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專欄作者 時代力量彰化縣議員吳韋達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原文連結。首圖來源:pixabay)
【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篇文章】
每每颱風淹水、產量過剩造成價格崩跌時,地方政府大多採用「補貼」的方式降低農民損失,卻不是有效改善制度或建立一套辦法真正解決問題。
而彰化是台灣的農業大縣,如蘆筍、花椰菜等都佔台灣過半的產量,全台灣的韭菜甚至有近 9 成來自彰化,如何穩定農民的收入便是彰化縣府的重要課題,來看看議員的分享。(責任編輯:李姿萱)

圖片來源:pixabay
目前台灣農業人口平均年齡為 63 歲左右,高齡化、少子化的現象以及許多青年外出求學後,回鄉從事農業工作意願低落,造成農業缺工,甚至有務農人口老齡化的嚴重問題;當一塊耕地沒有人去耕種,除了該期沒有收成外,荒廢的土地長了雜草,下回要耕種時必須花費更多心力與金錢,將荒廢地復原到可耕種狀態。農業狀況更影響農村發展,在國土計畫報告中,可看出南彰化部分鄉鎮人口將持續萎縮且走向極度高齡,此務農人口不足與農業萎縮的惡性循環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必須在農業改良上方面合作,鼓勵青農回流,同時減少城鄉差距問題。
用「補助」降低農民損失,治標不治本
針對農業人口不足的問題,農糧署曾投入了 16 億在小型農機和大型農機的補助,期望透過科技進步及設備更新,透過智能控管,不但能節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還能穩定產量與品質;同時,農委會更設立了許多相關的青年農民輔導平台,也執行百大青農輔導計畫,鼓勵青農返鄉投入務農工作。
地方政府也在嘗試以更高經濟價值作物,配合農產品多元化,來提升彰化的農業競爭力,近期規畫的數個農產試作園區,也期待會有不錯的效果,由政府做先發,打出一定基礎,吸引青農願意回來承接技術,一起種在彰化。
但除了耕種技術與政策規劃之外,台灣農業還面對產銷失衡及極端氣候影響,依然面臨著艱苦的處境,不穩定的收入,讓從事農業工作仍然困難重重。如何降低農民的天災損失成為各地方政府躲避不了的課題,但對於天災、生產過剩等農業問題,地方政府處理多半採亡羊補牢式的補助,不願面對問題的根本,制定解決方案。
參照成功案例,提高彰化產銷動能
對此,時代力量彰化黨部邀請鍾怡婷博士針對產銷失衡等問題分享其研究成果,並藉由分享全台農業成功案例,讓與會者反思地方政府的農業政策,並思考制度的運作,以及由誰推動該制度;進而創造各地農民、農民團體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支持關係,為彰化農業與農民帶來更友善、更有優勢的農業環境。
針對鍾博士對農作物遭遇自然災害、價格波動、生產過剩及土地規模問題的研究,分享各地控管產銷失衡的策略,大致有以下的心得:
政府在自然災害、天災發生時期,總以大量的補貼政策來因應,然而在池上鄉則建立了平損制度,由鄉公所、米廠與農民三方以每期每單位公頃投入一定金額,若遭遇自然災害產生損失,可獲得一定補償,若無遭遇自然災害,則可領回投入金額與一定回饋金。那投保金如何運用及經營呢?例如,池上米就是由池上鄉公所採取的是商標品牌認證,除了能讓公所從商標中獲利,更讓池上米成為一個具公信力的品牌,最後盈餘能回饋到地方與公益活動。
而在面對價格波動時,政府常利用擴大消費、冷藏倉儲和加工保存等方式解決。不過在斗南則由農會與產銷班農民合作,提出另一種因應制度「安定基金」,安定基金的目的在於當產品價格下跌時,由該基金補助農民原市場價差八成的補貼,亦即當原市場價格為 50 元時,但目前產品價格僅 40 元,其中 10 元價差的八成就由安定基金補貼。不過需注意,當市場價格提升至 60 元時,產銷班的成員須維持 50 元的固定價格進入市場中。
生產過剩問題除了輔導外,更重要的是總量管制,例如台東池上鄉公所對池上米認證總量的控制、高雄美濃區農會對白玉蘿蔔與桃園市農會有機蔬菜的收購限制,藉由這些支持系統不但能維持產品品質,更能讓農產品得到總量控制,避免生產過剩。
土地規模的部分,依經驗來說,越大規模的產業越能獲得盈餘,因此在台中海線大豆復育專區中,由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協調,集結零碎土地、專業團隊耕作、用水管理,並由農會擔任「土地銀行」角色,集結與分配土地使用權,以規模經濟獲利。
總結來說,制度建立與推動最重要的還是農業參與者的行為,養成知識、技術以及農機具的共享心態,既有的農民團體(產銷班、合作社、農會)可以發展出有效的共同運銷制度,並且與地方政府合作,讓產銷的流程更順暢,資訊化、制度化得以提升農業產業環境,並把可能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
這不只是場演講,現場更邀請到彰化縣農業處、彰化市公所農業課、以及在地農民,也就了很多施作現場、政策推廣問題與預算推估進行討論,彰化黨部接下來會陸續有各種社會議題討論,歡迎體制內與體制外的朋友,一同才參與,坐下來好好交流,讓彰化更好。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Telegram 好友!
推薦閱讀
【時力議員吳韋達專欄】中火 9 機組將火力全開!政府說好的減煤呢?
【時力議員吳韋達專欄】德政府用新工法蓋學校,還能因應人口變化「拆學校」!從預算就知彰化為何是「全台第 3 窮縣」
【時力議員吳韋達專欄】你知道議員收到選民「陳情」後,接著如何工作嗎?
(本文經專欄作者 時代力量彰化縣議員吳韋達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原文連結。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