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促轉會揭密 陳菊當年遭警總搜索監控〉。首圖來源:取自陳菊臉書。)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促轉會持續揭開台灣威權時代血淋淋的人權侵害真相,其中現任監察院院長陳菊的相關檔案,將在本月 11 日進行發表。當年不到 30 歲的陳菊,被威權政府認定是「偏激份子」,警方半夜零時十五分進入她家進行 5 個多小時的搜索,之後甚至持續監控她的一舉一動。而這樣的情況不只發生在陳菊身上,除了民主運動份子,有些老百姓也因受到當局懷疑,被迫活在情治單位的監視之下。(責任編輯:梁雁)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在臉書粉絲團表示,西元1978年6月16日凌晨,台北市警員以戶口臨檢的名義,進入陳菊(圖)位在青田街住所後,在她臥房書桌下發現一個可疑的塑膠袋,要求陳菊攜至客廳自行打開受檢。圖片來源:取自陳菊臉書。
促轉會今天(3 日)表示,11 日將舉辦「政治檔案徵集成果與研究初探發表會」,會中將分享監察院長陳菊在 29 歲時遭警方搜索並拘留的故事,同時也邀請學者分析當年威權政府如何進行監視與情報運用的手段。
警方半夜直闖陳菊住所,搜出「雷震手稿」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在臉書粉絲團表示,西元 1978 年 6 月 16 日凌晨,台北市警員以戶口臨檢的名義,進入陳菊位在青田街住所後,在她臥房書桌下發現一個可疑的塑膠袋,要求陳菊攜至客廳自行打開受檢。
促轉會指出,陳菊當時 29 歲,因曾擔任郭雨新秘書成為情治機關目標。在警政署檔案中就有陳菊專卷,她與雷震接觸的紀錄也在其中;6 月 16 日這天警方所搜獲的「不妥文件」,除了與國內外黨外人士通信的信件原件及底稿等多種文件,最重要的就「雷震手稿」,因此可以說,情治機關在半夜臨檢,就是為了這批文件。
《BO編按》:促轉會原文——警總於 5 月 12 日獲知陳菊寓所藏有雷震手稿的情報,由於這千餘頁、四十萬字的稿件,「內容多係詆毀國家元首及政府,有印書出版模樣」,故於 5 月 16 日發函向國安局報告。
促轉會說,由於雷震是威權統治當局的目標,警總也執行「田雨專案」,因此決議搜索陳菊住所,並對台北市警局分派任務,由其假借戶口臨檢的名義進入搜索。
促轉會指出,接受一整夜的搜索與調查後的陳菊,6 月 16 日上午 7 時離家。無法掌握陳菊行蹤的情治機關,一方面向總統蔣經國提出搜查經過、偵辦方向等報告,另一方面因「警總實施跟蹤被陳女兔脫」而成立「青谷專案」普遍密查。
促轉會說,西元 1978 年 6 月 23 日下午由警總彰化調查站會同彰化縣警察局保防室將陳菊約談到案,經過數日偵訊,陳菊於 7 月 6 日因父親作保得以保釋,一直到 24 日才真正獲釋,但情治機關對於陳菊的監控仍然持續,而「青谷專案」便成為陳菊因美麗島事件入獄前的重要基礎資料。
促轉會指出,今年 11 月 11 日將舉行的「政治檔案徵集與研究初探發表會」,邀請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蘇慶軒針對「青谷專案」初步研究成果進行發表,講題為「監視怎麼做?情報怎麼用?以青谷專案中陳菊的動態為例」。分析威權統治時期情治機關的情報來源、情報內容、情報傳遞與情蒐模式等。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她一直說陳是她政治路上的 mentor,有時候也會說是偶像」——記陳菊與蔡英文情誼
【林宅血案 40 年新進展】在民宅裝竊聽器、安插線人,兇嫌錄音卻被銷毀!促轉會: 不排除威權政府涉案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促轉會揭密 陳菊當年遭警總搜索監控〉。首圖來源:取自陳菊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