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飽受新冠肺炎肆虐的這一年中,台灣因防疫有成屢次登上國際版面,而哪一篇文章又能最代表台灣呢?

駐德代表處日前在臉書粉專上分享一篇、刊登於德國媒體《時代周報》網站的評論,不僅敘述了台灣 400 年來的歷史,作者身份更與台灣命運有不謀而合之處,讓駐德代表謝志偉直呼:「保證是近年來對台灣最貼近、最貼身、最貼心、最貼切的德文媒體報導文章。」

台灣新自覺!中國人看台灣 400 年歷史,登上重量級德媒

德國知名媒體《時代周報》網站在 12 月 21 日刊登一篇標題為《和中國不對盤 — 台灣的新自覺》(Streit mit China – Das neue Selbstbewusstsein Taiwans)文章,詳盡說明了台灣和中國間的價值觀差異。此外,該文章的作者 Franka Lu (化名)還是一位曾來台的中國記者兼企業家!

為了讓更多台灣人能看到這篇精彩的文章,駐德代表處不僅交由年輕外交官翁豪全文翻譯,也邀請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李筱峰,與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戴寶村協助提供台灣史知識,已於前日(23)刊登於臉書粉專。

《和中國不對盤 — 台灣的新自覺》從日本戰略研究論壇(Japan Forum for Strategic Studies)一位資深研究員在台北的際遇說起,並進一步提到台灣人的認同正處於十字路口,無論往哪個方向前進,都沒有回頭路,特別是與中國的關係。

作者 Franka Lu 在文章中提到,台灣政府把新版護照封面的「Taiwan」放大、「Republic of China」縮小融入了國徽之中,除了不會讓人有中國的誤解,更完整展現出台灣新的國家自覺與文化認同。作者強調:「台灣自 1949 年起對中國大陸帶有懷舊色彩的愛,被畫下象徵性句點,這也標誌台灣完全自我認同的開始。」

分析完台灣護照改版的重要性後,Franka Lu 接著說明捷克議長訪台的意義,以及香港被中國整治後,台灣如何成為亞洲新的民主燈塔。在文章中段,Franka Lu 透過來台經驗與史料分析,簡短的說明包含鄭成功時期的反清復明、日治時期的賽德巴萊故事、1945 年被國民黨接手後,發生的 228、白色恐怖等政治迫害。

接著,時序進入中國處處打壓台灣的時代,Franka Lu 除點名台灣音樂家羅大佑 1983年的史詩歌曲《亞細亞的孤兒》,也提到 1990 年由學生發起的「野百合運動」,字字句句都展現出台灣人在民主道路上的堅持。

文末部分,Franka Lu 稱讚了台灣在新冠疫情中傑出的表現,也提出對未來國際局勢的擔憂。作者指出,因中共的敵意與攻擊性愈來愈強,若沒有美國和其他大國堅定的支持,台灣恐怕是無法躲過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如果台灣與其 2400 萬自由公民淪陷了,美國作為亞洲強權的時代也告終結。」

長達 4000 多字的文章經過駐德代表處的全文翻譯後,快速在網路上發酵。駐德代表處小編也在臉書文章特別提到,Franka Lu 能設身處地由台灣角度出發,又帶有足夠的距離感來針貶時事,給予意義,令人感動不已。而謝志偉則認為,該篇文章簡直為德文讀者上了一節台灣近代史、現代史及當代史,就算台灣人也能讀得津津有味,有些地方甚至會心有戚戚焉。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中共最害怕的 3T 都在她身上!德國議員狠嗆:世界在意的,中國全沒有

一位媒體人的兩岸觀察,揭露中國和台灣不同的真正原因

【戰狼「沒水準」獲國際認證】中國官媒辱罵德國外長「國際髒話」!悄悄刪文卻不知早已被截圖瘋傳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翻攝自《時代周報》wikimedia,經編輯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