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MIKI Yoshihito
根據今年 4 月美國中情局(CIA)的《2021 全年全球人口生育率預測報告》,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為什麼多數台灣人不願生小孩,常聽到一個原因是養小孩太貴,這個現象也許是事實,但可以更進一步分析。
養小孩的確花費很高,但不是一向如此。根據《Our World In Data》整理分析,在高經濟水平的社會中,生育率節節敗退,因素包括家庭的勞動力分配、社會上的孩童角色、科技與社會經濟結構等變化。
少子化的經濟原因一:用不著小孩工作
在農業、窮困的經濟社會中,家庭需要孩童的勞力,幫忙農務,這是很大的生小孩動機。
童工的減少,來自科技、經濟與政治層面相互影響。比如當經濟結構從科技含量低轉為高時,以及看待童工的道德意識被提倡,都使得童工需求減少。
但當孩童不再作為勞動力,生育率就遞減。研究指出,童工禁令是生育率下降的關鍵,因為它會增加扶養孩童的機會成本,卻沒為家戶帶來幫助。尤其對東亞經濟體來說,童工禁令與教育願景,對快速的人口成長率影響很大,減少了女性的生育率,也降低該地區快速的經濟成長率。
少子化的經濟原因二:孩童教育變普遍
比起過往的窮困農業社會來說,今日高收入經濟社會的孩童教育更普遍。研究指出,在孩童需要投以教育資源的情況下,成人不再生很多小孩。
根據美國經濟協會的一項研究,過去高死亡率的環境中,投資孩童教育的回收率很低,因為小孩具高死亡風險。
但自從孩子死亡率下降後,父母投資小孩教育的動機增加,然而投資資源有限,這使得他們捨去生多個小孩的目標。
研究也指出,除了死亡率影響小孩的教育之外,經濟體中的科技轉型,也是因素之一。隨著科技進步,當代勞工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這也增加家長投資小孩教育的誘因。
分析指出,由於孩童教育、科技等變化,在經濟富有的社會中,「孩童」不再是一項立即獲得回報的資產,而是單向的經濟流,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回收投資。
少子化的經濟原因三:生活這麼精彩,何必要小孩
高收入帶來多樣的生活風格,讓人們生更少小孩,甚至不生。
一項針對 19 世紀歐洲的歷史研究指出,在工業革命後誕生的都市社會,多了許多新產品和生活型態,富有的家庭就將錢花在這些商品與服務上,而不是生育小孩。
分析指出,高收入與低生育率正相關,但影響因素不只有這 2 個,也和上述的教育、科技、童工以及經濟結構轉型等相互影響。比如較高程度的教育人口,會帶來較繁榮的社會,也造就低生育率;或者科技的改變,以及經濟結構的轉型,造成童工的減少,導致成人不再那麼倚賴小孩。
推薦閱讀
【台灣難波萬!第一名的少子化】一張圖表告訴你,高房價如何惡化生育率
【台灣的未來,尿布奶粉賣給誰?】「疫情寶寶」未如預期踴躍誕生,少子化難題率先衝擊母嬰產業
【在台灣養父母,會越來越難】少子化很難救,5 隻箭瞄準台灣人口隱憂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MIKI Yoshihi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