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小島經濟學 》,由三采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取自 Pixabay。)
《BO》編輯檯好書推薦:《小島經濟學 :關於魚(金錢)、漁網(資本)、儲蓄及借貸的經濟寓言【插畫圖解珍藏版】
最適合閱讀本書的讀者:你曾經很想了解外國新聞上的學者和政治人物在爭辯的內容嗎?不同於台灣政黨以統獨為劃分,世界上其它國家的黨派在吵的都是左派與右派價值觀,哪種才最適合當下國家發展?
本書用「魚」當作貨幣,解釋幣值、市場、勞工、和政策的關係;再用「美索尼亞國」暗諷美國、並以「中島帝國」比擬中國,一語道破是美金在世界上的地位,讓美國今天「怎麼亂撒幣都不會倒」。作者為此深深擔憂美國前景,不過在引領世界科技的微軟、臉書、NASA、波音等核心技術都還掌握在美國境內之下,這種擔憂或許還只是杞人憂天。(選書編輯:盧亞蘭)

圖片來源:Pixabay。
文/ 彼得‧希夫、安德魯‧希夫
在議院會議上,葛林芬說,我已經無能為力了,銀行裡完全沒有存魚了,一些參議員建議把真相告訴民眾,最後遭到了否決。參議員林迪想找個萬全之策,他決定讓島上最聰明的經濟學家——本.伯南柯接管「魚邦儲備銀行」。
「沒問題,閣下。」伯南柯說,「現在的情況是民眾失去了信心,如果我們現在開始消費更多的『魚邦儲備券』,人們的信心就會恢復,他們就會重新開始消費,如果有必要,我會坐在棕櫚樹上往下撒錢。」
某些參議員感到有點困惑,雖然他們沒有受過伯南柯那樣的經濟學教育,但就是隱隱覺得所有問題最初就是由「消費過剩」引起的。儘管參議員巴迪.金魚據理力爭想說服其他人,但是沒有什麼用,所幸,由於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機,參議員們不需要再做這些痛苦的抉擇。
中國深知,再多人民幣都不如換成美元有用!
參議院的大門突然被推開了,一位駐外的大使和幾個長相奇特的人闖了進來。
這位大使在東部海域發現了一個名叫「中島帝國」的島國,在那裡,所有的居民依然在徒手捕魚,中島帝國的經濟缺乏自由,因而發展緩慢。在中島帝國,所有人都必須捕魚,然而捕獲的魚卻不歸個人所有,所有的魚都要上交給國家,再由國家決定誰應該得到多少。

