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26 日表示,俄國可能在 2 月中旬前動武。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也呼籲在烏克蘭的美國公民應考慮立即離開。
然而今天(27 日)俄、烏、法與德各派代表於巴黎會談,聯合聲明表示俄烏雙方將無條件停火,並預計 2 星期後在柏林再會面。
為何由多國組成的歐洲民主自由勢力,無法輕鬆抗衡俄國?(責任編輯:連柏翰)
歐洲與俄國經濟聯繫密切
一旦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西方列強可能聯手對俄實施制裁。分析指出,相較於美國,歐洲制裁俄羅斯的代價可能更加高昂,因為歐洲與俄羅斯之間有廣泛而密切的經濟聯繫。
俄羅斯是歐盟第 3 大進口來源國,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由 27 個國家組成的歐盟嚴重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
法新社分析,如果西方國家要讓俄羅斯為入侵烏克蘭付出代價,在經濟上,歐洲將比美國更加脆弱。
比利時智庫布魯塞爾歐洲暨全球經濟研究所(Bruegel)所長沃爾夫(Guntram Wolff)告訴法新社:「地緣鄰近以及經濟和安全影響與聯繫之間有密切相關。」
近期莫斯科在烏克蘭邊境部署超過 10 萬重兵,引發外界擔憂俄國可能入侵烏克蘭,美國和歐盟也威脅要對俄實施制裁。
俄羅斯於 2014 年兼併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Crimea)後,歐盟已對莫斯科實施制裁,但俄羅斯仍是歐盟第 5 大貿易夥伴。
歐盟統計資料顯示,2021 年 1 月至 11 月期間,歐盟對俄出口總額為 815 億歐元,而同期俄國對歐出口額則為 1420 億歐元。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本月稍早曾說,「(與俄羅斯的)貿易關係對我們很重要…但對俄羅斯來說更重要」,因為歐盟是俄羅斯最大貿易夥伴兼投資者。
不過,俄國手中仍握有一張王牌:它供應歐洲 40% 的天然氣。
一旦莫斯科減少對歐盟的天然氣供應,將導致歐盟原已是天價的能源帳單在冬季中期進一步飆升。
專精經濟制裁的艾希斯特(Ashurst)律師事務所律師多爾根(Olivier Dorgans)表示,在對俄制裁問題上,「歐洲沒有同樣的迴旋空間」。他還說,歐盟可能「制裁到自己。」
沃爾夫則說,歐盟可嘗試改向卡達進口天然氣。卡達是美國的親密盟友,也是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華盛頓稍早宣布,拜登總統將於 31 日在白宮接待卡達國王塔米姆(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Thani),「確保全球能源供應穩定」也將納入討論議程。
不過,沃爾夫說:「要 100% 填補俄羅斯的天然氣缺口,將會非常困難。」
另一項考慮中的制裁措施是切斷俄羅斯用以連接世界各國銀行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網路。相關措施先前曾用以制裁伊朗,但從未被用來對付世界主要經濟體。
推薦閱讀
俄烏緊張一觸即發!前白宮國安顧問警告中國恐趁機攻台,各方學者怎麼看?
【中共的動作不只共機,海戰也很關鍵】中國戰艦盯著台灣東部作戰,美日已擬定應對計畫
印度學者:印度需加強與台灣關係,避免台灣走上西藏 70 年前遭北京併吞的道路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分析:歐洲若制裁俄羅斯 恐傷到自已〉。首圖來源:翻攝自 Мин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и 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