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編按》本文為 1 月 15 日,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於「新冠肺炎疫情與房市發展」研討會演講稿全文,承續第一篇:《2022央行要在台灣房市中扮演的角色?楊金龍演講破題:因各國寬鬆貨幣政策,全球房價上揚!》,本文接著談台灣內部房價上漲的原因分析。
二、近年國內房價上漲主要係由強勁投資、預期心理、投機炒作及成本推升等因素帶動
2020 年下半年來,國內房價高漲,主要係因全球流動性充沛,民間投資強勁,伴隨房價上漲預期心理,以及不當銷售手法、投機炒作,帶動購屋需求上升,導致房價上漲;加上地價與營建成本上揚,進一步推升房價走高。
(一)需求面:全球流動性充沛,以及國內強勁民間投資、預期心理及投機炒作,帶動購屋需求增加
面對來自主要經濟體超寬鬆貨幣政策所帶來的跨境資本移動,身為小型開放經濟體的台灣,無法隔絕這些外溢效應;加以 2018 年起,台灣經濟受惠三大紅利:
(1)美中貿易摩擦,帶動台商回台投資;(2)半導體業技術優勢與資安風險低,吸引國外大廠擴大在台投資;(3)台灣防疫得宜及遠距商機帶動出口暢旺,廠商擴產。據主計總處預測,去年投資率將創 21 年來新高,經濟成長率將逾 6.0%,近 11 年新高;台股大漲,家庭財富增長,均提高民眾購屋能力,推升房市交易。
另因廠商南北平衡布局及政府促進區域均衡發展,也帶動廠區與重大 公共建設周邊購屋需求及房價上漲預期心理,助長炒作。例如,台積電採北、中、南平衡布局,於竹科、中科及南科擴大先進製程投資,帶動產業鏈南移。加以政府推動投資台灣政策,至本(2022)年 1 月 7 日止,三大投資方案吸引 1,152 家廠商擴大投資,其中台商回台以位於中部較多。
政府為促進區域均衡發展與滿足企業用地需求,積極於中南部推動重大建設(例如,近年政府核定高雄橋頭科學園區、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擴區,近期宣布將設嘉義、屏東科學園區等),加上台積電宣布將於高雄設廠等議題,均帶動區域房價上漲預期心理,助長投機炒作。
(二)供給面:地價走高,建材與工資等營建成本上揚,推升新屋價格
2018 年以來,隨廠商擴建廠房及不動產業積極購地,帶動全國工業、 商業、住宅區地價走高;復因疫情影響,致建材價格與工資上揚,營建成本走高,推升新屋價格。
(三)在經濟基本面支撐、預期心理及哄抬炒作下,近年房市市況以中南部較熱絡
上年六都建物買賣移轉登記棟數合計 26.8 萬棟,年增 7.0%,以台南市與高雄市增幅均逾 10% 最大;除雙北市外,其他四都移轉棟數均高於長期平均。房價方面,上年第 3 季無論成屋價格指數(內政部住宅價格指數)或新屋價格指數(國泰可能成交價格指數),也均以台南市、台中市、高雄市與新竹縣之累計漲幅較大,即因廠商擴大南科、中科與竹科投資,帶動周邊購屋需求、預期心理與投機炒作。
三、本次本行選擇性信用管制較前次範圍廣、項目多、頻率高、力道強
(一)隨房市升溫,部分地區有炒作現象,政府推出跨部會措施共同因應
鑒於房價與民眾生活負擔密切相關,儘管當前房價上漲有強勁投資基本面支撐,但 2020 年下半年來,部分地區也出現炒作現象。有鑑於此,政府於 2020 年 12 月 3 日推出「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透過短、中、長期 措施,各部會由需求面、供給面、制度面來共同合作(2010 年政府推出之 「健全房屋市場方案」也由跨部會共同合作)。其中,與本行相關的分工項目為「信用資源有效配置及合理運用」,防止過多資金流向房市。
(二)本次本行緊縮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較前次緊縮措施之控管力道強
2020 年下半年來,隨房市升溫,購置住宅貸款增幅擴大,建築貸款呈雙位數成長。考量部分不動產貸款有貸款條件過於寬鬆現象,並引導信用資源有效配置及合理運用,以促進金融穩定及健全銀行業務,本行自 2020 年 12 月 8 日起四度調整不動產貸款規範內容,並陸續加重控管力道。
由於本次房價上漲成因主要係廠商擴大投資之基本面、預期心理、投機炒作帶動,且房價上漲遍及全國,本次緊縮信用措施(2020.12~)較前次緊縮措施(2010.6~2014.6)的範圍更廣、納管貸款項目較多、調整頻率更高、成數上限較低,緊縮信用力道更強。
1. 規範範圍更廣:由於前次房價上漲主要係因遺贈稅大幅調降、預售屋炒作、大台北捷運延伸等因素,且以雙北市房價漲幅較大,故本行前次採取緊縮措施先針對雙北市特定區域而後擴及全國,本次則立即對全國實施。
2. 納管項目較多:前次措施由特定地區第 2 戶購屋貸款,漸次擴及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及多筆購屋貸款、法人購屋貸款、土地抵押貸款。本次第一度調整措施時即包括前次所有納管購屋貸款項目,並新增餘屋貸款;另針對購地貸款與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要求須切結動工時程,避免資金流供囤房、囤地。
3. 調整頻率較高:前次本行 4 度緊縮信用措施係於四年內調整;本次則於一年 4 度調整相關措施。
4. 成數上限較低:前次受限購屋貸款最低成數上限為 5 成,土地抵押貸款最低上限為 5.5 成,本次受限貸款最低成數上限一律降至 4 成。
(三)本行信用管措施實施以來,銀行不動產授信風險控制良好
2020 年 12 月本行信用管制措施實施以來,受限貸款均符合規範,銀 行辦理受限貸款平均貸款成數均較「規範前」下降;且受限貸款平均利率均較本行「規範前」上升(例如,自然人第三戶購屋貸款利率由規範前平均 1.54% 升至 1.76%,購地貸款利率由平均 1.78% 升至 2.04%)。
同時,全體銀行建築貸款與購置住宅貸款成長趨緩,不動產貸款集中度 大致穩定。上年 11 月底,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餘額占總放款比率由 2020 年底之 36.4% 略升為 37.0%,仍低於歷史高點之 37.9%。根據「銀行法」第 72 條之 2,對本國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之比率,由 2020 年底之 26.7% 微升至 26.8%,未超過規範上限 30%。
此外,本國銀行購置住宅貸款及建築貸款逾放比率(上年 11 月底分別 為 0.09%、0.10%)均遠低於全體放款逾放比率(0.19%)。上年間,36 家本國銀行均通過壓力測試,顯示當前銀行具穩健之風險承擔能力與資本適足性,有助達成金融穩定目標。
《CO編按》全文長達 2 萬餘字,為讀者方便閱讀,將講稿分為 3 篇,本篇為第 2 篇,請由延伸閱讀繼續了解楊金龍的談話。
推薦閱讀
2022央行要在台灣房市中扮演的角色?楊金龍演講破題:因各國寬鬆貨幣政策,全球房價上揚!
楊金龍:借鑑日本及瑞典央行都曾以升息對抗房市且失敗,央行預估台灣通膨仍可控
【房價現實錄】存越久買越小!台北成交仍站穩 2 千萬,南台灣 2 都還要再「補漲」
(本文為央行新聞稿,原文標題為 〈演講詞-央行在健全房市方案中扮演的角色〉。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