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舌尖上的外交:從幕末到明治,細數日本近代史上最美味的算計》,由 遠足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經編輯合併。)

【《CO》編輯檯好書推薦:《舌尖上的外交:從幕末到明治,細數日本近代史上最美味的算計》】

致想閱讀本書的讀者:吃飯是政治的手段,外交必定伴隨設宴,想擄獲對手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檯面上美食佳餚,檯面下勾心鬥角,近代日本的命運,就在餐桌上決定!

在日本幕府垮台後,1868 年,才 15 歲的天皇上任,在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急於向各國交涉、修改條約,於是必須展現出日本與歐美各國同屬文明國家的一面,強力推動西化;而以西方的方式宴請各國貴賓,就是重頭戲。到底這個曾在 1895 年成為臺灣最高統治者的天皇,如何待西方貴客呢?(選書編輯:連柏翰)

日本明治天皇為促進日本政府西化,開始在宴請外賓上努力準備。右為明治天皇。圖片來源:,經編輯合併

文/黑岩比佐子,譯/陳心慧

根據《明治天皇紀》的內容,一八七二年一月一日(陰曆明治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這天首度出現天皇品嘗西餐的記述―天皇在視察橫須賀造船廠時,搭乘的軍艦上端出了西式的午餐。

而在一八七二年一月二十六日(陰曆明治四年十二月十七日)這天,則發生了日本飲食史上劃時代的事件―天皇首度吃下獸肉,肉食的禁令正式解除。此後,天皇平時會品嘗牛、羊等肉類料理,據說也會吃少量的豬肉、鹿肉和山豬肉等。

《CO》編按:西元 675 年,天武天皇頒令禁止人民食用牛、馬、狗、猴和雞,原因為保護農耕。

當時雖然已經出現提供牛鍋或壽喜燒的店,開始有人吃肉,但實際上肉食禁令是在這個時候才正式解除。仮名垣魯文的《西洋料理通》和敬學堂主人的《西洋料理指南》也在同年出版,前者解說湯品、魚類、肉類、蔬菜料理,以及甜點的製作方式;後者則鼓勵大家學習使用營養價值高的牛、羊、雞、豬肉烹煮西餐,以增進日本人的健康。

據說天皇當時率先吃肉的舉動,也在於落實政治上鼓勵肉食的方針,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外國承認日本是近代國家所做的努力。之後,天皇也曾多次在延遼館品嘗西餐。

在「文明開化」的口號下,天皇於一八七二年(明治五年)首度穿上洋服,翌年剪掉髮髻,而那套洋服,據說是橫濱的外國裁縫師秘密丈量天皇的尺寸所製成。在此之前,即便是接見外國公使的場合,天皇也身著朝廷公務所用的正裝「束帶」。一八七二年,洋服正式作為皇族的正裝,分成大禮服和一般禮服,而原本的「直垂」、「狩衣」、「裃」等傳統禮服遂遭到廢除。

接著,在《明治天皇紀》翌年的紀錄中,出現了天皇練習刀叉正式使用方式的記述。首先,擔任天皇內豎的華族西五辻文仲,向築地精養軒的店主北村重威學習了西餐的餐桌禮儀,天皇便模仿西五辻文仲的動作實際品嘗西餐,學習這些禮儀,而皇后和女官也跟著一起練習。二十歲的天皇不僅要學習作為君主的「帝王學」、記住宮中繁雜儀式的規矩,還得在正式的宴會場合上根據正確的禮儀用餐,表現出自然又不損威嚴的風範,並且習得無傷大雅的說話方式。

隨後,很快就到了驗收「特訓」成果的日子。一八七三年(明治六年)八月二十三日,義大利國王的侄子湯瑪士.阿爾伯特.維克多(Tommaso Alberto Vittorio di Savoia-Genova)訪問日本,九月八日,天皇首次以西餐招待,親身擔任宴會的東道主。兒玉定子在《宮廷柳營豪商町人食事誌》當中寫道:「從那一天起,一律以西餐(法國料理)接待外賓,並遵循西歐的禮儀,延續至今。」

