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原作者 麻瓜的語言學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 。首圖來源:google、pixy,經編輯合併。)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一個國家的人民,可能大多數都會講同樣的語言。中國許多地區的居民都會說閩南語,它跟台灣說的台語極類似;那麼,中國跟台灣,會是同一個國家嗎?一起來看語言學專業的「麻瓜的語言學」,如何跳脫這種既定框架,細緻地討論閩南語跟台語的關係。(責任編輯:連柏翰)

台語和閩南語的關係為何。

台語和閩南語的關係為何。圖片來源:google、pixy,經編輯合併

文/麻瓜的語言學

我一直很猶豫要不要打這篇文章,因為「麻瓜的語言學」專頁的讀者實際上涵蓋了很多不同的族群,這篇文搞不好會一次得罪很多族群,但是我覺得都有人開了這個話題卻一直避開也不是辦法,以下寫一些個人感想,說不定也可以成為大家交流的機會。

台語和閩南語是方言關係嗎?

有個最快的方法就是都定義為語言,閩南語是語言,台語是語言,兩個是有親屬關係相通度高的語言(?)。好啦,但是我們還是來認真討論一下加入方言的劃分法。

在處理這個問題時,一樣要再次提醒,方言和語言的人為界定是有政治在其中的,所以才會有「語言就是有軍隊的方言」的這個說法。

所以問題在於,你怎麼界定語言或方言?實際的語言分類非常複雜,基本詞彙、音韻系統、構詞語法都得要比較。很常見到的狀況是某語言跟另一些語言在音韻上很相似,但是構詞語法跟另一些更像,所以到現在語言學家還是有很多無法界定歸屬的語言。

我們先用一個比較理想化、沒有太多政治介入,且只考慮兩個語言的模型,假設 A 語言和 B 語言是音韻系統、構詞語法相似,相通度很高的語言,我們把兩者的關係暫且稱作方言關係。這時候 A 是 B 的方言,B 也是 A 的方言。

如果我們假定方言是語言的子集,那 A 和 B 兩個方言是「什麼語言」呢?這裡就牽涉到命名權的爭奪,也是政治可以大大介入的空間,同樣的兩個相通度高的方言,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名字,印尼語和馬來語、荷蘭語和低地德語,也可以像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一樣用同樣的語言名。因為這裡的「語言名」是一個共時概念,我們只是在幾個方言中選一個我們覺得具有代表性的、或者習慣的用法,所以我們可以說「印尼語和馬來語是方言關係」,當然也可以說「印尼語是馬來語的方言」或者「馬來語是印尼語的方言」。

如果用歷史發展來定義,「語言」的範圍就可以更廣,有親屬關係但是彼此不相通的也可以是一個語言的不同方言,法語和西班牙語可以是拉丁語的方言,廣東話和閩南語可以是漢語的方言。但是因為這個時候「語言名」通常是一個抽象概念,或者是一個歷史上曾經存在的語言,例如「中古漢語」。

回到台語和閩南語,我想大家應該也都知道,這兩個語言歷史上有非常近的關係,如果用歷史語言學發展來看這就是兩個方言,或甚至是一個方言當中的不同變體。我們如果用考慮相通度的方法來看,大家說的台語和目前在中國通行的閩南語是不是同個語言?從相通度來看:是的,拿廈門話來說,兩者還是有高度相通性的。大家可以上 YouTube 找廈門話來聽聽,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夠聽得懂

從相通性來看,台語和閩南語互為方言關係,但是要用哪個語言來包含它們呢?語言學對語言的命名並沒有一個明白的規範,語言的歷史、使用者習慣、較可追溯的發源地都可能成為語言的名字,因此用來指涉福建的「閩」或者「福建(Hokkien)」就成了命名時會使用的首選,然後閩語是一個很大的家族,其下又有很多語言分支,相通性非常低,所以一般會再劃分方位,Southern Min 就是這麼來的。

這不代表台語和閩南語沒有區別,台灣閩南語確實在過去受到了日語等語言的影響,而後受到台灣華語的影響,發展出許多新的特色;於此同時中國閩南的閩南語也有自己的變化以及來自普通話的影響。

語言學家在許多時候仍然必須區分,具體而言,假設我要做一個語言實驗,實驗中會用到「大學」這個詞,廈門話和台語發音是不同的,因此就得說明我找的參加者到底說的是 Taiwanese Southern Min 還是 Amoy Hokkien,因為這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

到這裡我們至少知道,台語和現今於福建沿海通用的閩南語(例如廈門話)相通度很高。至於這兩個語言/方言要用什麼大語言概括,一般常見的是用「閩南語」這個家族來稱呼。台語是一個語言嗎?是。廈門話是一個語言嗎?是。台語和廈門話是兩個相通度很高、可以視為彼此方言的語言。它們都屬於閩南語家族。

1. 「台語只是一個方言」?要這麼說也可以,但記得大家都是方言,包含現在通行福建的閩南語,也是(大分類的)閩南語的其中一個方言。

2. 「台語是閩南語的方言」?閩南語是指這個閩南語家族還是指現在廈門話?如果是前者 OK,後者的話那就是像在說「印尼語是馬來語的方言」或「馬來語是印尼語的方言」,你覺得 OK 嗎?

3. 「台語是一個不同於閩南語的語言」?2020 年這個時間點以相通度來看還不是,沒有差到彼此不能溝通。

4. 「台語就是閩南語」?說「台語是閩南語家族中的一個方言/語言」會更好。如果閩南語是指現在閩南通行的語言,那兩者雖然相通但已經有些不一樣的地方。

5. 「台語憑什麼叫台語」?這是習慣用法,確實在現在「台語」這個符號指涉的就是台灣閩南語,不過很多論文還是都會精準地寫 Taiwanese Southern Min 的,同樣的要精準一點定義在台灣使用的客家話也是會寫 Taiwanese Hakka。只講 Taiwanese 的只要記得在文中給個定義也無妨。

6. 「台語以後有可能變成一個跟福建閩南語完全不相通的語言嗎」?有的,因為語言一直在變化,不是只有台語會變化,福建的閩南語也在變化。不過現在這狀況是在等哪個語言氣長,以福建目前的語言政策和大量人口移入來說,閩南語式微的速度比台語快很多,現在廈門的小朋友別說閩南語,連閩南語腔的普通話都漸漸消失中。(台語就要看大家現在的努力了)

語言是一個很外顯的特徵,也因此成了許多人直覺劃分認同的工具,但是我認為我們還是可以思考一下,討論台語是不是閩南語時,是想知道語言學怎麼看待這些語言嗎?還是想透過語言的異同來佐證語言以外的正當性?

一個國家有很多語言,或者一個語言為許多國家所用,都是常見的事情。即使語言常常為人所利用,但這個討論語言學的小地方,我們還是能試著重新思考「語言」,跳脫「你跟我說同一個語言,所以你屬於我的國家」或者「你跟我說不同語言,所以我們是不同國家」的二元論述,或許更能看見語言多元的樣貌。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推薦閱讀

【一張「台語卡帶」讓他對台灣改觀】打破只有工廠和製造業的印象!法國市長與台結緣 30 年,樂稱「台灣之子」

【報橘專訪】什麼情況下才願意說台語?說母語的「地點」顯示你怎麼看待自己的文化

【報橘專訪】涵養來自勤學台灣話!台語作家鄭順聰讓女兒學客語:多學一種能打開世界觀

(本文經原作者 麻瓜的語言學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 。首圖來源:google、pixy,經編輯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