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當美國在推動 520 億美元的「晶片法案」(CHIPS Act)時,歐盟也沒閒著,推出自家歐洲晶片法案,並表示法案相關討論涉及台積電,歐洲市場對台積電開放。
歐美欲減低對東亞半導體依賴的企圖十分明顯,然而事情會這麼順利嗎?(責任編輯:連柏翰)
歐洲聯盟(EU)今天公布一項計畫,旨在讓歐洲半導體供應至 2030 年達到目前的 4 倍,以限制歐盟對亞洲晶片供應的依賴。半導體是電動車和智慧型手機的重要零件。
歐盟推動歐洲晶片法案
根據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發布的聲明,受到高度期待的「歐洲晶片法案」(EU Chips Act)將「動員超過 430 億歐元(約新台幣 1 兆 3700 億元)的公共和民間投資」,並「讓歐盟達成目標,在 2030 年讓市占率較現階段(10%)翻倍至 20%」。
法新社報導,在 COVID-19(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驟然阻斷供應、造成工廠停擺和商店缺貨後,半導體生產已成為歐洲和美國的戰略優先事項。
目前全球晶片絕大多數在台灣、中國和韓國製造,如今歐盟 27 國希望區域內的企業和工廠在全球半導體生產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歐盟負責內部市場業務的執行委員布勒東(Thierry Breton)今天將敦促歐洲人盡量懷抱遠大雄心,讓歐洲的晶片生產推動計畫能與美國匹敵。美國拜登(Joe Biden)政府正向國會要求通過 52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 兆 4500 億元)的相關預算。
布勒東昨天在比利時巡視晶片研究機構愛美科(IMEC,又稱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時,誇口歐盟的計畫「不僅將讓歐洲處於產業領導地位,也讓我們能完全掌控自身的半導體供應鏈」。
布勒東還在另場記者會上表示:「歐盟將讓自己具備保障供應安全的工具,如同美國的做法。」
歐盟的計畫一旦獲得批准,將利用現有歐盟預算和透過成員國鬆綁現有公共補助規定,來籌得總額 430 億歐元的經費。
晶片法案隱憂:反對聲音、實施面、無法超車台積電
這份提案需經歐盟成員國和歐洲議會通過,而在歐洲議會預料將出現不同聲音:一方面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工業大國雄心勃勃,另方面較小歐盟國則擔憂切斷有價值的亞洲供應鏈。
以荷蘭和北歐國家為首的部分歐盟國家,還會抗拒任何擴大國家補助範圍的計畫。歐盟執委會打算讓歐盟各國政府更容易注資給晶片製造商。
一名歐盟外交官表示:「我們不希望最後看到一家美國大企業獲得一大筆歐盟經費,然後只在一個歐盟大國設立一座工廠。」
但歐洲正面臨迫切的行動壓力,因為韓國政府也承諾要砸大錢拓展國家晶片產業。
不過,無論歐洲準備花多少錢扶持半導體產業,與台積電光是未來 12 個月就要砸下 400 億至 44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 兆 1000 億至 1 兆 2000 億元)投資新廠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
推薦閱讀
【半導體鏈壓力大!】美商務部估至少再半年晶片荒,卻可能催出強化「製造本土晶片」的晶片法案!
【台灣領導人的智慧正被考驗】美智庫兵推,台灣晶片優勢是強權間的槓桿,如何施力才能保台灣安全?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歐盟推出新法案 目標2030年全球晶片市占率翻倍〉。首圖來源:中央社記者唐佩君攝,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