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觀察〉離岸風電發展進入第三階段 開發商為何要推浮動式風場?〉。首圖來源:pixabay,CC Licensed。)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再生能源是台灣的重要政策,經濟部日前已釋出離岸風電第 3 階段區塊開發消息。不過,因風場建設須經過環評、中央及地方多項許可,因此環保署強調,環評標準會以對環境影響小為基準。

別於先前的區塊開發,此回還有一個重大改變——浮動式風機。推動浮動式風機除符合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政策,也能解決氣候因素導致的停工!最重要的是,浮動式風機有望讓台灣站穩亞洲離岸風電的領先地位。(責任編輯:徐子捷)

離岸風電示意圖,非台灣。圖片來源:pixabay,CC Licensed。

搶佔「離岸風電」領先地位!台灣推浮動式風場有 2 大好處

國內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細則,將於今年公布,有別於前兩階段風場均採用固定式風機,上緯新能源有意建置浮動式風機;而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則是倡議在區塊開發階段前、今年起就先推動浮動式風場做為示範計畫,首座浮動式示範風場就可望在 2025 年商轉。

配合能源轉型政策,經濟部以「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三階段推動離岸風電發展,第二階段的潛力場址預計 2025 年前,完成 5.5GW 離岸風場建置,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則預計在 2026 至 2035 年的 10 年間,釋出累計 10GW 的裝置容量;而經濟部能源局原預計去年底公布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細則,但各界對部分內容仍需討論,公告時間因此遞延至今年。

有別於前兩階段,開發商所開發的風場均採用固定式風機,對於區塊開發階段,上緯新能源有意建置浮動式風機平台,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則是倡議政府在今年推動浮動式風場做為示範計畫。

浮動式風機可安裝在水深 50 米以上區域,能運用外海較穩定的風能,達到更高效率;在水深 20 米的區域,浮動式風機發電成本比不上固定式風機,但到水深 40 米以上深度的水域,固定式成本就會變很高,在近岸開發趨於飽和下,浮動式風機優勢因此顯現。

另一方面,建置過程的成本也是一大優勢之一。由於東北季風風力強勁,台灣每年約有 5 個月時間無法進行海上施工,而浮動式風機的浮動平台可在陸地上組裝,再透過拖船運往外海,除施工過程較不易受海上風浪影響,也能省下安裝固定式基樁的工作船成本。

從國產化供應鏈來看,浮動式風機的浮動平台材質主要分為鋼板、混凝土兩種,為讓浮動平台能在海上使用 20 年以上,鋼板、混凝土都必須採用高規格技術,避免鏽蝕,而國內供應鏈也擁有相關技術

《BO》編按:據《環境資訊中心》報導,歐風能源公司總經理鍾弘錦表示,浮動式與固定式所採用的風機本體並無二致,差異是在浮台,而他確認超過 90% 的浮台都可以在台灣製造。

此外,鍾弘錦說,台灣不僅具備這兩類的技術,價格也具競爭力,甚至可以出口國外。

不過,目前國際浮動式風機發展尚未成熟,歐洲投入浮動式開發的風機安裝數量還不到 20 支,CIP 盼政府能規劃 2 至 3 座,每座容量各 100MW 的浮動式風場做為示範計畫,並以躉購電費作為誘因支持,台灣就能從今年起展開浮動式風場開發,2025 年迎來首座浮動式示範風場商轉,穩坐亞洲離岸風電領先地位。

而上緯新能源將以西北部苗栗縣外海的開發計畫「Formosa 4」參與第三階段區塊開發,並計畫在工法上,除固定式基樁外,也將浮動式平台正式納入商業性風場建置技術應用範圍,以求降低對海洋環境與資源的衝擊。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不靠政府,全球最大離岸風電廠登場】供 200 萬家庭用一年!荷蘭打造首座「零政府補助」海上風電廠

【外銷碰壁,台鋼鐵業改淘綠金】離岸風電能創 1.2 兆產值!鋼鐵老闆嘆:當初想轉進風電業,所有人都反對

【再增資!外企投資台灣近 400 億】Goolge 再投 260 億蓋台第二座資料中心,丹麥商加碼百億挺台「離岸風電」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觀察〉離岸風電發展進入第三階段 開發商為何要推浮動式風場?〉。首圖來源:pixabay,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