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歐盟的「歐洲晶片法案」(EU Chips Act)傾 430 億歐元,在 2030 年讓市占率翻倍至 20%,並歡迎台積電到歐洲投資。台灣外交部回應台灣半導體與歐盟具廣大合作空間。
台經院研究員劉佩真表示,雖然各國希望在地化半導體供應鏈,台積電以先進製程全球占比高達 63%而言仍佔優勢。然而,現在歐盟就是對先進製程感興趣,台積電有可能在這方面合作嗎?(責任編輯:連柏翰)
歐盟日前公布「歐洲晶片法案」,計劃打造自主的半導體產業鏈,幕後主導的官員強調,歐盟對 5 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特別感興趣,預期很快就會有大廠宣布投資。
歐盟負責內部市場的執行委員布勒東(Thierry Breton)接受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訪問時表示,歐洲未來如果想成為全球領先的市場,有必要興建 2 到 4 座的大型晶圓廠。美國、中國等地都在興建晶圓廠,「超級強權很清楚先進晶片自給自足的必要性,現在已經是地緣政治的問題」。
歐盟對晶片先進製程有興趣
歐盟對 5 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尤其感興趣。布勒東說,去年提出打造歐洲半導體產業鏈的願景時,許多人批評他好高騖遠,「他們說 2 奈米晶片的目標太大膽也太貴,現在幾乎沒人這樣說了」。
布勒東強調,「歐洲生產 20 奈米以上的晶片,但未來市場所需的 5 奈米以下晶片由美國和亞洲瓜分,這樣的國際分工我們無法接受」。
歐盟 8 日公布「歐洲晶片法案」(EU Chips Act),計畫投入 430 億歐元(約新台幣 1 兆 3700 億元)的補貼,帶動半導體業投資,目標是將全球市占率從現階段的 10%,在 2030 年前翻倍至 20%。
不過,歐盟的補貼有條件。首先,投資必須是「歐洲的先驅」,要能帶動歐洲半導體技術的發展。
補貼加上限制出口,歐盟再行保護主義?
其次,歐盟將仿效美國「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的作法,管控供應鏈,在緊急情況下限制出口。
歐盟執委會一名不具名的官員強調,這不是保護主義,這是面對現實。
「歐洲晶片法案」的特點是突破過去對政府補貼規定的限制,在歐盟前所未見。執委會官員指出,新法實施後,「補貼建廠成本的 40% 至 50% 都不是問題」。
儘管「歐洲晶片法案」還需經過歐盟成員國及歐洲議會審查,走完程序至少要一年甚至更久,布勒東表示,相關規定馬上生效。
過去,歐盟與德國積極向英特爾(Intel)和台積電招手,布勒東有自信新法公布後,設廠決定很快就會宣布,「我們給他們 3、4 週的時間,好好消化我們的建議,到時就知道了」。
推薦閱讀
【加速超車台積電?】歐盟推上兆晶片法案,目標「半導體供應」市占率翻倍!但仍有 3 隱憂
【半導體鏈壓力大!】美商務部估至少再半年晶片荒,卻可能催出強化「製造本土晶片」的晶片法案!
【台灣領導人的智慧正被考驗】美智庫兵推,台灣晶片優勢是強權間的槓桿,如何施力才能保台灣安全?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歐盟打造自主半導體業 瞄準先進製程〉。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