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11 月 26 日公布「民眾就醫權益調查及醫師對健保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於健保的滿意度創歷年新高,逼近 9 成,然而醫界卻 7 成不滿意。
儘管政府醫鼓勵民眾「醫療分級」,減少大醫院輕症服務,但民眾的「看醫習慣」卻成為落實醫療分級的阻力之一。
究竟要落實「分級醫療」,台灣碰到什麼困難?(責任編輯:謝佩如)

民眾對於健保的滿意度創歷年新高,逼近9成,然而醫界卻7成不滿意。圖片來源:flicker,CC-Licensed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公布健保全民滿意度近9成,逾7成民眾認同分級醫療,但許多民眾仍認為醫院專業普遍較好,且民眾無法辨識輕重症成改革阻力;醫界對健保滿意度僅3成。
民眾對健保滿意度創9成新高,醫護人員卻7成不滿意
健保署今天上午舉行成果發表會公布民眾就醫權益調查及醫師對從民國84年開始的全民健康保險滿意度調查發現,民眾對健保滿意度從104年破8成後一路攀升,108年滿意度達89.7%創歷史新高。
結果顯示,民眾對健保持正向態度主要原因是就醫可近性、減輕醫療負擔與健保保費收費合理。
調查結果顯示,8成民眾認同如果有就醫需求,優先到附近診所諮詢就診,再由醫師判定病情輕重,評估是否轉診。
民眾健保滿意度調查完成7234份有效樣本,包含市話、行動電話與網路樣本,調查期間為今年7月到9月10日;醫師健保滿意度調查以網路問卷為主,有效樣本數977人,達95%信心水準、抽樣誤差不超過正負3個百分點。
7成民眾認同「分級醫療」,實際執行卻難破成見、難自行辨識病情嚴重程度
不過,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教授林寬佳表示,僅3成民眾有常去看診的家庭醫師;常去看診的家庭醫師中,有超過1成是在大醫院。
林寬佳說,7成民眾主觀認為大醫院專業能力比診所好;超過8成民眾認為,如果是一般輕症或慢性病,找居家附近診所方便,但近5成民眾無法自我辨識輕症與疾病嚴重度高低,這些都是行為改變阻力。
進一步分析5年國民就醫經驗發現,影響民眾滿意度最大核心因素是看診經驗。林寬佳說,醫病關係、醫療訊息傳遞和共享決策過程是影響民眾總體感受重要因素。過去1年,醫護人員為就診者進行衛生教育指導比例偏低,有改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發現民眾有就醫需求時,超過5成是透過網路搜尋引擎、超過3成是透過親朋好友推薦查詢相關院所或醫師資訊;僅1成多會查詢醫院網站,甚至僅1.3%會查詢健保署網站。
國立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董鈺琪分享醫師對健保滿意度發現,西醫師對健保滿意度從106年僅1成多滿意到今年有超過3成滿意;不滿意從106年的近4成降到今年的2成。
董鈺琪表示,醫師多數肯定近年健保改善醫師工作環境政策,但對健保支付制度有較多意見,尤其是核刪制度審查和透明度。
健保署長李伯璋受訪表示,在醫療體系及支付制度上,健保署會落實分級醫療政策,導引醫院減少輕症服務,實施專業雙審及公開具名,減少爭審案件並發展精準審查,調整隨機與立意抽樣件數占率,並調整各總額回推倍數上限值。
李伯璋說,健保署將持續活化健保大數據,發展雲端查詢系統及健康存摺,更方便民眾健康管理。
推薦閱讀
【一個謠言讓台灣花生價格雪崩】本土花生比進口還貴?一張圖搞懂花生之亂:進口實價根本高過謠言的 2 倍
【撕掉你對愛滋的標籤】連續 6 個月測不到病毒,性行為不會染愛滋!台愛滋病患更產下健康寶寶
【兒子等我回家要等 6 天】被山老鼠拿獵槍威脅性命、虎頭蜂螫滿頭包!「森林護衛隊」賣命護台山林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健保滿意度醫界僅3成 分級醫療推動阻力多〉。首圖來源: 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