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編輯檯好書推薦:《人在大唐怎麼活?食衣住行、當官、做買賣、搞外交,定居唐朝的必備指南》】

致想閱讀本書的讀者:唐朝因為創造了一個無與倫比的盛世,因此在歷史上被稱作「大唐盛世」。但是唐代的人都是如何生活的?透過此書,從食衣住行育樂各個面向來剖析大唐。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空前發展繁榮的時代,當代的美食也眾多。不過若要在唐朝當一位吃貨可不簡單,因為眉角不少!(選書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徐子捷攝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文/侯悅

大唐居民吃的東西雖然沒有現在這麼豐富多樣,但飲食算得上是製作工藝精良、口味多變、風格獨特了。唐朝有很多你從未嘗試過的食物,他們正等著刷新你的味蕾,更新你的食譜。

資深吃貨,坐擁西域美食

大唐文明吸引周圍國家的注意,許多異國人士選擇來到大唐定居。為了在這裡生存,很多人選擇經商,賣自己釀的酒、自己烙的餅。大唐的外交官們亦時常帶回許多本土沒有的植物種子,引進許多新食物的烹調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唐朝食物種類越來越豐富,口味也越來越多樣化。

來自西域的美食很多,首先你要嘗一嘗百姓口頭點讚給好評的胡餅。就像我們現在喜歡的燒烤和奶茶一樣,唐朝的胡餅攤非常多,隨處可見。胡餅就是燒餅,包肉餡的,外層撒著芝麻。這可是唐朝百姓強烈推薦的小吃之一,方便攜帶而且價格親民,在市場裡面就可以買到。

如果你不想吃胡餅,可以去嘗嘗饆饠。饆饠有各種樣式,蒸的烤的任君挑選。還有長安最流行的餡料:豬肝、羊腎、蟹黃等,聽起來都很誘人,吃起來更讓人回味無窮。

唐朝星級飲料要數西域的葡萄酒了,價錢有點高,但很美味。天然葡萄釀製,無添加劑、無農藥,而且色澤豐富。

作為資深吃貨,酒足飯飽之後再來點水果吧。這裡的水果種類很多,卻沒有電視電影中看見的芒果、火龍果等,但葡萄、桃子、西瓜、石榴都可以見到,唐朝本土的梨子、棗子、柳丁、櫻桃、梅子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能吃牛肉,牛是第一生產力

在唐朝,牛是不能被宰殺的,儘管這裡商業發達、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仍需倚靠農業。大唐的農民們勤勤懇懇地在田地裡勞作,他們沒有使用機器耕種,只能一人一牛面對肥沃的土壤。牛可以犁地,可以拉車,牛就是動力;沒有牛的辛勤勞作,哪裡有唐朝農業的蓬勃發展,所以唐朝律法明文規定「不能宰牛」

唐代長期統一,社會相對安定,生產力有較大發展,封建經濟呈現高度繁榮的局面。唐代出現了便於耕作的曲轅犁,利於灌溉的水力筒車和牛挽高轉筒車,注重興修水利,擴大了耕地和灌溉面積,提高了糧食產量,促進了經濟作物的發展,包括:

1. 水稻種植技術的進步。水稻種植面積擴大,產量提高。

2. 生產工具的改進,生產技術的革新。以曲轅犁、筒車等生產工具的改進為特徵。

3. 大面積興修水利。黃河、長江流域等開鑿一系列灌溉渠,並修舊渠和河堰。

4. 開闢大量荒田。勞動人民創造大量財富,唐政府每年向農民徵收大量的糧食和布帛。

5. 人口大大增加。玄宗時的戶數是唐太宗時的近三倍。

不能吃牛肉無需沮喪,你還有很多選擇,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地上跑的……這些都可以吃。唐朝雖然禁止殺牛,但並沒有保護野生動物的說法,除了牛肉,其他肉都是可以吃的,如獐肉、鹿肉、豬肉和羊肉等。

