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島核災後的核電廠。圖片來源:Digital Globe
2011 年 3 月 11 日下午 2 時 46 分,日本東北海岸發生規模 9.0 的強烈地震,引發高達10 公尺以上的海嘯,侵襲東北地區與關東地區沿岸。福島核電廠因此發生核子事故,輻射外洩,日本政府驅離 15 萬個居民。
10 年後的今天,日本福島核災的影響是什麼?
311 核災 10 年,死亡與失蹤人數高達 2 萬
據日本警察廳統計,在震災與海嘯中死亡與失蹤者,高達 1 萬 8425 人;而據復興廳與各地方政府統計,在避難生活中,因健康惡化等原因過世的「震災相關死亡者」,至前天(9 日)至少有 3775 人。因此總計 311 震災造成的死亡與下落不明者,高達 2 萬 2200 人。
311 核災誰該負責?
日本政府 2011 年底對核災啟動獨立調查,花了超過 900 小時,約談前首相菅直人、跟當時的東京電力官員在內共超過 1100 人,完成一份長達 641 頁的調查報告。報告定調這場核災是「重大人禍」,因為東京電力公司跟監管部門長期勾結、沒有做好必要的防災準備。
然而,2019 年 3 名原被起訴的日本東京電力公司高層,被判無罪。3 人被控告核電廠在災前就取得遭受海嘯襲擊的分析資料,卻未預防,但被告主張取得的資料不可靠。主審法官表示判決結果是基於大海嘯的「可預測性」。
福島核災的輻射汙染情形
比起輻射汙染,更窘迫的問題為核廢水。
據《中央社》報導,為讓反應爐內熔融核燃料保持在穩定狀態,必須持續注水冷卻,這些冷卻水加上流進反應爐的地下水及雨水等,形成含有超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污水,每天以 140 公噸的速度持續增加。
這種含有氚的核廢水日積月累,被貯藏在核電廠腹地內,到目前已有 1061 座儲存槽,預料 2022 年秋天就將全滿。日本政府認為,正常運轉的核電廠也會排放一定數量的氚,所以目前傾向以核廢水排放入海作為主軸進行協調。
據《BBC》報導,許多科學家認為海洋能夠稀釋核廢水,對人類和動物的健康影響不會太大。但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表示含有汙染源的水會破壞人類 DNA。
日媒在去年(2020)報導將會在 2022 年上半年開始排放入太平洋。
日本核災食品,大家還有疑慮嗎?
日本消費者廳今年 1 月時對東京、大阪與災區等共 11 個都府縣、共 5200 人進行調查。調查顯示,因考量可能含放射性物質,而猶豫購買福島縣產食品的民眾比例為 8.1%,比去年減少 2.6%,是至今最低比例,且首度低於 1 成。
此外,對於災區會實施食品的放射性物質檢查,回答「不知道」者有 62.1%,為至今最高比例,可能表示消費者對此事關心度降低。
目前國際進口日本東北的農林水產品或食品的情形,美國、歐盟 27 成員國要求日方應附帶檢查證明,中南美、中東與非洲國家已撤除管制措施。但台灣、韓國、中國、香港、澳門等地仍禁止進口。
台灣最近有意參加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目前日本在 CPTPP 居主導地位,日本呼籲若要加入 CPTPP,鬆綁對日本食品的管制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日本震災復興計畫共 32.9 兆日圓
目前日本內閣會議修正東日本大震災復興基本方針指出,受災地經過 10 年,正面臨人口減少、高齡化與產業空洞化。接下來要促進避難居民返鄉,以及吸引新居民進住。
從 2021 年度到 2025 年度的 5 年間,復興事業費擬編列 1.6 兆日圓。如此,從 2011 年度到 2025 年度的復興事業費總額,共約 32.9 兆日圓。
推薦閱讀
【核四捲土重來?】311 十週年前夕,蔡英文親上火線曝 2 大理由:重啟核四絕非選項
動員「護藻礁」背後沒說的事 —— 面臨電力空窗期時,你是要接受核能還是忍受空污?
用「核食」換 CPTPP 是一筆划算的交易!台灣想坐上國際談判桌必須有所犧牲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Digital Glo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