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對心臟驟停的病人來說,AED (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可說是最重要的救命武器。目前約有一萬台部署在公共場所裡,但如果遇到緊急情況,你有使用AED 救人的能力嗎?(責任編輯:陳怡君)
校園AED使用率最高,AED 設置至今救活 156 人
深耕急診醫學多年的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馬惠明說,自 2013 年起,台灣開始推廣 AED,截至目前約有一萬台已於「公共場所 AED 急救資訊網」登錄,其中三分之二為高鐵、台鐵、捷運站、學校等公共場所,只要有登錄安心場所,就代表該處有 70% 以上員工接受過相關急救訓練。
根據統計,使用率最高的為裝置於校園中的 AED,次者為運動場所,馬惠明副院長分享,因為第一時間的急救措施介入,至少有成功救活 156 人(資料來源:AED 市占率最高廠商提供)。他更指出,在北歐國家,平均倒地者約有 80% 可受到救治,以挪威為例,甚至規定在考駕照時必須付費學習CPR等急救技術。會中也邀請到挪威急救醫學專家 Michael Sautter,分享挪威混成教育訓練推廣方式與成效。
第一時間介入 AED,平均兩人就可救回一人
長年推廣急救知識之下,的確有些成效。馬惠明副院長表示,20 年前台灣急救風氣尚未普及至老百姓,若在路中倒下,在醫護人員到場前受到幫助的僅 15-20%,現今已提升至 50-60%,20 年前的急救存活率更是只有 1%,而如今存活率至少提升八倍,可達 8-10%。他強調,第一時間以 AED 救治的人當中,平均兩人就有一人可以存活,說是與死神搶時間一點也不為過。
AED 設置大挑戰,機器老化、人員流動、裝備過期
但 AED 到目前為止推廣都沒有問題了嗎?馬惠明副院長也指出,第一批安裝到現在也已 7、8 年,他們也觀察到其實還是有許多問題存在。例如機器老化、需要替換,有的營業場所是否仍有在營業?以及一整棟大樓中可能僅有裝置一台,「可能查到附近大樓有一台,結果裝置在8樓,還必須考慮到有些百貨公司,可能還裝置在另一棟,距離很遠,都會使急救效果打折。」加上裝置的場所是否有定期維護品質、員工流動之際是否都有受到確實訓練,都成為挑戰。
IOT 物聯網上線,妥善監控 AED 異常
知名科技集團總經理洪培修表示,衛福部自 2013 年大量設置 AED,已有許多機器超過 6 年保固期,若是過期加上員工流動無人維護,可能會出現 AED 沒電、貼片失效等情況,造成緊急救援時刻的遺憾。面對裝置的設備,應藉由 IOT 物聯網化的 24 小時連線,妥善率監控,除了方便管理之外,也能在 AED 出現異常、沒電時處理,進行耗材更換。
全民守護者 2.0,志願者可及時提供救援
為了擴大具有急救資格者可及時提供救援,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與台北市消防局共同開發「全民守護者 App」,志願者可接受到附近需要急救的推播通知,前往急救位置,在救護人員到場前可以迅速提供救援者幫助,「不過當初只在台北市佈局,辦理之後發現反應很好,因此預計升級成 2.0 版本。」洪培修總經理指出,未來考慮研發藉由 AED IOT 連線系統,若附近有 OHCA 事件發生,AED裝置會亮起警示燈並發出警報通知,在附近的志願者可直接掃描機器上的ORcode 獲得地點,直接攜帶設備過去,更節省一來一往時間。
民眾若想成為志願者,需經過 CPR+AED 的完整 90 分鐘訓練,但若要學習,目前尚未有統一單位,可至紅十字會或鄰近消防隊報名,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黃集仁表示,民間團體、廠商端有許多資源尚未整合,應由學會作為平台,整合各單位的資源及課程,方便民眾及 EMT 學習;也應向挪威學習,對各年紀階層的民眾發展出不同的教材,強化民眾的知識、提高使用率。
敦促修法擴大設置場所 呼籲企業響應偏鄉捐贈
目前主要仍以公機關與交通運輸樞紐為 AED 主要設置場所,台灣急診也呼籲衛福部修法,應將法定場所擴及其他運動場館、宗教場所、派出所、超商等,馬惠明副院長也建議,機器與樓層比例也應修正,平均每三個樓層就應設置一台,提升公眾 AED 的廣度與密度,避免急難時耗費太多時間拿機器。
洪培修總經理也分享,其實偏鄉急救資源普遍不足,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過去號召志同道合的急診醫師與集團 CPR+AED 急救訓練專業講師,深入南投、宜蘭、花蓮、台東、桃園、嘉義等 10 多個部落,強化部落村民的急救能力,藉著這次論壇,也呼籲企業踴躍捐贈 AED 到偏鄉部落,一起打造更多安心公共場所。
推薦閱讀
【你知道怎麼救人一命嗎】台灣「傻瓜電擊器」 AED 設置數比先進國多,為何使用率卻不到5%?
【從清單中找線索】中共公布「應急物資儲備清單」,求救哨、急救品、小刀是為防災還是戰爭?
【小病也跑大醫院?】7 成台人認同「分級醫療」卻難達成,台「看病習慣」阻礙健保進步
(本文經合作夥伴 健康醫療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AED上路逾8年遍及全台 但你會用嗎?〉。首圖來源:維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