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如何謀殺一座城市:高房價、居民洗牌與爭取居住權的戰鬥》,由行人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xhere,CC Licensed。)
【《BO》編輯檯好書推薦:《如何謀殺一座城市:高房價、居民洗牌與爭取居住權的戰鬥》】
最適合閱讀本書的讀者:房價攀升、居民迫遷正在全球發生,城市也正在死去。在大都市生活的你,也深受其害嗎?
為了解決國人居住問題,全台各地方政府正努力興建社會住宅,然各地的房價與居住環境不同,不見得所有的社會住宅都能符合民眾的需求,都市更新與國宅重建,也得先處理原住戶遷移和周邊鄰里交通的問題。在美國紐約市,市政府同樣試圖為低收入者興建居所,但連帶的區域開發卻可能導致地方房地產及物價上漲,最後讓本該受益的中低階層人口,只能被迫離開原先的居住處。(責任編輯:梁雁)

白思豪市長有意要在許多街區進行土地重劃,目標是為了中低收入戶創造八萬個住宅單元,但這個住宅會附帶著上萬個跟隨市場利率的住宅一起興建,紐約的主計處研究就預測白思豪在東紐約的重劃計畫會造成高達五萬人迫遷。圖為示意圖,非文中所指地點。圖片來源:pxhere,CC Licensed。
文 / 彼得‧莫斯科威茨、譯 / 吳比娜、賴彥如
展望萊弗茨花園(Prospect-Lefferts Gardens)座落在布魯克林展望公園(Prospect Park)東邊的一角,這座公園是布魯克林版本的中央公園(Central Park),跟中央公園一樣是由景觀建築師歐姆斯德(Frederick Law Olmsted)設計,也和中央公園一樣擁有精心安排的美景,有潛力為周圍的地產大大增值。這狀況已經在公園的北邊、西邊和南邊發生(分別是展望高地〔Prospect Heights〕、公園坡和溫莎台〔Windsor Terrace〕),展望萊弗茨花園按理來說應該是開發商覬覦的下一個對象。
這個街區很有縉紳化的潛力:充滿了典雅的連棟排屋和二戰前建造的大型公寓。一九九○年,展望萊弗茨花園有大約八成的住戶是黑人,二○一○年的時候,黑人的比例是六成八,黑人人口可能從當時就顯著下降。一切都發生在華麗大樓進場之前,為街區帶進新來的富有住民,大部分是白人。艾莉西亞.博伊德(AliciaBoyd)就是這樣介入的。她是個五十五歲的社運份子,全心全意投入阻止展望萊弗茨花園的全面縉紳化。
某個夏天我在布魯克林一場社區委員會會議上第一次遇到博伊德,社區委員會會議通常都很沉悶,討論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委員會是由當地居民組成的,在城市裡沒有什麼權勢,但他們卻經常碰面,針對街區裡發生的事情投票,可能是開發案、可能是某家酒吧要開張,或者要重新規劃街道。我年輕時當記者去過難以計數的社區會議,所以我預期會議上大家會做一般委員會議會做的事:小聲又無精打采地聊天兩小時然後散會。但五分鐘內,我就發現這裡不一樣。
首先,這個會議室擠滿了社區的人,是我前所未見的。我終於了解為什麼:只要任何一個委員說話,博伊德就會從椅子上站起來,開始對著委員們叫囂,說他們的會議不符合程序正義,說他們沒有蒐集足夠的公共意見就進行投票。委員們試著讓博伊德冷靜下來,有些激動的委員甚至威脅要把她轟出去,但群眾開始為她打氣,好幾個人也開始對著委員們大吼,很明顯這是場精心布局的干擾。不到二十分鐘,會議就陷入混亂,不得不結束,本來要投票的議程也只好擱置。博伊德轉向群眾,微笑。
因為擾亂布魯克林社區委員會的九場會議,博伊德變得有點出名,或說惡名昭彰(看你站在哪一方)。媒體上她的每張照片都是她在叫囂,手指指著哪個剛好坐在她附近的官僚的樣子。政客形容她粗暴得無可理喻,有些人甚至說她瘋了。但當我和博伊德在她位在公園過去幾條路、一條安靜街道上的排屋見面時,她好像又是一個不同的人,身穿絨毛的粉色長袍和拖鞋,喝著一瓶聖沛黎洛礦泉水,她很冷靜迷人,而且似乎非常清楚她在做什麼。
