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根據國際咖啡組織(ICO)2020 年的調查,台灣人一年喝掉 28.5 億杯咖啡,市場規模超過 700 億元。中油自 2018 年開始於加油站賣咖啡,業績不但未受疫情影響,甚至成長 2.75 倍,一起來看看中油如何經營咖啡業務!(責任編輯:陳怡君)
中油賣咖啡不是新鮮事,但把販售場景轉移到低於一坪的加油泵島上,創造一個月銷量一萬杯,意外成為最強坪效,中油「加油泵島學」主打分秒必爭,堪稱是黑金市場新奇兵,如今將衝刺銷量,喊出全年不漲價,來勢洶洶搶攻 800 億大餅。
台灣咖啡市場競爭激烈,星巴克、路易莎、7-11 超商與全家便利商店等,早已卡位占領先機,身為後進者的中油,當時內部提案要賣咖啡,很多人都感到疑惑。
中油油品行銷事業部執行長羅博童直言,當初在說明提案時,加油站的站長紛紛拋出質疑態度,賣油穩妥妥,為何還要去賣咖啡。
其實中油的咖啡專案,背後來自於轉型壓力,放眼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歐美甚至日系品牌往電動混合、電動車靠攏,拉長遠來看,加油站的生意只會愈來愈小,轉型成多角化經營,顯然是迫在眉梢。
中油加油站全台共有 610 個加油站,每天至少有 88 萬輛車到站加油,其中約有4 成是汽車、6 成是機車,人潮就是錢潮,在顧客停留時多賣點商品或服務,也能增加個別加油站業績,羅博童用此理論,在半推半就情況下讓站長同意設咖啡櫃位。

中油搶入咖啡市場,原先著眼於店面,110 年有加油站站長提議在泵島上的收費亭裝咖啡機,盼讓民眾加油時也能聞到咖啡香。(圖片來源:中油提供)
107 年在台北市福林加油站的複合式商店,為首家中油咖啡銷售據點,108 年拓展到 3 站,109 年增加至 22 站,全年賣出 16 萬杯,110 年拓展至 61 站、賣出近 60 萬杯,衝上新高紀錄,也振奮銷售團隊。
令人好奇的是,去年本土疫情一度升溫拖累民間消費,中油卻選擇加速拓點帶動業績成長 2.75 倍,羅博童笑說,關鍵在於加油泵島。
去年有站長提議,在加油泵島上的收費亭裝設咖啡機,民眾加油的同時,也能聞到咖啡香進而誘發購買念頭,沒想到「小兵立大功」,銷售表現十分亮眼。
羅博童說,大家都會以為在泵島上充斥汽油味,怎麼會有人想買咖啡,但只要仔細思考,站在泵島旁等待加滿油,確實會有汽油味,不過當顧客開始享用咖啡時,多半是回到駕駛座,只要關上車門,車上反而充滿咖啡香味。
以去年 12 月數據觀察,整體賣出 9 萬 2665 杯,泵島就有 1 萬 7657 杯,複合式商店為 7 萬 5008 杯,不過全台僅 6 座泵島有咖啡機,等於平均每泵島售出 2928 杯,高於商店平均銷售 1364 杯。
加油泵島銷售開紅盤,核心概念在於「分秒必爭」,油銷部多角化經營發展室組長林永忠分析,按下按鈕到蓋杯蓋的流程,訓練員工 45 秒內完成,當顧客加完油後,恰好拿到煮好的咖啡,時間拿捏恰到好處,讓顧客感到便利性,下次回購機會大增。
蹲馬步將近 4 年,如今中油大膽邁開腳步,今年目標銷售站數增至 100 站,並進一步在澎湖、小琉球及綠島等離島地區開店,力拚今年銷售 85 萬杯。
另外也中油 Pay 結合,讓民眾寄杯,林永忠說,目前咖啡只賣中杯與小杯,春節後將推出大杯。
展望未來,羅博童笑稱 112 年要拓至 150 站,終極目標是全台加油站都賣起咖啡,而當咖啡的銷售情況穩定後,下一階段會提供茶飲,養生茶、花草茶都在構想之列。

中油推出來速咖啡,訴求民眾能夠拿了就走,品項僅有美式與拿鐵,未來考慮推出更多茶飲品項。(圖片來源:中央社,記者梁珮綺攝)
推薦閱讀
【酗咖啡的人又有新口味了!】西雅圖新創「分子咖啡」,挑戰消費者的咖啡味蕾
【明天恐沒咖啡喝了】全球 2 種主要咖啡豆面臨生存危機,植物學家探險隊在西非找到救世品種!
【15杯中杯咖啡渣能做什麼?】正港台灣牌雨靴賣出全球40國,循環經濟大發光!
(本文經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中油年銷 60 萬杯咖啡 「加油泵島學」成黑金新奇兵〉,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