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建黨百年系列六】外媒如何看中共 「權力穩固、挑戰世界秩序」〉。首圖來源: Peter Sherman Crosby )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7 月 1 日即滿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此篇文章集結美國媒體、德國智庫及新加坡媒體的觀點,分析中共為何能長存,以及點出在中共權力穩固的國際局勢中,脫貧為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政策,亦是習近平統治中國的最大課題與隱憂。(責任編輯:陳怡君)

(圖片來源: Peter Sherman Crosby )
1921 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租界成立,7 月 23 日召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隨著中國局勢變動,中國共產黨也不斷在各地發展。到了 1941 年,中國共產黨將 7 月1 日訂為「七一建黨節」,自此之後,中共都會在每年 7 月 1 日的時候慶祝建黨活動,而 2021 年是中共建黨一百年。
從外國媒體的角度來看,中國自改革開放 40 年來經濟成長快速、國防力量大幅擴張以及 2020 年防堵新冠肺炎有成,這都讓中國人對於政府的信任感大幅提升,建黨 100周年更是重要的日子,中國政府更是要利用這次機會將「紅色思想」深根於全國人民之中,藉此鞏固中國共產黨的統治正當性。
CNN:中國共產黨強調無神論,卻強化民眾「紅色革命」信仰
儘管中國共產黨強調無神論,在文學作品和官方宣傳中,政府喜歡用「宗教術語」的方式描述共產黨的發跡及革命。
中國近期推出「建黨百年紅色旅遊百條精品線路」,將共產黨發基以及發展的各根據地貼上「聖地」標籤,基層黨員、幹部必須要到這些地方接受共產主義信仰的洗禮。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西部國情研究中心主任王東倉說:「毛主席曾說過,人民是我們的上帝,我們相信帶領人民走向更好的未來。」
CNN 團隊曾和 20 多家國際媒體參加中共在延安以及西柏坡鎮舉行的參觀旅行,這兩個「紅色景點」代表的是中共從羽翼未豐到成長茁壯、取得勝利的紀錄。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目前中共黨員有將近 9100 萬人,對中共而言,如何鞏固這群人的「紅色基因」(red genes)成為他們首要任務,在最近發行的雜誌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呼籲「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德國智庫:政治體制穩固、挑戰世界秩序
德國智庫莫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MERICS)分析,中國共產黨比起以往更為壯大,一方面習近平領導的黨國體制在對抗新冠肺炎疫情上表現較佳,博得中國公民的好感以及信任;另一方面,在近幾十年來,中國政治控制力穩固、計畫經濟的彈性有助於領導階層克服諸多挑戰。
MERICS認為,現在的中國共產黨,和 1923 年上海成立、強調無產階級專政、打倒資本主義的共產黨截然不同,自 1978 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共引進資本主義及市場經濟,共產主義理想不再誘人,至少在中國經濟政策是如此。市場經濟為中國崛起、成為經濟強國奠定基礎,使中國能聲稱要在塑造未來政治、經濟世界秩序中扮演重要角色。
到了 1990 年代,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衰退,取而代之的是擴大世界工廠、促進繁榮及消費,當習近平在 2012 年上台時,以胡錦濤、溫家寶為主的務實、理性、技術官僚班底的時代也結束。習近平對中國的控管越來越嚴,中國共產黨不僅控制所有國家機構,也是龐大且富有影響力的大企業,其利益涉及中國經濟的所有領域。
MERICS 強調,2018 年全中國超過 1500 萬個私營實體中,有超過 75 % 建立黨組織,企業能夠做出獨立商業決策,但前提是必須和黨的總體經濟戰略一致。
外交家:中共長存的因素在於永保自己的「真理」
中國頻道主席 Bonnie Girard 在政治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撰文認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長存,黨中央對整個國家的掌控以及盲目地堅持自身的優越感,都有助於鞏固統治正當性,成為世界最長壽的列寧式政權。
