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好想殺死父母……》,由 光現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ixabay,CC Licensed。)

【《BO》編輯檯好書推薦:《好想殺死父母……》】

到博客來找這本書

致想閱讀本書的讀者:你也曾有過「好想殺死父母」的想法嗎?那麼你可能已經得了「疲於父母症候群」!

過去,公視出品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描述台灣父母總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因為觸及許多台灣人的童年,引起高度的迴響。

事實上,有嚴重家庭問題的國家不只台灣,還有日本。本文作者透過自身的醫生經歷與讀者分享,為何會有「好想殺死父母」的想法。(選書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pixabay,CC Licensed。

文/石藏文信(內科、顱內及心血管專科醫師)
譯/Miyako

有「想殺死爸媽」的心情,很不應該嗎?

「好想殺死爸媽……」若說出這種話,都會受到社會上一般人的指責。「你怎麼可以想這種可怕的事情!」

但是,卻沒有人去看這背後的黑暗面。然而,我在診療的時候,反而會主動問患者:「你曾經有過殺死爸媽,或希望他們早點死掉的念頭嗎?」

因為,對於因家庭問題而受到壓力的患者來說,承認自己有想要殺死父母的情緒,會成為治療的突破口。

我開設男性更年期門診已經十五年了。一開始是處理五十歲左右男性的精神、生理問題。治療那些正值最佳工作年齡,卻苦於壓力而導致身心失調的男性,在這樣的過程中我領悟到,有很多案例都跟家庭問題有極大的關係。

某位憂鬱症男性的妻子,懷疑自己得了更年期症候群,我注意到原因出在丈夫不經意的言語動作,便在二○一一年創造出「夫源病」(丈夫導致的病) 一詞,敲響警鐘提醒大家───丈夫的存在本身就會帶來巨大的壓力,導致妻子身心失調。

加上近年來,我親身感受到,應該被稱作「親源病」的病症,在三十到六十歲男女與其子世代當中日漸擴散。

給孩子的人生造成不良影響的「有毒母親」、在毫無自覺的狀況下施加精神暴力的「精神虐待父親」、年老父母的照護問題等, 父母本身就形成巨大的壓力,許多人因此身心失調,飽受困擾。拿起這本書的你,是否覺得父母很煩,希望他們早點死掉,卻同時也無法對父母冷漠、置之不理,一再勉強自己,試圖回應父母的希望或期待,身心俱疲到了極點呢?

我把這種現象命名為「疲於父母症候群」。

夫源病是在源夫妻之病,只要離婚或分居就能做某種程度的因應。然而,疲於父母症候群是親子關係之病,而親子之間的緣分無法割斷。正因為這關係是從出生開始就建立的,愛與恨都極深,問題愈形嚴重後,容易演變成自殺或殺人案件。

而罹患疲於父母症候群的人, 內心的糾葛之所以愈來愈深, 是由於一些社會常識。

「必須珍惜父母、照顧父母。」
「家人之間應該和睦相處。」

當我們腦中浮現「如果父母能離開人世」念頭的瞬間,馬上會責備自己:「我居然會想這麼恐怖的事情! 太惡劣了啊! 」苦惱也愈陷愈深。

各位讀者或許會覺得, 以牽絆連結彼此充滿親愛之情的家庭,才是最理想的。然而, 這只是一種幻想。

乍看之下人人欽羨的幸福家庭, 其內幕常常是一片混亂糾葛。自出生就開始的漫長互動關係中, 即使覺得父母很煩、對父母萌生殺意,這也是身為一個人很自然的感情。請不要再否定想要殺死父母的自己了。最重要的是想出解決之道, 思考從今以後該如何與煩人的父母相處, 才能讓心情輕鬆一點。

孩子不能選擇父母,然而,可以自己選擇未來!

本書向主要分布在三十幾歲到五十幾歲的男女, 共七百七十七人實施問卷調查。綜合大家的心聲與我的臨床經驗,研究「疲於父母症候群」,提出解決對策。

本書不但探討有毒母親、精神虐待父親、老年父母照護問題, 也會提及孩子蝸居在家或家庭暴力, 以及兄弟姊妹或親戚之間的摩擦等家庭整體的問題。

我邀請所有因親子問題而苦惱的人, 都務必要來閱讀這本書。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都是為你好」是你們以為的好!34 張圖文揭露「父母無心話」帶給孩子一輩子傷痛

【小孩沒進名校,也毀了父母人生】從美國史上最大的招生醜聞,看上流社會如何進行階級複製

「怎麼養出啃老兒!我想和兒子一起去死」——直升機父母連孩子人生失敗都攬身上,患「憂鬱症」者增 2 成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好想殺死父母……》,由 光現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ixabay,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