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in-Tin Chou(媽媽/幼教老師)

「老師,小達摸到我的生殖器了!我覺得不舒服!」

是的,您沒看錯,這是我的班級中四歲孩子來找老師幫忙所說的話,這一句話裡面,他正確說出被觸摸的部位名稱,說出自己的感受,並且馬上尋求成人的協助。

對自己身體的認識以及如何自我保護,是幼兒性教育的一環,也是從幼兒園就可以也應該要進行的重要學習。

每回接新生班,我總會在第一個學期,就找機會和孩子們討論自己的身體,並且特別慎重介紹性器官與泌尿器官。通常我會在白板上仔細畫出生理性別不同的兩個身體,然後告訴孩子,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樣的眼睛鼻子嘴巴等器官,而我們用來上廁所,還有長大以後用來生小孩的生殖器官,則有可能和別人不一樣。

幼兒園中、大班一直到低年級的孩子,常喜歡把排泄物或是雞雞、ㄋㄟㄋㄟ等性器官神神秘秘的掛在嘴上,然後一起哄堂大笑,有時候還拿這些開同伴玩笑,引起其他孩子的不愉快。而我也發現,經過老師正式的和孩子討論身體、說明器官的名稱和作用之後,孩子會明白這就是身體的一部分並不是什麼不好意思的事情。類似的口語玩笑通常就會變得更少,就好像,你不會因為別人指著你的耳朵說:「噢!耳朵!」而覺得生氣或是好笑。

第一步:透過學習單學習

然而,生殖器官與泌尿器官畢竟不是一般的器官,因此,和孩子們討論「身體的界線」,就會是下一件重要的事情。網路上有幼教老師分享一份很棒的學習單,學習單上有兩個身體,一男一女,老師或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們說說看,對於其他人觸碰自己的身體的感受,然後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塗上綠、黃、紅三個顏色。綠色代表經過你的同意,別人可以觸碰你的部位;黃色代表,只有很親近的人可以觸碰的區域,當然也必須經過你的同意;而紅色,是所有人都不可以任意觸碰的部分。

經過討論分享,孩子通常能夠明白,只要有任何人的觸碰讓自己不舒服,就應該要說出來,不管這個人是誰,你都要相信自己的感覺沒有錯。

然而,這只是自我保護教育的第一步,即便我們帶著孩子認識了身體的界線,討論了怎麼保護自己的方法。但僅僅討論和說明提醒,卻是沒有辦法有效幫助孩子在碰到侵犯時可以採取實際作為保護自己。就像有很多好友都曾分享過,即使已經是大學生了,在遇到騷擾的第一個當下卻常常是惶恐不知所措,懷疑自己是不是過度反應了?或是真的覺得不舒服,也不知道當下該怎麼說出口,更不用說是呼救。

第二步:模擬情境、角色扮演

因此接下來,我們需要帶著孩子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演練,練習假想各種不同的情境,師生進行角色扮演。當別人沒有經過自己的同意就摸你的臉時,你要怎麼辦?當有人想要抱你,但你不喜歡,你要怎麼辦?我們練習用堅定的手勢、嚴肅宏亮的聲音大聲說不;也練習要怎麼跟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說出自己碰到了什麼樣不舒服的事情、說出自己的感受,也清楚的說出對方觸碰的到底是什麼部位。

建議家長在家也可以跟孩子做這樣的練習,如果有認識的長輩想要親你而你不喜歡,要怎麼辦?和好朋友一起玩,他抱你、壓你或是用力打你,你要怎麼辦?練習的方式不是僅止於討論,而是陪著孩子一起模擬情境,試著禮貌拒絕、試著大聲說不,試著學習要怎麼向他人求助。透過不斷的演練,讓這些訓練累積的反應內化為孩子蘊藏的自我保護能力。

而在這些練習中,我們也要一再讓孩子知道:碰到這些事情,絕對不是你的錯,你要相信自己的感覺,而我們會幫助你並且努力保護你。

推薦閱讀

「冷漠、緊迫盯人、言語侮辱」都是精神暴力!從一張簡易量表檢視自己的敏感度!

忍著不打小孩但快破功了!這位媽媽打了小孩一下後,主動為自己打一通求助113

【當人們都被關在家裡】《TIME》專文報導,街頭犯罪減少了,但是家暴卻增加了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