很明顯,博伊德根本不瘋狂——她只是很懂怎麼把事情做好,也就是要阻止開發吞噬展望萊弗茨花園。那些叫囂只是抗議跟表演,或許也是唯一能保護展望萊弗茨花園,免於成為下一個豪奢國中之國的方法。當我在社區委員會的會議上見到她時,我其實是見到一個登台的演員;而現在她坐在她老排屋裡的絨布沙發上,我才見到她台下的一面。
「不要以為我的衝動是不經大腦的,」她在她的客廳對我說,「不要以為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社區委員會並不是因為我吼叫而害怕,而是因為他們回應了我的吼叫,當他們回應的時候,我做記錄,循循善誘,教化他們。」
當博伊德在會場時,總會有一台錄影機持續記錄,當她叫喊時,她讓被錄到的人說盡難聽話。到目前為止,她的衝動已經讓九號社區委員會的兩名成員下台,但叫喊其實也是種拖延戰術,只要博伊德阻止委員會向市政府要求土地重劃,至少能保下部分的展望萊弗茨花園。
紐約市土地重劃,恐造成高達 5 萬人迫遷
白思豪市長(BO 編按:現任民主黨籍紐約市長 Bill de Blasio)有意要在許多街區進行土地重劃,目標是為了中低收入戶創造八萬個住宅單元。但這個住宅會附帶著上萬個跟隨市場利率的住宅一起興建,也就是包容性區劃(Inclusionary Zoning)的政策:允許開發商蓋更高的大樓,只要其中兩成到五成的公寓是平民可負擔的(雖然如同我們所見,什麼樣的租金水平算是「負擔得起」,這點還是有很多爭議)。但即使公寓的價格讓人買得起,卻還是無法預期引進市場天價的住宅到原本經濟水平的街區,會對現有住民產生什麼影響。紐約的主計處研究就預測白思豪在東紐約的重劃計畫會造成高達五萬人迫遷。
經過幾個月的調查和串聯,博伊德發現街區在被重劃之前,社區委員會必定會先請紐約市規劃局(Department of City Planning)進行調查,所以她現在的任務就是絕對不能讓九號委員會提交調查申請。過去一年半,她做得很成功。博伊德所住的街區附近每個委員會都在進行土地重劃的調查,唯獨展望萊弗茨花園沒有,幾乎要全然歸功於她。
不過,開發的腳步還是步步逼近。有一個街區已經允許蓋高層建築,二十三層樓高的玻璃和水泥構成的高塔壟罩著整個街區,影子覆蓋了公園。這棟大樓從州政府獲得七千兩百億的貸款,至少還有十二棟豪華大樓預定興建。假如紐約市規劃局來到帝國大道(Empire Boulevard),應該也會把這裡列入重劃區。這裡仍有許多空倉庫,儲藏著最終要銷給豪華住宅開發商的貨品。博伊德認識好幾個搬到南部的朋友,她女兒也在租金三級跳成,得多付每月三百元後搬離紐約——她並非被刻意驅離,但她近期也不會回來了。
我問博伊德她為什麼能持續下去,竭盡心力、費盡口舌一再跟別人說明這個城市的計畫看似對低收入者友善,其實會帶來毀滅性的結果。她的回答暗示了對抗縉紳化的這份努力沒有盡頭。
「這個國家的歷史,就是一部黑人的抗爭史。」她說。「我們反擊的時候,改變就發生了。一起集結,挺身對抗,才是最重要的事。我們什麼時候會起身說:『我鬥志滿滿,我按耐不住了』?我知道我鬥志滿滿,我知道我按耐不住。」
推薦閱讀
【你是否也有同感】高房價讓台北住不下去! 6 年狂增 11 萬名「脱北者」
「房租便宜,但房價高」也是種剝削問題!日本人看台灣失衡的房價:有錢也不會在台灣投資
一張紙就叫你滾蛋!紐約無殼蝸牛連爛房都沒得租,台灣人住頂加就要偷笑了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如何謀殺一座城市:高房價、居民洗牌與爭取居住權的戰鬥》,由行人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xhere,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