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COVID 疫情改變人們的日常作息,疫情期間有許多人長時間居家辦公,疫情趨緩後,再次回到辦公室工作。矽谷的各大科技公司因應無限期延長的疫情,思考居家、辦公室上班之間的平衡。(責任編輯:陳怡君)

疫情期間,許多公司都採取遠距工作,然而對某些產業來說,恢復實體上班更是一門學問。如今讓率先開始遠距工作的科技公司頭疼的問題是,如何讓隔離已久的員工重回「更適合團隊工作」的辦公室?關於「到辦公室上班」的必要性也浮上檯面討論。

《美聯社》報導,由於 Delta 變種病毒造成許多國家確診數再度攀升,許多科技公司再次推遲恢復實體上班,例如微軟延後到 10 月,而蘋果、Google、Facebook、Amazon 等公司,都直接延到 2022 年以後再決定。

居家上班無法「腦力激盪」

賽富時(Salesforce)在全球擁有約 6.5 萬名員工,首席人資海德(Brent Hyder)表示,「我以為遠距是我職涯中最有挑戰性的一年半,但事實證明萬事起頭難。」從已經適應的制度過渡到另一個制度,才是最不容易的。

因為疫情,許多技術工作都為了遠距工作而量身訂做,他們的工作圍繞著數位與線上商品,若要改變就需要重新適應。不過一旦疫情趨緩,多數科技公司還是堅持要員工回到辦公室工作。

既然在家可以工作,為何要到辦公室呢?主要原因在於這些科技公司重視「創新」。如果每天待在家就無法跟同事一起腦力激盪,這也是為何許多科技巨頭要額外花數十億美元,為員工在科技園區蓋公共區域。

舊金山灣區在7月中針對該地區 200 多家科技公司進行調查,其中有三分之二表示,希望員工每周能有 2 到 3 天到辦公室上班。而在疫情之前,這些公司當中有70% 要求員工在辦公室工作。

調查也顯示,疫情遠離後大部分公司希望員工一周至少來辦公室 3 天。不過有趣的是,調查還問了雇主對該題的回答有多大信心,大部分雇主在 5 分中只給了 3分。

居家與辦公室上班各有優缺

科技巨頭希望員工們可以至少每周有幾天待在一起,維持相同的公司文化與創新步調。然而經營公關公司的齊通(Ed Zitron)卻認為這是迂腐的想法,他的公司從 2012 年創立以來就一直實行遠距。

齊通表示,他服務過許多科技公司,從本質上來看,擁有辦公室的原因,就是滿足既得利益管理者的權力慾,看著無數員工在自己手下辦事。

不過也有人認為居家與辦公室混合辦公是最理想的模式,因為從疫情大流行中發現,員工並不需要每天都在辦公室進行團隊合作。另外也有人覺得居家工作會導致家庭與工作無法分開,主張回到辦公室上班。

推薦閱讀

辦公室內呼吸不順、反應遲鈍?哈佛學者研究:空品不好!建議開窗上班

【全世界都WFH,你卻還要親送「紙本簽名」嗎?】請政府放膽認定電子簽章、文件,加速完成數位轉型

【蘋果跟不上遠距工作腳步?】祖克柏說遠距是趨勢、推特宣佈無限期遠距,庫克卻要員工回辦公室

更多上報好文章:
【新冠肺炎】遠距教學引學生抗議學費 美國僅少數大學願意調降
畫得出Apple的logo、記得住名字嗎? 哈佛科學家解釋記憶如何固化
迫於國安法壓力 Google三度向港府提交用戶資料

(本文經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矽谷公司發現「結束遠距」比想像中困難 實體上班的必要性引發討論〉,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