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品種

在西非國家獅子山的野外,一群植物學家汗如雨下、狼狽不堪地邁步前進,他們的任務,是要拯救地球上 10 億人口生活中的幸福時刻!研究團隊穿越在草木中,試著找到那一株 70 年前消失於野外的神奇植物。最終,植物學家高喊:「找到了!找到了!」眾人圍堵過去,確認它就是有潛力商業化的咖啡品種——狹葉咖啡。

全球好多人愛喝咖啡,台灣咖啡館密度更是全球第一

你喜歡喝咖啡嗎?咖啡關係到上百萬個農夫與工作,以及像是尼加拉瓜和烏干達等國的經濟來源,生計層面的重要性非凡。

在生產端的相對面,咖啡也影響全球 10 億消費者的生活。據統計,每年全世界會喝掉 5 千億杯咖啡,咖啡產業價值高達 1 千億。台灣也是愛喝咖啡的國家,《今周刊》報導,台灣咖啡館密度為全球第一,超商每秒賣 13 杯!2019 年台灣外帶咖啡杯數高達 6 億杯,可疊成 13 萬座臺北 101 大樓。

其實不是咖啡變貴,而是薪水沒漲吧……

一起來填《宜居城市滿意度大調查》,反映你的生活實際品質!

全球咖啡只靠 2 大種咖啡豆撐場,恐陷危機

你知道嗎?由於大部分的咖啡品種口味都太強烈,因此世界上商業販賣的咖啡主要都來自 2 個品種:阿拉比卡(arabica)和羅布斯塔(robusta),前者佔 6 成,後者佔 4 成。

阿拉比卡的豆子可以泡出美味的精緻咖啡,在市場上較高價。但它只能在北回歸線與南回歸線之間的「咖啡豆帶」(Bean Belt)生長,並且要在理想的海拔與溫度條件下,在熱帶地區就多種在較高地,大約在 1200 到 2100 公尺間,亞熱帶地區則在 600 到 1200 公尺間,且還要吸收到剛好的雨量與陽光。

下圖黃色部份為地球的咖啡豆帶,綠色為全球前 20 大產咖啡國家:

Bean belt (top 20 coffee producers 2011).svg

另一種咖啡豆羅布斯塔,比起阿拉比卡更易於種植,對疾病抵抗力較好,而且生產率更高,因此價格較低。羅布斯塔的味道更苦澀,多作為即溶咖啡和濃縮咖啡的主原料。

如今,這 2 種咖啡所撐起的咖啡產業,卻遇到了危機,兇手是那耳熟能詳的「氣候變遷」。

任何全球性貨品,若只是仰賴稀少品種,當環境有任何突發狀況時,將面臨危機。雪梨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的咖啡研究組長戴維斯(Aaron Davis)表示:「氣候變遷是咖啡作物最重要的議題。」這是因為咖啡需要特定條件生長。根據 2014 年發表在期刊《氣候變遷》(Climatic Change)的一份研究,2050 年地球上一半以上適合種植咖啡的地區無法使用;目前產製世界上 6 成咖啡的拉丁美洲,屆時更會有 88% 以上的地區無法耕種;在這個世紀之前,目前 2 大品種咖啡豆將會在野外完全消失。

找到新品種的過程

如果只有 2 種咖啡品種適合商業化,那就趕快找出另一種吧!雪梨皇家植物園的咖啡研究組團隊(首段提及),就是在這個動機下出發。

2017 年,雪梨皇家植物園的咖啡研究組長戴維斯的團隊展開了他們尋找狹葉咖啡(Stenophylla)的旅程,這個品種從 1954 年後就消失於野外,學界一直以為狹葉咖啡已經在象牙海岸以外的所有地方消失,幾十年來也鮮有相關發現。戴維斯團隊查找紀錄,發現 1920 年代狹葉咖啡曾在象牙海岸與獅子山種植,所以他們在這些區域開始貼滿「懸賞咖啡」的海報,並分送給各個農夫。

皇天不負苦心人,他們終於找到 1 株狹葉咖啡。但是,研究人員需要至少 2 株來結果,變成可以存活的群體,所以又得啟程找尋下一株。經過了多個小時的尋找,團隊遠走了 160 公里,在賴比瑞亞(Liberia)的邊界,有人被一株灌木給絆倒,回頭一看,豈不就是夢寐以求的狹葉咖啡!後來一整年,研究人員定期回訪這些珍貴的小灌木,看著它們開花結果,終於能夠蒐集果實回去配種。

戴維斯今年 4 月在期刊《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發表,表示狹葉咖啡生長的溫度條件為年均攝氏 24.9 度,比阿拉比卡還耐熱;口味來說,盲測結果為超過 80% 的咖啡鑑賞家無法分辨狹葉咖啡與阿拉比卡。「如果你在找更能適應溫度的咖啡,狹葉咖啡有 2 個特點——耐高溫與好味道。這 2 個特點不存在於其他品種。」

狹葉咖啡

狹葉咖啡。圖片來源: Ji-Elle

戴維斯的團隊認為,狹葉咖啡可與其他咖啡配種,以增加其他咖啡品種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力。

你以為找到新品種後就得救了?還有配種這關卡

咖啡配種的發展限制極大,原因有 4:現存品種太單一、野生種生存危機、經濟誘因不夠大、配種時間太長。

首先,目前商業性咖啡的品種來源太過單一,當時都從非洲角一些野生叢取來。以咖啡誕生地之一的衣索比亞來說,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中的基因多樣性,只佔該地野生生態的基因多樣性 1%。

世界咖啡研究的配種技術組長泰瑞(Jorge Berny Mier y Teran)表示:「生物多樣性基礎就是配種的原始材料,如果你沒有多樣性,就沒有選擇。」

第二,就連咖啡的野生種都面臨危機。大約有 3 分之 2 的野生咖啡品種面臨滅絕風險,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s global Red List)列為「易危」(vulnerable),包括狹葉咖啡。

再來是配種的誘因不足。由於咖啡沒有熱量,它的耕地會排擠有熱量的經濟作物。2019 年,大概有 12 位作物配種業者鑽研於咖啡,但有上千位專心於玉米、稻米或小麥。

最後,咖啡樹需要 3 到 4 年生長、結果,這也讓配種的時間成本更高。若要等和狹葉咖啡配種出可商業化的咖啡品種,最久可能要等 25 年。幫助咖啡農的組織世界咖啡研究(World Coffee Research)交流與策略總監紐斯汪德(Hanna Neuschwander)表示:「這是不斷重複的乏味工作,染病後試著配種,乾旱後又試著配種,沒有捷徑。」所以大部分專家都會認為狹葉咖啡的商業化道路成本太高,等到成功時可能太晚了。

認識了目前的咖啡品種危機後,除了一些產業界的配種障礙外,目前我們能夠拯救咖啡的方式,還是以延緩氣候變遷為主要方法。事實上,喝咖啡的你我,有個透過消費就能改變咖啡危機的方式,請見下篇〈【自己的咖啡自己救】當世界就要沒咖啡可喝,上班前買「這種咖啡」再上!〉!

推薦閱讀

【酗咖啡的人又有新口味了!】西雅圖新創「分子咖啡」,挑戰消費者的咖啡味蕾

全世界都在喊減碳!你可以從早上喝杯咖啡就幫地球省下碳足跡喔

【15杯中杯咖啡渣能做什麼?】正港台灣牌雨靴賣出全球40國,循環經濟大發光!

參考資料

VOX咖啡生態遠東人咖啡日常高雄市環境教育樂活網

(首圖來源:Christo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