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科技部為改善國內海洋研究環境,推動「研究船」汰舊換新,籌建3 艘新海研船。最後一艘的「新海研 1 號」在 21 日於基隆舉辦交船典禮。

「新海研 1 號」不僅落實國船國造的目標,更以「國際級研究船」的目標前進,一起來看這艘造價 6 億的千噸級研究船有多厲害!(責任編輯:徐子捷)

「新海研1號」取代服役34年的「海研1號」

「新海研1號」21日在基隆港舉行交船典禮,將取代服役34年的「海研1號」,專注於大氣與海洋研究。圖片來源:上報記者 蔣銀珊 攝,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文/陳浩瑋

國船國造!蔡英文:讓台灣社會開始重新認識海洋

台灣大氣與海洋研究再添生力軍。由科技部委託台灣國際造船公司設計建造的「新海研 1 號」21 日在基隆港舉行交船典禮,將取代服役 34 年的「海研 1 號」,專注於大氣與海洋研究。21 日上午蔡英文總統出席交船典禮,她表示,希望透過新海研 1 號的海洋及大氣研究實力,促進區域的永續發展,打造繁榮永續的海洋國家。

為落實「國船國造」目標,並汰換老舊的海研 1、2、3 號,科技部投入 16 億元資金交由台船公司打造研究船接班人:新海研 1 號、新海研 2 號、以及新海研 3 號。其中,2 號及 3 號已於 2019 年交船,此次交船的「新海研 1 號」為 3 艘中噸位最大,達 1000 噸級。

蔡總統表示,台灣四面環海,各族群在歷史、文化、經濟上都與海洋有很深的關係。過去 30 多年透過海研船隊累積的成果,讓台灣社會開始重新認識海洋,新船隊也會在既有基礎上,持續擴大海洋視野。

總統蔡英文出席「新海研1號」交船典禮

總統蔡英文出席「新海研1號」交船典禮。圖片來源:上報記者 蔣銀珊 攝,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移動的「海上觀測站」!新海研 1 號以「國際級研究船」為目標前進

負責新海研 1 號營運的台大海研所所長詹森表示,新海研 1 號造價新台幣 6 億多,配備許多新型科技設備,光是電子探測設備的成本就達 2 億元,正式啟用後可在天氣預測、地質地形探測上有進一步突破。

新海研 1 號就如同海上觀測站,配備有船艏氣象塔,可即時蒐集海上氣象資料,並傳回氣象局,提升預報準確度。相對於新海研 2、3 號,1 號擁有可大規模掃描海床的「多音束測深儀」,可用來會測海底地形圖,加速海底地質探勘。

另外,新海研 1 號未來也會搭載大氣觀測雷達,可觀測 150 公里範圍內的天空水氣變化,以了解夏天西南季風降雨或梅雨鋒面的生成狀況,成為與美、日研究船相比擬的國際級研究船。

「新海研1號」之電儀室。圖片來源:上報記者 蔣銀珊 攝,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詹森表示,新海研1號預計年底首航關島,相關資料已透過科技部、外交部送往美國國務院。

蔡總統說,未來在科技部與學界合作下,新海研 1 號也將開闢高雄、帛琉等航線,針對西太平洋颱風好發區域、馬里亞納海溝等赤道洋流區域展開研究。台灣的海洋研究不只是有助瞭解環境、災害,還可以貢獻給國際社會,促進區域的永續發展,打造繁榮永續的海洋國家。

推薦閱讀

【台灣 MIT 的海研船將組隊】從設計到完工都一手包辦!國船國造不但能科研、保國安,還可接國外設計案

【台灣將出現新產業?】蔡英文:透過台美合作,讓台灣的「國防產業」進入國際供應鏈

【能打戰,也能人道救援】海巡署史上最大艦艇!4000 噸「嘉義艦」下水創 2 大里程碑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造價6億千噸級「新海研1號」交船 年底首航關島〉。首圖來源:上報記者 蔣銀珊 攝,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上報好文請看:
2019年海水溫創新高 海平面上升1公尺釀全球1.5億人流離失所
《海洋基本法》三讀通過 訂6月8日為「國家海洋日」
海上漂流模擬生存《最後的木頭》 療癒畫風伴隨探索未知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