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根據衛福部保護司,性侵害案件被害人年齡與性別交叉統計,性侵害通報件數計 1 萬 334 件,被害人共 9212 人,未滿 18 歲的被害人共 5918 人,占 64.9 %,成年被害人共 3217 件,未成年案件數量近乎是成年人案件數的 2 倍。
數位媒體的崛起,讓孩童、青少年使用 Youtube、Instgram等網路社交媒體是常態。各位老師、家長們,你都怎麼超前部署孩子們的性觀念及自我保護的資訊呢?如果孩子遇到性暴力,你會是他第一個求助的大人嗎?(責任編輯:陳怡君)

(圖片來源:pixabay)
監委紀惠容等人今天指出,校園及安置機構性侵案件逐年升高,其中原住民族兒少及18 歲以下男童被害人有增加趨勢;應加強揭弊者保護、營造友善環境,讓兒少勇於求助,以有效降低犯罪黑數。
監察委員紀惠容、王美玉、張菊芳、葉大華在去年 8 月啟動「政府對防範兒少性侵案件執行成效之探討」通案調查研究,就監察院民國 98 年 7 月到 109 年 7 月,10 年間的 17 件重大兒少性犯罪案件加以分析,下午在監察院舉行記者會。
監委指出,109 年性侵害通報件數計 1 萬 334 件,被害人共 9212 人,其中兒少被害人達 5979 人,占 64.9 %。從 95 年度起,疑似校園性侵害、性騷擾及性霸凌通報件數不斷升高,兒少在安置機構內被通報遭侵害的數據,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記者會中,監委也以三級預防的概念及結構研究,提出十大結論。紀惠容指出,教育人員一則採取凡事都通報的「卸責式通報」以避責,另一是逃避態度,拒絕收到資訊,以「避免通報」。兒少受侵害時,可能因師生權勢關係、家長態度等,多數選擇隱忍,黑數持續存在。
紀惠容說,揭弊者承受龐大壓力,不知道事件是否不當或違法,還要面對同儕壓力,甚至被認為是麻煩製造者,最後被迫調職、退休等遭工作單位打壓;現行法令對揭弊者保護不足,且行政院研擬的揭弊者保護法草案,並不適用於兒少性侵案件。
紀惠容指出,據衛福部統計,孩子間有感情或單純出於好奇而偷嚐禁果的「兩小無猜」案件約占 3 成,教育部統計更達 47.47 %。但因家長主張進入司法程序,造成孩子內心莫大傷害,為考量兒少最佳利益,應輔導先行。
王美玉說,教育單位對兒少性侵害案件調查,有經驗的老師不願意處理,都由代課老師擔任生教組長;承辦人職務更換頻率高、性平相關專業人員培力及專業知能難以累積,並處理欠缺經費。
王美玉表示,過去 17 件重大兒少性侵案,有 11 件在學校、6 件在安置機構,行為人是老師、教練或長官等權勢者就有 13 件,其中師對生的性侵害案件,件數及占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安置機構內性侵案也逐年增加。
葉大華說,據衛福部統計,原住民族兒少性侵受害比例,高於非原住民族兒少,更需受重視;從 94 年到 109 年間,18 歲以下男童被害人有增加趨勢,兒少安置機構發生的院內性侵事件,以男童遭性侵占多數。
葉大華表示,新興媒體如 Line、instagram、Youtube 等蓬勃發展,但法令沒有隨之更新,相關規範付之闕如,政府應重新檢視管理機制,維護兒少權益。
張菊芳則說,減少性侵害案件被害人重複陳述的制度設計,雖立意良善,但各地檢署對兒少性侵害案件的減述過程做法並不一致,導致地方政府一線實務社工人員需不斷聯繫溝通及反映,被害兒少重複陳述情形仍存在,有檢討、改善空間。
監委表示,政府針對兒少性侵害案件應透過教育宣導,並進行定期趨勢分析及檢討,發掘兒少性侵害防治工作新興議題及風險因素,不但能有效防止案件發生,也能透過跨領域、跨專業及跨部會合作,研擬更具體有效的支持作為,及早因應。
推薦閱讀
【每 15 分鐘就有一位女性遭性侵】為何即使判性侵犯「絞刑」,仍無法解決印度的社會問題?
「8 歲女童」性侵犯人倒數 3 個月出獄,61 萬人連署阻擋!政府給的回應他們接受嗎
10 歲女童被叔叔性侵懷孕,卻遭網友公開個資、宗教團體在醫院外抗議墮胎手術!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兒少性侵調查研究 監委:18歲以下被害男童增加〉。首圖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