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特朗普暗示或將再度參選總統共和黨依舊是“特朗普黨”?〉。首圖來源:Gage Skidmore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歷經國會衝擊事件、臉書推特關帳號,以及敗選等困境後,仍然在共和黨勢如破竹。

去年 12 月川普在白宮耶誕派對上,如果不能再當 4 年總統,「我們 4 年之後再見」。卸任後,民調顯示超過一半的共和黨選民支持他 2024 年參選,他也在大會暗示自己將競選。不過在 2024 年前,川普的參選之路會如此順利嗎?(責任編輯:連柏翰)

分析指出,川普在共和黨仍勢不可擋。圖為川普在 2013 年的保守政治行動大會演說。圖片來源:Gage Skidmore

一年一度的保守派政治行動大會(CPAC,Conservative Political Action Conference)2 月 25 日至 28 日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舉行。前總統川普在大會的最後一日發表主題演講,並暗示或將再次競選總統;這是他自卸任以來首次正式公開露面。分析普遍認為,今年的 CPAC 揭示出卸任後的川普依舊對共和黨具有相當的控制力。

前總統川普在卸任後的 1 個月裡,基本上保持低調。除了就針對他​​的彈劾案發表了幾份公開聲明,並在保守派電台主持人林博(Rush Limbaugh)去世後接受媒體採訪緬懷其貢獻之外,川普在這段時間裡鮮有發聲;直到 2 月 28 日,在保守派政治行動大會上,川普再度回歸聚光燈下。

在長達 1 個半小時​​的演講中,川普痛批了拜登政府上任以來在邊境安全、移民政策、能源政策等等問題上的舉措,並闡釋了他對於「川普主義」的定義,呼籲共和黨沿著「川普主義」的路線前行。與此同時,川普表示自己無意脫離共和黨成立第 3 黨。

在演講中,川普再次表達了對於 2020 年選舉公正性的質疑,稱自己「贏了 2 次大選」,並暗示或將再次加入總統角逐。

川普說:「誰知道呢?我或許會決定去第 3 次擊敗他們。」

川普民調表現良好

外界對於川普或將再度參選總統一直有所揣測,川普及其團隊似乎也有意對此保持開放。分析人士指出,川普偶爾釋放的信號是在為再度參選試水溫。

共和黨內的民調顯然給予了川普信心。在 CPAC 上做所的民調顯示,55% 的與會者支持川普成為 2024 年共和黨總統提名人。在此之前,當川普在針對他的第 2 次彈劾審判中被判無罪之後,清晨諮詢公司和《政客》(Politico)所做的民調顯示,54% 的共和黨選民支持川普成為 2024 年共和黨總統提名人,59% 的共和黨選民認為川普應該在共和黨發揮「重要作用」。昆尼皮亞克大學(Quinnipiac University)的民調更顯示 75% 的共和黨選民希望看到川普在共和黨中發揮顯著作用。而在薩福克大學(Suffolk University)與《今日美國》(USA Today)進行的聯合民調中,甚至有 46% 的共和黨人表示如果川普決定成立新黨,他們將拋棄共和黨,加入川普黨。只有 27% 的人表示他們會繼續留在共和黨裡。

川普會參選嗎?

前國會共和黨議員助理霍爾登認為,如果川普真的決定再度參選,他有極大機會再次贏得共和黨黨內提名。

霍爾登對《美國之音》說:「如果他真的決定參選,他會如願以償。他能擊敗每一條賽道上的對手,尤其是在這麼早期的時候。支持他的群體足夠龐大,能讓他輕鬆獲勝。或許會有一些民主黨人能最終擊敗他,但在黨內提名這個問題上,這只取決於他想不想要。」

不過霍爾登認為,川普最終未必會真的決定參選,「或許他對於經營 1 個保守派媒體的興趣會超過對於當總統的興趣」。

另有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川普由於正面臨一些司法挑戰和財務問題,所以未必會再度參選。

