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歐洲反中情緒蔓延 華爾街日報揭捷克挺台內幕。首圖來源:左一左二右一,維基百科;右二,BilderseoCC Licensed。)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歐盟國家對中策略一向以德國為首,為避免失去中國市場,德國過去對中多採溫和路線。但中共的「戰狼外交」已逐漸引發歐洲人反感,諸如捷克、斯洛伐克等小國紛紛公開洗臉中國,這些反制讓德國有更多籌碼與中國對峙。

隨著梅克爾即將在 2021 年卸任,近來德國官員逐漸提出更強硬的對中政策。除了公開批評中國的人權狀況,軍事上更直接靠攏美國的印太戰略。未來,德國將取代退出歐盟的英國,擔起更多處理亞太事務的角色,中國恐怕別想再從德國身上嚐到甜頭。(責任編輯:梁雁)

圖片來源:左一左二右一,維基百科;右二,BilderseoCC Licensed

中國日益強勢,歐洲反彈聲浪四起。《華爾街日報》披露,捷克判定駭客替中國竊取對台立場等資料,參議院議長維特齊 8 月底率團訪台後,捷克官員不理會中方大使表達不滿的電話。

這則長篇報導細數歐洲對北京態度轉向,往華府強硬對中路線靠攏。歐中談判多年的投資協定雖有望達陣,加深雙邊經貿關係,但歐洲已對中方併購企業與推展技術設下新障礙

英國與法國削弱中國電信設備巨擘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歐洲競爭的能力,德國對此態度審慎,但德國內部對歐洲依賴中國的討論愈來愈熱烈。今年夏季北京以港區國安法限縮香港自由後,歐洲聯盟成員國一致支持制裁中國,這在以往是不可思議的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掌權之初,多數歐洲領袖主要將中國視為拓展市場的機會。自此反彈聲浪四起,特別是捷克與瑞典等小國,中國外交官強勢作風招來厭惡,商界領袖則憂心中國企業不公平競爭

捷克國家機密遭駭,中捷關係走下坡

在瑞典,一名內閣部長 11 月將名為圖霍斯基獎(Tucholsky Prize)的文學獎頒給在中國入獄的瑞典籍書商桂民海後,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警告斯德哥爾摩將承受經濟後果。

而在捷克,布拉格市長賀瑞普(Zdenek Hrib)友台作風引發北京不滿,導致布拉格愛樂(Prague Philharmonia)等音樂團體的中國巡演去年起陸續喊卡。中國駐捷克大使張建敏曾向捷克外交官說,此舉也是報復捷克揚言對華為設限。

張建敏還以親筆信警告時任捷克參議院議長柯佳洛(Jaroslav Kubera)不要訪台,揚言雙方關係如不改善,外銷中國的鋼琴製造商佩卓夫(Petrof)將受害。柯佳洛今年 1 月因心臟病猝逝,訪台未能成行,11 架鋼琴賣給中國買主的交易仍告吹。

一名捷克富豪之後買下這批鋼琴,維特齊(Milos Vystrcil)8 月底率領捷克政商學界共 90 人訪問台灣。

報導引述未具名官員說法表示,張建敏去電表達不滿時,一名捷克官員將話筒放在桌上,毫不理會張建敏的抱怨內容。

中國外交部應詢對捷克官員與相關團體近期行為表達「嚴重關切與強烈不滿」,指他們干擾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議題。中方一向以核心利益稱呼台灣、西藏等涉及北京眼中主權與領土完整的領域。

據報導,捷克資安部門判定有人替中國駭進外交部電郵系統,研究捷克對西藏、台灣、香港等北京眼中敏感議題的立場後,捷克官員大吃一驚。2018 年底,捷克下令政府數據不能再透過華為軟硬體傳輸。華為雖一再否認從事間諜行為,捷克官員仍擔心華為可能配合中方蒐集情報。

知情人士透露,張建敏隨後赴捷克外交部警告:捷克如不收回對華為的立場,中國觀光客將不再到訪,其他經濟後果將接踵而至。

捷克遊客人滿為患,布拉格原本就想減少觀光客,中方警告不但沒奏效,捷克官員還與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合作,將多位歐洲官員帶到布拉格參加一場資安峰會。中方代表沒有獲邀。

根據多位與會者說法,法國、德國與荷蘭部分官員擔心這場峰會將觸怒中國,但他們還是出席了。近年淪為中國眼中釘的澳洲代表在會中警告:北京正在懲罰我們,未來就輪到你們了。

歐洲民間反中聲浪起,馬克宏直言「中國是對手」

歐盟去年 3 月在一份政策文件中未將中國稱作夥伴或競爭者,而是「體制競爭對手」(systemic rival)。報導引述知情人士說法表示,這項詞彙令中國駐歐盟外交官吃驚,他們甚至翻字典查詢「對手」,以利了解言外之意,並正式詢問歐盟是否將中國視為敵人。

習近平同月造訪歐洲,在巴黎會見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梅克爾與時任歐盟執委會主席榮科(Jean-Claude Juncker)時,也有相同疑問。

在場官員回憶,「體制競爭對手」議題提起時,習近平面露不悅。為緩和緊張氣氛,榮科開玩笑說他的母國盧森堡太小、容不下所有戰犯,因此從未向中國宣戰。梅克爾也打圓場,指「體制競爭對手」是彰顯歐洲意識到中國實力與影響力與日俱增。

只有馬克宏直言不諱,向習近平說:「沒錯,你們就是對手。」

數週後,法國派遣一艘軍艦穿越台海,激怒北京。中方指控這艘名為「葡月號」(Vendemiaire)的巡防艦「非法進入中國的領海」。

但報導指出,反對北京也存在極限。中國經濟實力強大,多數國家可能無法施力過猛,許多地方指望北京資助基礎建設、提供 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美國的歐洲盟友也常在對中政策上和華府不同調。

歐洲官員說,梅克爾致力與北京往來。她一直是歐中洽簽投資協定的重要驅力,推動在明年 1 月美國新任總統就職前談出結果。但中國市場力量在德國引發愈來愈多人憂心,部分歐盟議員也揚言杯葛歐中投資協定。

推薦閱讀

【「台灣」成捷克政壇的關鍵字】維特齊返國「持續力挺」台灣,強調不能依賴「非民主國家」!

【終結梅克爾親中路線】北約抗中德國外長認可,提「中國方針」聯手亞太國家

【中國訪歐踢到大鐵板】法國不用華為、義總理直接拒見,中國「聯歐抗美」難上加難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歐洲反中情緒蔓延 華爾街日報揭捷克挺台內幕。首圖來源:左一左二右一,維基百科;右二,Bilderseo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