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即將於下周 12 月 9-10 日邀集全球 110 國召開「民主峰會」,未受邀出席的中國搶先於週六(12月4日)上午發佈《中國的民主》白皮書。

在這份全長逾兩萬字的白皮書中,中共高度讚揚習近平所推動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稱其足以「豐富人類政治文明型態」,並用了相當的篇幅,批駁西方國家以選舉民主作為世界樣板的「荒謬現象」。對此,學者分析,中共此舉是在美中貿易和科技戰外,再啟制度價值與話語權的新戰場,有意和美國一別高下。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於週六(12月4日)上午召開題為《中國的民主》的發佈會,一開場就強調中國民主的本質就是「人民當家作主」,以完整的制度程序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也就是說,中國人民可以透過人民代表大會有效行使權利、經由政治協商制度在中共領導下實施多黨合作,於是可以有效避免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和一黨缺乏監督、多黨惡性競爭的政治弊端。

新聞辦也同步發佈《中國的民主》白皮書,該白皮書全文超過兩萬字,分五大段論述:中國式民主是由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並細數其制度安排和實踐方式,而且吹捧這種中國式民主「真實管用」,將為人類民主事業發展探索新的路徑。

白皮書強調中國式民主「全方位」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 2019 年在上海考察時提出。該白皮書將其定義為「實現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的一種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並讚譽其為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

中共透過白皮書再次強調,基於對「專政」的堅持,中共將依法打擊破壞社會主義制度、顛覆國家政權、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各種犯罪行為,還說民主與專政互不矛盾,都是為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因此「打擊極少數是為了保護大多數,實行專政是為了實現民主」。

白皮書稱,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既有完整的制度程式,也有完整的參與實踐,不僅結合了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的優勢,還貫通民主的決策、管理與監督,涵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各方面的連貫性,使中國在各方面都體現民意,有效防止選舉時漫天喊價、選後無法監督的亂象。

中國民主白皮書狠批美式民主

白皮書全文排比對仗工整,但通篇讀下來,分析人士說,恐怕會讓很多生活在西方式民主社會中的人們頗感困惑,因為白皮書所勾勒的「民主」和他們的生活經驗大相逕庭。

記者會上,路透社記者就質疑,美國政治人物當選後得接受選民問責,做不好,下一屆會被換掉,但中國選民即便對人大代表的表現不滿意,也無法藉由投票讓「領導」下臺。

對此質問,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則回應:「民主的發展要根植於本國歷史文化傳統,通往民主的道路不只一條。」接著話鋒一轉,他轉而批評美國的民主制度,他說,美國政治人物是利益集團的代理人,而非代表選民與國家利益,為了選舉可以隨便許諾,當選後卻很少兌現。

田培炎說:「他們表面上受選民的監督,但只要當選,選民就拿他們沒有辦法,只能等下一次選舉,這種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後就進入休眠期,只有競選時聆聽天花亂墜的口號,競選後就毫無發言權,只有在拉票時受寵,選舉後就被冷落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中國人民不喜歡,更不需要這樣的民主。」

中共自稱民主,線民揶揄「指鹿為馬」

田培炎全然不提「罷免權」的設計,引發包括中國在內的網民熱議,部分線民嘲諷他指鹿為馬。

針對中國所發佈的民主白皮書,微博網民紛紛在人民日報、央視及新華社等官方媒體的微博貼文,留言表達意見。

部分愛黨愛國的線民留言表達支援,高喊「中國的民主是人民民主」、「戰勝疫情、凝聚民心,中國人真牛!」

但也有線民語帶揶揄,寫道:「朝鮮最民主」、「指鹿為馬你最強」。還有線民質疑,官媒在留言區設定「精選評論」,並把負面評論都刪光了,「是在害怕什麼?」

美邀約民主峰會,中國嗆復活「冷戰思維」

除了內容,這份白皮書最矚目的是其發表的時間趕在美國的「民主峰會」之前。

美國政府早於 11 月下旬宣佈,拜登總統主持的線上「民主峰會」將於 12 月 9 日至 10 日登場。但尷尬的是,全球包括台灣在內的 110 國都在受邀之列,中國卻未受到邀請,引發中國外交部火力全開,痛批美國舉辦峰會是「復活冷戰思維的危險行徑」。

為了和美國一別苗頭,北京於 12 月 2 日召開了一場名為「中外學者談民主──什麼是民主?誰來定義民主?」的座談會,與會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透過致詞,暗批美國。

他說:「個別國家以民主領袖自居,人為把世界各國分成三六九等,貼上民主與非民主標籤,對各國民主制度說三道四,指手畫腳,這是假民主之名,反民主之實」。

隔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再加碼,批評美式民主就是金錢民主,在國內是欺騙民眾的把戲,在國外是推行霸權主義政策的工具。趙立堅說:「(民調顯示)81%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民主面臨來自國內的嚴重威脅,這再次說明失去民眾支援的美式民主早已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中共高呼民主,學者:美中競爭新戰線

另外,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也早於今年4月與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成員視頻交流時就說過「民主不是可口可樂,美國生產原漿,全世界一個味道。」

對於中國從發佈白皮書、舉辦研討會,到外交系統一系列的炮轟舉動,位於臺北的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王信賢認為,中國的意圖不僅要反嗆美國民主峰會,而是要與之爭奪關於「民主」二字的話語權。

王信賢告訴美國之音:「這是美中之間繼貿易戰、關稅戰、科技戰,戰略競爭、軍事競爭之後的另外一個戰場,就是價值跟話語權的競爭。這個部分(的論戰)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尤其是疫情之後,包括美國內部很多社會問題的爆發,中共都一直想辦法去做對照。」

學者普遍認為,威權色彩濃厚的中共政權轉身以民主叫板美國,只能達到「大內宣」的效果,「大外宣」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正在臺北訪問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美國領軍的西方國家逐漸形成抗中圍堵陣線之際,習近平喊出與西方不同調的「中國式民主」仍可能讓其他威權乃至民主程度不成熟的國家產生共鳴。

宋文笛說:「當然也間接對這些國家有一些威嚇的效果,因為它(中共)可以跟他們暗示說,如果美國辦這個民主峰會,一定意義上是在圍堵中國的民主論述和政治體制的話,當他們圍堵我的時候,可能哪天也會輪到你。」

套用對手詞彙,中共應對西方新手段

中共除了用外界難懂的「全過程人民民主」詞彙來反駁美方民主外,宋文笛分析,中共近年也摸索出一套「軟中帶硬」的策略,來應對西方的自由主義和國際秩序。 他說,中共會避免正面對抗,然後套用西方詞彙,稍加轉換後,以偷換的概念來陳述,例如,中共明令禁止國內輿論傳播西方的「普世價值」,卻又創造出「全人類共同價值」這種詞彙來和美國搶奪話語權,就是一個例子。
王信賢表示,中共極力包裝的中國式民主,仍不脫共產主義所強調的「集體式民主」與「實用主義」。 例如白皮書中以擺脫貧困、走向共同富裕為標準,指稱「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都跟標榜「個人主義」的美式民主有著難以彌合的差距。

推薦閱讀

【台灣要自我防衛】8 大項國造武器系統將量產!無人機是飛機也是飛彈,一發現目標就自殺式攻擊

當全世界都在擔心誤判台海戰爭局勢,台灣國安會秘書長提 3 點回應誤判可能

連美國官員都覺得「拜習會」對美中關係沒進展,但它對台灣至少有 1 好處

(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中国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学者:与美争夺话语权〉。首圖來源: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