《小島經濟學》插圖,繪出暗諷中國的「中島帝國」使節團。圖片來源:三采文化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中島帝國的國王如果注意到他的漁民沒有竭盡全力,就會要求他們在捕魚的同時一起唱愛國歌曲,如果有人忘詞或者走調了,必須在改進後才可以吃飯。
在這種制度之下,雖然人均捕魚量不高,當權者卻能得到其中很大一部分,所以中島帝國的一般民眾,每天只能吃到半條魚,而國王和官員們卻每天都能盡情享受美味海鮮。
中島帝國(中國)深知,再多人民幣都不如換成美元有用!
中島帝國的情況,跟美索尼亞國出現第一份資本前的情況很像,那時沒有儲蓄、沒有銀行、沒有信貸、更沒有企業。在美索尼亞人看來,中島帝國的經濟還處於黑暗時代(中世紀水準)。
值得讚揚的是,中島帝國的國王很明智,他明白這樣下去自己國家的經濟不會得到快速的發展。當他得知美索尼亞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之後,就對他們先進的銀行、借貸和貿易系統,以及人們奢侈的生活方式印象深刻,他決心讓自己的島嶼也變得繁榮起來。
國王研究了島際貿易的運行方式,他推測擁有「魚邦儲備券」是打開發展之門的鑰匙。他注意到這種鈔票可以在整個海域作為貨幣流通,不只可以用來購買小鼓島的小鼓,也可以換取旋舞島上的椰子防曬油。
中島帝國的大使意識到擁有這種鈔票就可以融入島際貿易,於是他提出要用魚來跟美索尼亞國交換「魚邦儲備券」。參議員們看著中島帝國的來者,感到難以置信,他們面面相覷,驚訝不已⋯⋯真的有這麼簡單嗎?用一堆紙就能換來鮮魚?
林迪毫不猶豫地走上前去,答應了他們的條件,表示美索尼亞國會慷慨地向中島帝國敞開市場的大門,那什麼時候能把船上的魚卸下來呢?不過,在簽署貿易協議之前,中島帝國大使要求美索尼亞國保證其貨幣會一直具有實際價值。
「放心吧!」林迪說,「不論你們什麼時候想用鈔票來兌換鮮魚,只要來到我們銀行的窗口,我們很樂意提供你們所需要的一切。你可以四處看看,我們像缺魚的樣子嗎?」
於是,雙方簽訂了協議,中島帝國的魚也送到了,林迪拿出幾堆新印刷的鈔票作為交換,他強忍著笑,說了兩句臨別贈言:「收好了,夥伴們,這東西可是很難得的。」隨後他轉過頭對銀行主席說:「嘿,伯南柯,趕在營業之前把魚送到銀行去。」
伯南柯如釋重負說:「沒問題,閣下。我已經安排好一組技師在儲藏室裡待命了,魚一送到,他們就會開工,存戶們今天就能拿到魚。還有,不同於昨天,今天的魚骨頭上會有不少肉的!」
美索尼亞國的經濟史從此展開了新的一頁,每天都有一艘中島帝國的貨船運魚過來,然後換到一堆新鈔票回去。
中國與美國,就像魚幫水水幫魚
中島帝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怎麼處理這些鈔票,最好的辦法可能就是用它們購買美索尼亞國的產品,像是中島帝國需要漁網提高捕魚效率,而美索尼亞國織的網是最好的,因此艾伯漁網公司接到了一筆很大的訂單。
該買的東西都買了之後,中島帝國還剩下一些鈔票。由於他們國內沒有銀行系統,便決定將貿易順差存入「魚邦儲備銀行」,這樣至少還能賺些利息。
這些交易大大促進了美索尼亞國的發展,一方面,國外需求促進了當地經濟;另一方面,中島帝國存入銀行的魚也使可用的貸款大幅增加,就算美索尼亞人消費比儲蓄多,銀行仍然有足夠的魚可以拿出來,以很低的利率提供貸款。
有了大批的真魚,官魚骨頭上的肉多了起來,美索尼亞國的「通魚膨脹」問題基本上消失了,官魚變得比以前大,物價停止了上漲,人們的生活水準也再度提高。中島帝國這邊也有了日新月異的轉變。
後知後覺的國王終於意識到國內經濟模式的致命缺點:如果島民們必須上交所有的魚,他們永遠不會賣力幹活。國王想通了這一點,於是從美索尼亞國購買了漁網,然後進行了翻天覆地的政策改革,凡是從國王這裡購買漁網的人,都可以把多出來的魚留歸己有;想當然,島上的捕魚活動活躍了起來。
中島帝國的島民們非常明智地用他們累積的儲蓄,購買了資本設備擴大了生產,企業家們依照國王的要求,生產那些可以兌換成「魚邦儲備券」的產品;因為美索尼亞國掌握著所有的「魚邦儲備券」,所以中島帝國的工廠,集中生產美索尼亞國人想要的東西。
有了激勵捕魚的制度以後,中島帝國很快就累積了不少儲蓄,並擴大了生產,中島帝國的企業家們現在也有能力建工廠製造其他產品了,比如湯匙和碗;儘管大多數中島帝國人自己還缺少這些東西,但他們卻把這些商品賣給美索尼亞人。你也許猜到了,這樣做是為了賺取更多的「魚邦儲備券」。

《小島經濟學》插圖,左圖形容;。右圖形容圖片來源:三采文化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回到現實……王牌是「美金霸權」地位
多年來,經濟學家對美中關係的理解一直是錯誤的,大多數人認為那是一種互利互惠的雙邊關係:美國得到廉價商品和貸款,中國得到製造業的就業機會。然而,這真的是一種雙贏的安排嗎?
美國人占了便宜,他們不用生產就可以得到商品,不必儲蓄就可以得到貸款;然而對於中國人來說,他們辛勤工作卻不能消費自己生產的產品,他們努力儲蓄卻得不到貸款。
美國的低利率,很大程度歸功於國外的高儲蓄率,大多數當代經濟學權威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記住,想要借貸,就必須先儲蓄。幸好對於美國來說,全球化的經濟使得借與存的關係不再受到國境的限制。
到目前為止,美國手中的王牌一直是美元的地位。作為世界的官方儲備貨幣,美元是一切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也就是說,不僅僅是美國的交易夥伴,所有人交易時都需要使用美元,所以即便沒有人購買美國的產品,人們也需要美元,沒有任何其他國家的貨幣能有美元這種好運氣。
外國人持有的美元很多都存在美國的銀行裡,因而又可以借貸給美國人,如此一來,美國人即使不儲蓄也可以獲得貸款。由於人民幣和美元緊密掛鉤,中國當局自然會希望公民至少將儲蓄的一部分,兌換成美元持有。
如果沒有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儲蓄,美國人、及美國政府想要借錢就會很困難,他們將不得不承擔高額的貸款利率;對於靠貸款推動的美國經濟而言,利率走高和信貸緊縮將是一個致命的組合。
目前美國領導人和中國的衝突不斷升級,在他們決定與中國劃清界限之前,需要好好認清這條生命線,既然這種關係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結束得越早,痛苦就越小,對美國人來說尤其如此:當一個人白吃白喝得越久,有朝一日沒得吃時,就越難自食其力了。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小島的末日寓言】用一枝魚竿、一袋魚,跟你說「經濟是怎麼運作」的故事
【智商 157 的思考我跟不上】柯文哲嗆「三倍券」不能振興經濟,卻追加 6.55 億元加碼金
【經濟學家打臉柯文哲】三倍振興券的入門經濟學課!10 點告訴你台灣振興券哪裡好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 《小島經濟學 :關於魚(金錢)、漁網(資本)、儲蓄及借貸的經濟寓言【插畫圖解珍藏版】》,由三采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ixab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