政治戰略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學教授舒紐爾(Dan Schnur)對《美國之音》說:「川普或許會認為,當 1 個「造王者」(king-maker),去支持其他共和黨人,是他目前更好的角色。」不過,舒紐爾也認為,如果川普決定參選,「他有一個很好的起點」。

目前,川普已確認會出席共和黨全國委員會 4 月份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舉行的春季捐款人聚會。這個聚會往往是未來的總統候選人們與「金主」見面的機會,是競選之路的第一站。共和黨內幾位可能的競爭者——包括阿肯色州參議員柯頓(Tom Cotton)、佛羅里達州參議員史考特(Rick Scott)、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提斯( Ron DeSantis)、南達科他州州長諾姆(Kristi Noem)和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據信都將參加這個聚會。

共和黨依然是「川普黨」?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無論川普最終是否親自加入競選,他對共和黨的影響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今年的 CPAC,更印證了如今的共和黨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川普黨」。

除了其本人的演講成為今年 CPAC 的壓軸高潮之外,川普的影子在這場保守派聚會上幾乎無處不在,會場裡高喊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會場外擺放著 1 座鍍金的川普雕像,與會嘉賓更是言必稱川普。或有意在 2024 年角逐共和黨總統提名的德州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甚至在演講中直言,「川普不會消失」。

而川普的「選舉舞弊論」——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他在敗選後得以維持共和黨選民的熱情的武器——更是成為了今年 CPAC 上被重複聊到的話題,甚至有多場討論會專門圍繞「選舉公正」的問題展開。

公共事務顧問、前國會共和黨議員助理霍爾登(Drew Holden) 對《美國之音》說:「 CPAC 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成了一個表達抱怨,讓川普能夠公開舔舐他的傷口的機會,尤其是在他失去了推特和臉書的情況下。而整個共和黨似乎都很樂於配合。他們本可以選擇任何主題,本可以邀請任何人。我認為這很明顯,川普仍然是共和黨裡的老大。」

今年 CPAC 的演講嘉賓幾乎清一色都是川普最忠心的追隨者,而那些對川普持批評態度的共和黨人則要嘛未收到大會邀請,要嘛拒絕了邀請。比如國會裡的共和黨一號人物、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就未獲邀請,而老牌保守派人士、前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雖受到了邀請但拒絕前來參會。

對比上一次共和黨在輸掉總統選舉後舉行的大會——也就是 2013 年的 CPAC——那時既有克魯茲和川普這樣的右翼人物,也有羅姆尼(Mitt Romney)和布希(Jeb Bush)這樣的共和黨溫和派,還有前肯塔基州參議員保羅(Rand Paul)這樣的自由主義者(libertarian)。這些人在以往的 CPAC 民調上甚至是排在川普之前的「黨內明星」,而如今,這些昔日的「明星」通通缺席了共和黨年度最大聚會。

如今作為 CPAC 焦點的川普,也並非一貫是 CPAC 上的「紅人」。在 2016 年的 CPAC 上,一些共和黨人質疑川普算不上真正的「保守派」,並聲言要抵制他的演講。而當時正在角逐共和黨黨內提名的川普最終因不滿會議規則,在最後一刻決定棄會。

種種對比,足見在川普拿下共和黨總統提名後的這 5 年時間裡,共和黨內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也證明了川普對草根保守主義運動的重塑。

霍爾登對《美國之音》說:「越來越明確的一點是,川普確實成功地打破了政治系統,也確實顛覆了共和黨的保守主義運動。而如今,保守主義運動是在按照川普的形象重建。所以你可以看到他是很多對話、很多討論的核心。這一點很難改變。」

霍爾登還認為,共和黨如今正在經歷轉型,從以往更主張親商業、低稅收、小政府和個體自由的政黨,變為一個更關注工薪階層的利益、強調國際競爭、反對無意義的戰爭的政黨,「變得更像川普黨而不是以往的老黨」。

