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常常被媒體稱為「護國神山」,原因之一是它在全球半導體市占率佔據龍頭地位,讓美國依賴,增加美國在中國侵台之際出手協防的機率。但是近來美國正推動國內的半導體產能,台灣恐迎來不再被美國依賴的未來。
護國神山台積電一垮,美國也傷腦筋
義大利政論媒體「啟動雜誌」(Start Magazine)1 月底報導,以〈美軍會為台灣而死嗎?〉為題,分析台灣晶片在美國軍事產業扮演重要角色,這有助確保美國不願台灣遭受武力攻擊,也是台美關係深化的關鍵因素。
報導指出,台灣晶片可提供美軍軍事系統運用,如直升機、F-35 戰鬥機,或飛彈系統、海空攻擊控制系統等。若無台灣晶片供應,美國將無法使用最先進武器,此點是台灣持續生存不受武力威脅的重要保障。
除此之外,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也在 1 月底進行了一場兵推,並發布一份報告。報告指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在先進製程範圍(10 奈米以下)負責 92% 的生產,整體製程則佔一半。南韓是第二名,先進製程佔 8%,整體佔 19%。美國雖然擁有全球半導體產業一半的收入,但是只生產全球 10% 的電腦晶片。美國對台灣晶片的依賴,已經超過了過去幾十年對中東石油的依賴。
參與這次兵推的瓦瑟(Becca Wasser)表示,「如果半導體供應鏈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中國的侵犯,那麼美國人日常生活中習慣的東西:上下班、給親人打電話、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就會突然消失。」
也就是說,如果中國侵台,也佔據了半導體,美國不就頭痛了?所以「新美國安全中心」的兵推,就是在模擬台灣 3 家半導體代工廠突然停工,如何引發美中軍事衝突。
台灣的「矽盾」換取了國安,但也杜絕完全跟美國合作
該兵推邀請了 30 位政府、產業與公民社會背景的資深人員參與,分成美國(藍隊)、中國(紅隊)與台灣(綠隊)。藉由此兵推,研究團隊想要了解 2 層意義:一,中國如何影響半導體產業以及戰略科技競賽;二,研究美國與台灣如何面對此處境。在預測出半導體產業中的風險與弱點後,能更了解各國的利益交換。更進一步,了解美中戰略,以及台灣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報告指出,台灣半導體的優勢地位,來自它的「科技國家主義」策略——繫於科學發達技術的國家生存之道,又稱「矽盾」。數十年以來,這代表了經濟成長與國安。
雖然美國有《台灣關係法》,但是對於中國侵台,仍然保持模糊戰略。台灣「矽盾」想要藉自己在全球市場的重要地位,強化國安。就此層面而言,報告寫到:「台積電是台灣的鎮島之寶(crown jewel)」,給予台灣領導人對外的槓桿,保持台海現況。」
兵推中扮演台灣的綠隊,認為台積電的產業龍頭地位與台灣安全交織,因此若要維護其優勢,會讓美國更陷於對台積電的依賴。這樣的途徑類似「石油換安全」的模型,也就是美國承諾保護波斯灣國家,藉以換取能源。「當美國、其他國家與企業仍依賴台積電,並希望打掉中國伸出的那隻手時,維繫好半導體對外界而言的利益,就具保護台灣主權的政策意義。」
不過,綠隊在維持美國依賴台積電的同時,並沒有切割中國,反而同樣也試著增加中國依賴台積電。這是為了要杜絕中國產品威脅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地位,同時也提供台北對北京的槓桿。
更進一步,台灣隊盡可能給予更多行為者(actor)甜頭,包括歐洲國家。報告寫到:「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國際化,是在增加願意保護台積電與台灣的國家,藉此強化台灣國安。」
但是,這也就表示台灣領導者與台積電,不會在沒有戰略利益的情況下,停止擴張美中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依賴。這也就與華盛頓和北京目前持續移轉設備、技術與人才到自己國內的舉動相衝突。即便台積電近期陸續傳出到美國、日本和歐洲設廠的消息,但是相關製程落後台積電最先進的製程許多。
美國正試圖壯大國內半導體產能,甩掉台灣
美國英特爾(intel)的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目前被賦予最大的使命,就是振興美國半導體產能。 上月 21 日季辛格宣布,將斥資 10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2 兆 7694 億元)在美國東部俄亥俄州建造全球最大的晶片廠。
拜登對這個計畫甚感高興,他在白宮表示:「這真是在美國,以及對美國勞工的歷史性投資。這項對俄亥俄的歷史性投資,是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半導體製造投資之一。」
此外,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3 日接受《CNBC》採訪表示,美國在晶片上已嚴重依賴台灣與台積電,考量到目前兩岸地緣政治風險,台灣處境確實脆弱。美國需要專注投資半導體業,提升美國晶片產能,並吸引日本、南韓與台灣半導體進駐美國。
這樣下去,美國將更不依賴台灣,喪失半導體重要地位的台灣將更容易被中國併吞,這該如何是好?
拜登不是最愛多邊主義?那來個半導體版的多邊策略?
由於台灣國安與半導體相互黏合,使得台灣不願意讓渡半導體相關利益給美國。「新美國安全中心」建議,美國該從雙方利益出發,對焦美台半導體的合作,重新排序以下元素的重要性:智慧財產的優勢、吸引人才以及供應鏈中關鍵零組件的回流,持續強化並重申美台的安全關係。
除了美台雙方合作外,出於半導體產業的風險,美台高層應納入其他盟友或夥伴,比如韓國、印度、荷蘭、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和以色列,並且擴充與其他相關盟友的多方對話,互通認知,形塑共同政策。這將能壓制中國拓寬利益與目標的能力,也能從美國國家層級發起多邊行動,與夥伴形成共識,一起界定對於中國對台灣脅迫的紅線在哪。
報告指出,針對中國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壓力,以及其他侵入性的行為,美國的單方行動效力不大。因此美國需要發展出「財團思考」方向的國家聯盟,願意多元化經營並鞏固供應鏈,也共同投資研發,促進產官學對話與合作。
推薦閱讀
【半導體鏈壓力大!】美商務部估至少再半年晶片荒,卻可能催出強化「製造本土晶片」的晶片法案!
【季辛格要不要先顧好本業】英特爾將推出比特幣挖礦晶片,華爾街分析師不留情面直嗆
參考資料
新美國安全中心、nytimes、中央社 1、中央社 2、鉅亨網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