也就是說,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的正式餐點已不是日本料理,而是法國料理。經過一百三十餘年,至今宮中晚宴的正式餐點依舊是法國料理。

首次主持的午宴

在此四個月前,訪問歐美各國的岩倉使節團造訪了義大利羅馬。同年五月十三日,特命全權大使岩倉具視跟著伊藤博文等人拜謁義大利國王維克多.伊曼紐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遞交明治天皇的親筆書信。國王也回覆希望日本與義大利兩國能盡力實現健全的外交,因此身為義大利王室成員的皇侄才首度訪問日本。

根據《明治天皇紀》的記載,天皇於九月八日與進宮晉見的義大利皇侄共乘馬
車,遊覽皇居周邊,在觀摩近衛師團和東京鎮台等部隊的閱兵式之後,來到吹上御苑的紅葉茶屋,在此喝了「冰水」後,一同在苑內散步。在沒有冰箱或冷凍庫的當時,冰塊想必是非常珍貴的。

接著,天皇又招待義大利皇侄來到瀧見茶屋,據說在此「共進午餐」。然而,當時似乎只有天皇和皇侄品嘗了法國料理。因為《明治天皇紀》中另外記載了給天皇的隨從、皇侄的隨行人員和各國公使的「賜酒饌」,推測僅是準備了酒,並提供類似開胃菜的幾道菜餚。午餐結束之後再度回到紅葉茶屋,天皇則招待皇侄享用了咖啡和利口酒。

就這樣,天皇第一次招待外賓的午宴並不是在可以容納許多賓客的大廳舉行,而是在庭園裡供小憩的茶屋舉辦。想必是為了避免天皇過於緊張,才採取了這樣的形式。

這個值得紀念的一八七三年九月八日的午宴,菜單雖然沒有留存下來,但可以想像應當是一些正統的法國料理。年輕的天皇當時應該非常緊張,顧不得料理的味道,只是努力地以正確的順序使用刀叉,遵守應有的禮儀,不讓自己出醜吧。

順道一提,二十五年後的一八九八年(明治三十一年)十月六日,義大利皇族都靈伯爵維克多.艾曼紐(Vittorio Emanuele di Savoia, conte di Torino)訪日。天皇於翌日在宮中最大的豐明殿舉辦接風午宴。而當天的法國料理菜單上可以看到「紅茄子通心粉」幾個字,「紅茄子」指的就是番茄,想必是為了向以義大利麵聞名的國家表示敬意,才特別加入這道菜。可見這個時候的宴會已經能夠隨機應變,也有餘裕可以做出變化。

此外,剛開始的宴會僅由天皇一人擔任主人。與西式的禮儀不同,日本原則上不能讓女性出現在公共場合,皇后直到一八七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的宮廷典禮,才首度與天皇共同出席宴會,而當天的料理也從以往的日本料理改為法國料理。

之後,皇后似乎習慣了西餐,在宮中品嘗法國料理的機會也增多。此外,皇族的女性參加晚宴等場合穿著的中禮服規定要是低胸裝(robe décolletée),而皇后也學習了穿著洋裝該有的舉止。自此之後,歡迎外賓的宮中晚宴都由天皇和皇后分別以主人和女主人的身分出席。附帶一提,現在日文中常使用的低胸裝一詞(ローブ.デコルテ),便是源自法文的外來語。

明治政府所採用的西式宴會形式,很快地在上層階級和金融界之間掀起流行。十年後,鹿鳴館完工,更加速了政府的歐化政策。

>到博客來找這本書

推薦閱讀

「賣國賊」李鴻章割讓台灣前,拒吃日本提供的「劇毒飯菜」!它竟也成伊藤博文「最後的午餐」

【日本人:真的好想去台灣】在東京大嗑滷肉飯、逛媽祖廟解憂!旅遊業者發掘「愛台的潛力股」

【日本人不想面對的真相】台灣摩斯的表現竟比日本好!他曝:高價不會讓顧客流失,服務才會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舌尖上的外交:從幕末到明治,細數日本近代史上最美味的算計》,由 遠足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經編輯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