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原作者 Eric Chou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pixabay,CC Licensed。)

【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篇文章】

新冠病毒(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大流行,截至 16 日,美國死亡人數已超過 30 萬人,日、韓的確診數也不斷攀升!眼看武漢肺炎即將滿一週年,疫苗彷彿成為全世界減緩疫情的希望,因此台灣民眾也十分關心政府購買疫苗的狀況。

對此,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已透過多方管道洽購疫苗,但關於運送方式、抵台時間仍有不確定性,談成之後會公布。究竟,武肺疫苗對社會安全感有多重要?來看在美國急診工作的台灣醫生第一手分享。(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Eric Chou 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文/Eric Chou

我應該是看過最多 COVID-19 病人的台灣急診醫師了⋯⋯

來分享一下這一年來在急診看 COVID-19 的心得好了!身處在德州這個重災區,至少可以很驕傲說我應該是看過最多 COVID-19 病人的台灣急診醫師了。我看過的病例可能比整個台灣加起來都要多,我們急診來診量不到台大急診的一半,COVID-19 確診數目卻是台灣全國的好幾倍,真不知道是該開心還是難過⋯⋯

雖然大家都慢慢習慣了這個疾病的存在,台灣民眾與醫師可能還不知道自己有多麽幸褔,因為如果 COVID-19 一旦在台灣蔓延開來,我相信整個醫療系統會馬上崩潰,這絕對不是在危言聳聽喔!以下是幾點心得分享:

1.先不論 COVID-19 跟流感像不像,死亡率高不高之類的問題!COVID-19 最大的威脅在於病人 Hypoxia 的現象非常普遍,而且不論你過去有多健康都有可能發生。

以我們醫院為例,有需要氧氣的病人就必須住院,聽起來沒什麼大驚小怪,因為有需要氧氣不見得一定會變成重症插管,但問題在於當有大量的病人湧入醫院需要住院時,整個急診甚至醫院的 Capacity 就會是一個考驗。以我們醫院為例,原本每天的急診暫留量屈指可數,現在每天都在報滿床,急診暫留量是原本的 5-10 倍;最嚴重的時候還需要讓病人戴氧氣回家,這樣的情形如果發生在原本就滿滿上百暫留病人的台灣急診室,會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畢竟台灣的急診醫療負荷平時就已經在臨界點了!

2.COVID-19 的另一大特徵是傳染力很強,需要 Droplet/Contact isolation。美國醫療人員在工作中被感染的非常普遍,要知道在德州的醫院幾乎都是一個病人一個房間喔!我很難想像在台灣要靠走廊圍簾來容納病人的急診空間該怎麼辦?而且 COVID-19 的病人不見得表現很明顯,很多跌倒進來的病人後來都被確診,這也是為什麼在美國很難阻止傳播的原因。因為很難用有沒有發燒咳嗽來判斷當病人量一多, 不管是戴口罩或 Social distancing 都效果有限了!

3.在初期因為大家對於疾病的恐慌所以不敢來急診室,但是一旦傳播開來就不同了!幾乎有任何症狀的病人都會開始湧入急診室,這對於平常很少來急診的美國人是不常見的,而且得了 COVID-19 即使痊癒的病人,甚至會增加來急診室的頻率。因為有太多胸痛、喘或者是焦慮的表現產生,更別說要來急診打 COVID-19 抗體的病人,因為 COVID-19 衍生出來的 Post-COVID syndrome 也變成急診另一個負擔。

4.當網路上醫療人員都在秀自己穿上全身防護衣的照片時,事實上現在我們是沒什麼防護可言的,連 N95 都要靠自己買!我已經不知道多少次跟 COVID-19 病人在一個密閉空間裡,只隔著一層口罩的。如果連美國都可以如此物資缺乏,很難想像其他地方會怎麼樣。

我們醫院已經要準備提供疫苗給第一線醫護人員施打,很多人問我到底疫苗安不安全?如果你真的了解 COVID-19 目前衍生的醫療與社會問題,就應該知道:施打疫苗已經從一個個人安全問題,變成了一個社會安全問題;尤其在目前沒有任何好的解決方法之下,或許疫苗是我們最後一線的希望。這可能是還在討論,什麼時候可以出國玩的台灣朋友們無法體會的!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推薦閱讀

「恐慌」才是真正的殺人武器!流感疫苗出現 4 例死亡,陳時中親上火線:皆與疫苗無關

【買到武肺疫苗後,政府最大考驗】11 年前男童打「H1N1 疫苗」後死亡的不良事件,讓政府嚴陣以待!

為什麼有人就是「死不打疫苗」?一窺媽媽們「拒絕給寶寶接種,挺川挺到不要命」的心理

(本文經原作者 Eric Chou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pixabay,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