他說:「這需要很多變化,需要很多人從領導層下台甚至離開共和黨,但最終我們大概會達到後一種理念,並環繞著它團結。」

不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學教授舒紐爾指出,川普對共和黨的影響力或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有所消減。

他對《美國之音》說:「很自然的是,隨著川普的卸任,一些他的支持者會轉向其他的方向。尤其是當國會裡的共和黨人向前推進,其他一些潛在的候選人浮出水面,對於川普的支持會有所減少。毋庸置疑的是,他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無論如何都還是會有大量的支持,但多多少少會比現在少些。」

川普與共和黨建制派的較量

儘管很多分析人士認為川普已經永久地改變了共和黨,將其不可避免地帶向了「川普主義」的方向,但事實上,共和黨內依然存在著 1 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在抵抗這種變化。

在 1 月 6 日國會衝擊事件後,有不少共和黨議員選擇與川普保持距離,10 位共和黨眾議員支持對川普發起彈劾,7 名共和黨參議員投票支持給川普定罪。在此之後,川普和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爾以及眾議院共和黨會議主席切尼等共和黨領導層的矛盾進一步公開化。

川普多次表示會積極參與黨內政治,為支持自己的共和黨候選人助選,並挑戰那些與他分道揚鑣的共和黨人。在 CPAC 上,川普再度呼籲共和黨選民在 2022 年中期選舉中將那些投票支持彈劾他的共和黨議員趕出國會。

麥康奈爾則多次質疑那些「類似川普的候選人」的勝選前景。在 CPAC 舉行前,麥康奈爾接受福克斯新聞的採訪時表示,如果川普獲得 2024 年共和黨總統提名,他會支持他。但他同時強調說,現在距離 2024 年還有很久,「這會是一場完全開放的選舉」。分析普遍認為,麥康奈爾會在保持對共和黨忠誠的同時,支持非川普陣營的候選人。甚至有人稱,未來共和黨內會出現川普和麥康奈爾之間的「代理人戰爭」。

舒紐爾指出,川普和共和黨建制派之間的爭鬥意味著共和黨在可見的未來都會呈分裂之勢,而這將有利於拜登政府,因為拜登政府可藉機爭取共和黨溫和派和傳統保守派的支持,以實現某些跨黨派合作,而忙於內耗的共和黨也無法對拜登政府的議程發出統一有力的反擊。

他對《美國之音》說:「他們都明白這種分歧對共和黨不利,但他們也都認為,如果自己能夠戰勝另一派,最終符合共和黨的長期利益。」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民主黨內也存在著溫和派和左翼進步派之間的分裂,而拜登政府越多迎合左翼的訴求,偏離中間路線,就越難從共和黨的分裂中獲利。

曾擔任克林頓總統顧問的政治諮詢師舒恩(Douglas Schoen)2 月 21 日在《國會山莊報》(The Hill)上撰文稱,拜登政府上任後一系列的行政命令和行動發出了 1 個信號,表明他正在陷入當前的分裂氛圍,而不是試圖解決它。

「共和黨人正處於 1 場危機之中,而民主黨人本可以利用它來推行溫和的議程,並壯大自己的聯盟。民主黨人是否會抓住這時機,努力與共和黨人展開合作,還是讓進步派將本黨進一步推向左傾,這還有待觀察。」舒恩寫道。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推薦閱讀

【美國聽得懂小英的暗示】蔡英文佈下「春暖花開」兩岸人事,中共會重整邊緣化的國台辦嗎

被中國駐美大使稱作「中國的老朋友」,美國 90 歲老學者仍表示「習近平正播下反對自己的種子」

【拜登的外交難題】美國商會:請修補盟國關係,不要單獨面對中國的挑戰!

(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特朗普暗示或將再度參選總統共和黨依舊是“特朗普黨”?〉。首圖來源:Gage Ski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