從歷史上來看,中國共產黨剛建立時,前途相當不明,至少在前 28 年都沒有得到足夠的權力,甚至需要兩度和國民黨合作。在這 18 年間,共產黨軍隊不僅要應付國民黨發動的剿共戰爭,也在內戰中損失數百萬人,等到抗日戰爭爆發後,共產黨為應付日軍地入侵也損失慘重。
中共在 1949 年取得政權,迫使國民黨渡海來台,當時最重要的課題在於如何經營整個中國,儘管有蘇聯顧問團以及資源幫助,但不久中蘇就爆發邊界衝突,蘇聯也中斷對中共的支援,毛澤東也在 1958 年發起大躍進活動,造成3年大飢荒,使中國損失1500 萬到 5500 萬人不等。
Bonnie Girard 認為,中共之在遭遇大災難後還能倖存的原因在於執著、控制輿論、敘事以及轉嫁政治責任,從黨中央轉移到個人,將事件的責任歸咎於個人無能。此外,中共也會採取許多莫名其妙、破壞聲譽的政策、聲明來捍衛自身合法性。
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院 2016 年裁定,中國對南海九段線的宣稱是不合法的,駁斥其對南海聲稱的「歷史性權利」,並指責該國對珊瑚礁造成環境破壞。中國各部門稱這場裁決是場「鬧劇」,官媒人民日報稱中國官民堅決反對裁決,「不承認也不接受」。
Bonnie Girard 認為,用其他價值來判斷中共不僅毫無意義,而且總會得出錯誤的答案。
新加坡媒體:革命百年後中共仍無法擺脫脫貧目標
新加坡管理學院政治學副教授 John Donaldson 在《亞洲衛視》(CNA)撰文分析指出,脫貧是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政策,習近平也在2021年初宣布「徹底解決」農村極度貧困問題,實現他在 2015 年做出的承諾。儘管中國農村脫貧有很大的進步,但仍有數百萬人仍在努力達成基本生活需求。
John Donaldson 認為,中國政府一直強調「農村貧困」的問題,掩蓋中國城市貧困問題的存在,當農村人口向城市移動的同時,貧困問題也持續惡化,一方面,數百萬進城的農民工當中,有許多人並未如願找到穩定工作,無法享受中國城市的福利制度,就淪為城市貧民。
另一方面,進城的農民工也排擠許多低收入居民。根據亞洲開發銀行公布的報告,中國城市的不平等問題當中,有 40 % 是因為農民工大量湧入城市所造成的,而中國城市人口的相對貧困率在 1988 年到 2013 年間增長 3 倍。
由於大量農民工進入城市,導致農村貧困減少、城市貧困增加,兩者加總反而達成平衡。儘管農村極度貧困的問題解決,並不代表農村貧困的問題已經結束,該術語僅代表無法滿足最低生活需求的人。
除此之外,消除農村極度貧困的主張也被過度放大,這個原因和中國衡量貧困人口時採用的標準過低有關,中國衡量貧困人口的標準是 1 天 2.3 美元(約新台幣 64 元),大於 1.9 美元(約新台幣 53 元)的國際收入貧困線,但國際收入貧困線是為世界最窮的國家所設計的標準。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之一,和美國、德國以及法國齊鼓相當,但這幾個國家在衡量貧困標準時則採用單日收入 21 美元(約新台幣 587 元)為標準。
John Donaldson 強調,中國脫貧政策確實產生奇蹟,但這並不只是發生在習近平執政的期間。在 1978 年到 1980 年代中期,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的農村政策就改變農村樣貌,讓數億農民發揮他們的潛力,並在國家對農業的補助下擺脫了貧困。
到了前國家主席胡錦濤時期,中國農村迎來第二波減貧風潮,這時期國家著重在農村振興、改善農村醫療及健保制度,補貼農業、學費、看病費及農民退休金,並取消財政及農業稅。
有學者認為,習近平執政時期代表農村的第三波脫貧風潮,但儘管如此,農村極度貧困依舊存在,這點仍令人感擔憂。
推薦閱讀
【習大大,我不想努力了!】強大中國民族自信心卻帶給小粉紅看不見底的無力感
【當台灣人參加中共「紅色旅行」團】被問「台灣不崇拜蔣介石,那喜歡誰?」他回:新垣結衣
為什麼習近平都宣佈中國要「可愛」了,拜登仍擴增中國企業投資禁令?
更多上報好文 【建黨百年系列一】七一不是中共創立日 卻約定成俗選在這天慶祝 【建黨百年系列二】晉升百年老店 中國共產黨時間軸 【建黨百年系列三】百年來結構轉變 有學歷黨員已超半數、高層幾乎沒有女性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建黨百年系列六】外媒如何看中共 「權力穩固、挑戰世界秩序」〉。首圖來源: Peter Sherman Cros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