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新竹火車站微改造 設計力再次點亮古蹟〉。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篇文章】

新竹火車站從 1913 年啟用至今已逾百年,為台灣最古老的車站之一。而車站不只是外地旅客對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亦乘載了許多當地人的歷史記憶。

改版後的新竹火車站一揮過去燈光昏暗、路線不清的老舊感,「減法設計」也凸顯出百年哥德式與巴洛克風格的外觀。(責任編輯:李姿萱)

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台灣設計研究院與台鐵合作,透過設計力的整合將國定古蹟新竹火車站「微改造」,把售票亭立面、天花板、售票機、指標示等重整設計,讓色彩雜亂、指標不清的車站變得親民友善。

火車站是城市的入口,也是市民、旅人們等待、相會、分離,前往各方的轉運樞紐。新竹火車站不僅是全台最古老的火車站之一,也是國定古蹟,百年來乘載著都市情感,更是新竹重要地標。

「減法設計」保留日式建築特質

新竹火車站做為城市的出入口,也代表城市的第一印象,然而車站外觀雖然極具日式優雅風範,但踏進內部空間卻被眾多紛亂訊息及色彩干擾,讓車站的古蹟風貌與氣質略顯雜亂。

台灣設計研究院與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攜手合作,邀請本埠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博瀚設計工作室一起為新竹火車站進行設計改造,不過也因為新竹火車站的古蹟身分,在文化資產保存法下不可任意變動及修改,更不得隨意碰觸古蹟本體,提高設計的困難度。

設計團隊提出「微改造」,考量站務營運使用與管理,必須在有限時間與空間限制條件下,透過減法設計,保留古蹟空間原有特質,以空間減法整理、指標示系統優化與照明設計,為這次設計改造 3 大重點。

其中在「指標示優化」,新竹火車站指標示設計優化遵循著 2016 年台鐵指示系統規範及 2020 台鐵品牌識別系統規範 2 項原則,需在既有框架下以設計優化的方式將新竹火車站舊有指示標汰舊換新,一方面得延續既有導示應用邏輯並依循台鐵色彩應用規範,另一方面需優化現有圖標設計並統一中英文字體、去除刻板色彩印象,重新設計編排乘車時刻表更清楚易讀,運用設計手段讓指標示系統更加融入公共環境。

台灣設計研究院表示,這次「微改造」計畫只是第一步,未來將配合新竹火車站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案,進行車站 2.0 計畫。

新竹火車站「微改造」,透過減法設計保留古蹟空間原有特質,以空間減法整理、指標示系統優化與照明設計為改造3大重點,整體呈現純白簡約的設計質感,深受民眾好評。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在「微改造」前,新竹火車站作為城市出入口,也代表城市的第一印象,儘管外觀雖極具日式優雅風範,但踏進內部空間卻被眾多紛亂訊息及色彩所干擾,讓車站的古蹟風貌與氣質略顯雜亂。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推薦閱讀

【李妍慧專欄】台灣經濟命脈「竹科」遇轉機!智慧城市「新竹」需「以硬帶軟、以軟扶硬」,築巢留人才

【舊建築變身青年空間】新竹市年輕人有福了!青年共享空間「32 π」隆重誕生

日本女孩曾寫「動物園情書」給新竹市長!愛動物到只求來台工作,她誓言幫台灣動物園開「國際知名度」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新竹火車站微改造 設計力再次點亮古蹟〉。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