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使用 AI 辨識茶葉,就必須從種植開始建立龐大的數據資料庫。圖片來源:Pixabay,CC Licensed。
「台灣茶」因品質優良、口感多元而享譽國際,且愈高檔愈搶手,價格也愈昂貴,像是生產自桃竹苗客家地區「東方美人茶」,由於生產過程不太能使用化學藥劑且倚靠人工採摘,堪稱是台灣最貴的茶,曾經創下 1 斤 101 萬的天價數字,吸引不少愛茶人士會直接前往產地茶莊購買,「仿冒茶」更是層出不窮。
通常市面上被查到的「仿冒茶」,有些是真品夾雜等級比較低的茶葉的「混充品」,也有不肖商人直接仿冒外包裝和茶罐上的評鑑比賽封條,放入便宜的進口茶牟取暴利。不久前,梨山賓館每罐 1 千多元的「梨山貢茶」遭仿冒販售一年後,警方才終於查獲仿冒茶倉儲,其仿冒手法就是完全複製外包裝跟廠商標章。
雖然農委會祭出「產銷履歷」、「產地標章」等方式,茶農也積極參加評鑑,又或是茶改場提供「DNA 分析技術」,但市面上不是沒有出現過農產品標章遭仿冒的事件,要民眾將產品送去茶改場分析,也相當耗時好力。
為了解決茶農及消費者的困擾,客委會曾與研究單位合力研發「AI 茶葉辨識系統」,希望未來提供消費端更直接、更省時的方式來辨識台灣茶。《報橘 BuzzOrange》這次特別訪問了客委會產經處處長江清松(以下簡稱江),為我們深入解釋如何善用新科技,協助台灣農產品建立品牌。
手機拍下茶葉照片,AI 系統就幫你辨識真假
記者:過去客委會曾和研究單位合作研發「AI 茶葉辨識系統」,這套系統是如何協助消費者辨識是否為仿冒茶?
江:這套系統是我們在 107 年跟亞洲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合作開發,屬於學術研究案。坊間很多消費者會對於什麼是東方美人茶、台灣茶、越南茶等概念,較常混淆,很可能不小心買到「混茶」,因此促使我們進行這項示範性的開發,並在 108 年公開發表。這項計畫是希望能透過消費者端買茶葉的時候,他們可以打開 QR Code ,拍下自己所購買的茶葉後,將照片傳回資料庫,這樣就能判定茶葉是出產自哪家廠商、哪一期採收,藉此確定該產品是否台灣產的茶。這種應用區塊鏈及 AI 技術的方式,目前初步研究成果,辨識率可達 97% 以上。
AI 系統耗資不菲,需跨部會整合推動
記者:目前這套系統推廣的狀況如何?跟產銷履歷的差異是?
江:雖然 AI 辨識茶葉的這項技術已經申請到專利,運作模式也被認為是可行的,但要建立茶葉資料庫得蒐集非常龐大的數據。從種植開始,經過施肥、採摘、去菁、揉捻、乾燥、檢驗、併堆,最後包裝並上市,生產端每年所有環節的影像都得透過 AI 技術整合參數、針對每一批產品做詳細的紀錄,還要農家能配合,因此需要更多時間、精力跟經費才有辦法市場化,不太可能一、兩年就成功。
我們鼓勵研究單位能接續向科技部申請研究計畫,而農委會這邊也有打算要統一安排,因此目前是納入農委會的整體規劃中。所以我們現在還是先一步一步來,未來客委會在「客庄 369 治理平臺」會持續跟農委會、茶改場合作,政府是一體的,我們會互相搭配找到更好的方式,看看能不能在臺三線願意參與的茶農先開始著手,尤其像東方美人茶這樣非常具有在地特色的產品,我們期待能透過更大的計畫來凸顯它的在地價值,讓大家知道只有在北埔、峨眉到苗栗頭份這些地區產出來的才是東方美人茶。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推薦閱讀
【報橘專訪】喝茶也能環島!全台 28 處「亮點茶莊」,由青農帶你品味台灣茶的滋味
【報橘專訪】牛排佐紅酒,那台灣茶配什麼?一堂體驗課,教你品味茶飲最高境界
【報橘專訪】從幫美國室友泡茶到經營茶空間, 26 歲心理系女孩用「台灣茶」撫慰人心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Pixabay,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