消失,負責採集的工蜂沒有飛回蜂巢,蜂后、幼蟲與極少數的未成年工蜂獨留巢中,社會結構瓦解,蜂巢凋零,蜂群崩壞。科學家將此現象稱做「蜂群崩潰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2006 年起,美國研究發現蜜蜂正以每年 25% 的速度減少。從北美洲、南美洲、歐洲、亞洲等,都出現「蜂群崩潰症候群」。蜂群崩潰的原因諸多,包括農藥濫用、氣候變遷、空氣污染、土地用途改變等。
這對人類來說是個惡耗,根據聯合國食物與農業組織,提供全球 90% 食物的 100 種作物中,71 種是經由蜜蜂授粉。蜜蜂是延續人類生命與生態永續的重要推手。
蜜蜂的消失,讓許多人開始推動「城市養蜂」,在城市的蜜蜂能幫助都市植物授粉,暫緩全球銳減的蜜蜂數量;公司行號也可以因為在屋頂的一點小投資,而換得綠色信譽。
科學家指出,如果城市的建築屋頂、圓環、公共花園、陽台,甚至是鐵路側線種無農藥、豐富花蜜的花,便能幫助蜜蜂族群增加。一項法國研究走訪巴黎都會區 881 個養蜂處,發現都市化對於蜂群在冬天的生存有正面幫助。反過來說,蜜蜂能綠化都市,促進都市種植,加強綠色屋頂等。
全球知名城市都在城市養蜂
世界各地城市都有城市養蜂的例子,舉例而言,巴黎最大的室內商業中心之一 Beaugrenelle,養了 6 座蜂巢,約有 4 萬隻蜜蜂,正繁忙地產製蜂蜜。這些養蜂活動是外包給養蜂業者,每巢收費 5 百到 3 千元美金,都市養蜂業者提供在公司或住家屋頂的蜂巢安裝服務、定期檢查蜜蜂健康、生物多樣性和養蜂技巧的課程,當然,你還能獲得最「在地」的蜂蜜。
美國公司 Apiterra 也有提供城市養蜂的服務,在巴黎配置了 300 座蜂巢。另外一家養蜂公司 Beeopic 在巴黎則擁有 350 座蜂巢,包括在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法國巴黎銀行總部、時尚界巨頭 LVMH 集團等據點。巴黎在 2010 年僅有 300 座蜂巢註冊,目前已經增加到 2500 座。
這趨勢不只在巴黎發生。加拿大城市養蜂公司 Alvéole 與 20 間北美城市中的 600 家公司合作,飼養了 3100 座蜂巢,這些城市包括紐約、波士頓、芝加哥、三藩市與多倫多等。Alvéole 每年平均會收費 2 千元,提供企業客戶一套服務,從蠟燭製作課程,到行銷蜂蜜製成的紀念品。
然而,城市養蜂也有它的問題。包括市民會被蜂螫,在戶外用餐容易遭到蜜蜂滋擾等。另外,由企業引領的蜜蜂飼養行動,不一定是從整體環境友善的觀點出發,因此不確定能達到真正的生態友善。舉例而言,目前巴黎、倫敦和柏林某些地區的蜜蜂密度,已經高達每平方公里有 20 個蜂巢,這使得蜜蜂的糧食來源變少,因為蜜蜂和其他的蜂類如熊蜂、蝴蝶等其他授粉昆蟲競爭。
台灣的城市養蜂問題
2014 年 9 月,心路基金會和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教授、台灣蜜蜂與蜂產品學會理事長陳裕文展開城市養蜂計畫,於當年年底和台北 W Hotel 合作,在 W Hotel 32 樓頂樓置放 5 箱蜂箱,養殖 25 萬隻蜜蜂。然而根據心路基金會執行長宗景宜表示,第一個禮拜就有蜜蜂大量死亡,幾乎死了 3 分之 1 箱。不過在隔年 4 月初首批收成約 3 公升蜂蜜,一部分將做蛋糕、調酒,其餘則全數提供心路基金會運用。
高雄的城市養蜂,則讓民眾螫傷。2020 年 8 月,高雄蔡姓民眾走上住家頂樓,被同棟鄰居飼養的蜜蜂螫傷,於是報警提告。警方到場將飼主黃姓男子依違反《社維法》70 條第一款「畜養危險動物,影響鄰居安全者」送辦,可處 3 日以下拘留或罰 1 萬 2 千元。
高雄簡易庭審理時,黃男表示,蜜蜂螫傷鄰居後已全數移除蜂箱。同時,除了被螫傷的蔡姓住戶外,其餘全體住戶也同意黃男在頂樓繼續飼養蜜蜂,並簽有同意書。法官認為大多數住戶都認同黃男所養的蜜蜂不是危險動物,因此不適用社維法 70 條規定。
城市養蜂前,你該注意更多
台灣推廣獨居蜂旅館的團隊「COME BACK toME」共同創辦人王庭碩在《鳴人堂》撰文表示,飼養蜜蜂前,可以跟蜂農或養蜂團體學習至少 1 至 2 年的技術,包括管理蜜蜂群勢、了解何時分蜂(群勢變旺,有新蜂王出台)、何時該餵食糖水或花粉、知道蜜蜂的蜜源植物等。
王庭碩指出,不是為了要改善城市環境、花草樹木的授粉率而養蜂,反而是環境本身要改善,蜜蜂自然而然就會回到我們身邊;保留更多綠地、減少破壞原生植被,增加這些授粉者的棲地環境,就能夠讓這群生物可以安穩地生活下來。
怕被城市蜜蜂螫傷?還有其他都市安全需要你的反映!
快來填《宜居城市滿意度大調查》,為你的城市生活打分!
推薦閱讀
【埔里茭白筍田裡長出鱷魚】這隻鱷魚好像能聽懂人話,甚至替農民擺平來偷筍吃的動物
【開窗沿公路撒「外來種」】養蜂第二代帶回日本神奇種子——蜂農感念,農業局卻提醒 1 事
逃逸寵物海蟾蜍有毒,野外幾乎無天敵!守護台灣山野,發現請打1999
參考資料
bloomberg、renovablesverdes、自由時報、鳴人堂
(首圖來源:px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