不過要注意的是,唐朝的肉類有些貴,如果口袋不深就少吃,有錢也千萬不要吃到破產。雞和鵝這兩種禽類,是大唐百姓常吃的肉類,但想吃的時候千萬不要跟別人說你要吃肉,因為雞和鵝不算肉。在唐朝百姓的眼裡,「肉」僅僅指的是畜類,禽類可不算喔

說到水裡游的,若你喜歡吃魚,在唐朝過得一定相當開心,因為這裡有生魚片。不靠海也沒關係,唐朝流行的是河鮮而不是海鮮。「切鱠」的吃法和日式刺身相似,不過唐朝百姓刀法細膩,不僅會把魚切成透明的魚片,還會切成細絲。配上橘(橙)絲,再加上蔥絲,蘸點芥末,簡直是人間美味。

魚肉晶瑩鮮美,橘(橙)絲色澤飽滿、香氣襲人,蔥絲清新誘人且帶些辛辣刺激,芥末更是點睛之筆,不僅是味覺的享受,也是一場視覺盛宴。來一口唐朝平價的「日式刺身」,對一位吃貨來說,能不愛上大唐嗎?

佳餚配美酒,妙哉。但大唐沒有啤酒,沒關係,來點和飲酒名人李白同款的濁酒。其實真正的「濁酒」,有沉澱、漂浮,自家生產釀造,家家戶戶都有。這酒和你常喝的白酒不同,有點像今天的米酒。另外,大唐的酒有很多種顏色,最普通、最便宜的是綠色的,還有黃色的,更有紅色的,就是沒有無色的。

綠色的酒你可能一時接受不了,但它的酒精度數超低,多喝幾杯也沒關係,是日常助興及尋找詩意的首選佳釀。加上釀造工藝簡單,價格親民,是廣大文學愛好者的最愛。

《五牛圖》中的五頭牛從右至左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互異,每頭牛可獨立成章。圖片來源:創意市集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唐朝人也愛重口味

唐朝人使用的調味料數量和現代不相上下,雖然還沒有辣椒,但在「辣」上面,可不輸現代。吃魚有桂皮(肉桂),吃羊肉有胡椒,吃豬肉有大蒜,另外還有韭菜、大蔥和生薑等,沒辣椒一樣讓你辣翻天。如果你想試試唐朝較辛辣的調料,一定不能錯過茱萸。這種植物不僅出現在文藝青年用來抒情的詩文裡,還經常作為調味品,被稱為「越椒」,味道不賴。

接下來看看大唐的茶文化吧。在一定程度上,茶代表著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方面,但唐朝的茶和現在的茶可不是同一個層次。在「茶聖」陸羽撰寫完《茶經》之前,唐朝百姓的茶是「熬」出來的。這熬出來的茶先不論它是否苦澀,熬茶的時候還要加入蔥、薑、鹽等調味料。這樣的作法讓我們不敢想像它的味道;一般我們喝茶是為了解渴,顯然古代的茶水滿足不了我們的需求,甚至相反。別沮喪,唐朝人的日常飲料還有果汁和優酪乳,所以如果你喝不慣加了蔥、薑、鹽的茶湯,趕快換上一杯唐朝流行的優酪乳和果汁吧!

唐朝飲食種類頗多,光是那些從西域傳來的食物,就足夠你吃上一個月了,更別提唐朝本地的土特產,以及那些自人類出現就開始慢慢擺上餐桌,經過世代流傳至唐朝的傳統食物。

時至今日,唐朝很多的食物烹調方法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食物甚至找不到了,所以如果你在唐朝,一定要多多品嘗,大膽嘗試。吃得了辣,嘗得出甜,能啃骨頭能喝酒,做個愛生活、愛美食的唐朝正牌吃貨。

推薦閱讀

【大男人主義在這裡行不通】唐朝女性寧喝毒酒,也不讓老公納妾!一窺大唐女性有多「惹不得」

有錢也不能狂買房!看完這篇文,你可能也想穿越時空回唐朝

【實驗室烹調出的炸雞漢堡】遺傳學博士做的超擬真雞肉,開放民眾免費試吃,你敢吃嗎?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人在大唐怎麼活?食衣住行、當官、做買賣、搞外交,定居唐朝的必備指南》,由 創意市集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徐子捷攝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