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來源:Pixabay。
儘管全球各地疫情趨緩(除了少部分的國家、地區外),世界上許多人依舊需要「遠距上班」,當前單身男子苦於居家隔離無法約會,而已婚爸爸也陷入沒有酒吧、咖啡廳、等地方可躲的「 24 小時不間斷,帶孩子大考驗」。美國知名雜誌《VOX》訪問了 4 名美國爸爸,這幾位人父的小孩,從幾個月大到 12 歲都有,但共同點是他們一開始都是經歷著「備受衝擊的心理狀態」,來開啟這趟「奇幻之旅」的。
其實〈皮尤調查〉曾統計過,在 2017 年就有 63 %的為人父認為自己花太少時間陪伴孩子,只不過在 2015 的調查中顯示,只有不到四成的父親,覺得自己在教養孩子上有做到「非常好」的工作。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本來就對自己沒信心」的爸爸們,瞬間得到豐沛的父子時光,但也因此陷入自己想都沒想過的手忙腳亂生活。
「我開始打從心裡佩服我老婆」
住在芝加哥的復健師卡特( Jason Kart )有三個小孩,分別是 4 歲、2 歲、跟 8 個月。他表示,在封城之前的班表,大約就是星期一、三、五要去上班,而星期二、四會在家顧孩子,但那時他老婆的家人也時常會來幫忙,最有挑戰的是週末太太要輪值上班時,他得全程自己帶小孩的日子。
卡特表示,隨著自己的班越來越少(人們不願在疫情下赴醫院做復健,醫院資源也先留給有需要的緊急病患),他在家的時間也越來約多了,於是乎,每天他都有各種「新的挫折」要面對,比如小孩吵著看電視的時間不夠、大吼大叫說不想睡午覺、或與寶寶的便盆訓練不順利……等等的,這些是他沒想過,能完全的把他逼瘋的事!
卡特無辜的說,這方面他真的不太行,他說自己沒有妻子的創意或是能耐,可以讓小孩有秩序的吃飯、吃點心、還要一邊做家事一邊陪他們玩……等,這一切還要維持到另一半下班回家,讓一切看起來井然有序一樣。卡特說:「這段時間真的讓我打從心裡佩服我太太。」
但說到待在家的好處呢?卡特表示:「當早上小鬼鑽進我們的房間,我可以跟他們多依偎個 5 到 10 分鐘。誰能在匆忙的平日一早有這種福利啊!」
「我真的好享受倒垃圾的時間」
來自布魯克林的音樂製作人柏拉克夫( Zach Pollakoff )育有兩個孩子,分別是 3 歲和 9 個月。他表示,現在無庸置疑是自己跟孩子相處最多的時光了,他唯一可以享受「自我的空間」的時段,除了和同事的線上會議,就是倒垃圾的短短幾分鐘了。柏拉克夫說:「說真的,我現在好享受倒垃圾的時間!」
柏拉克夫很感謝自己的太太,因為他們在家的模式通常是一個人顧一個小孩,每當他忙不過來、眼看要失去耐心的時候,妻子就會說一聲:「嘿!交換一下吧!我來顧他,你幫我去…」。柏拉克夫說,這真的是自己遇上最幸運的事了。
「我好像漸漸的愛上這種生活」
位在佛羅里達藝術家寇馬( Juan Comas )有兩個小孩,分別是 10 歲和 8 歲。因為他太太賺薪水比較高,是個非常忙碌的上班族,即便當前「鎖在家」,太太依舊幾乎整天都得在 ZOOM 上開會,所以「教小孩課業」的責任就落到寇馬身上了。
寇馬說,學校老師其實根本也沒有「遠距交作業」、「遠距備課」的經驗,所以家長會發現要填的表單、網頁四散各處,總之,要交個作業的程序,讓他一個爸爸都覺得複雜就是了。而且更慘的是,本來想讓一個孩子用電腦、另一個用 ipad 的模式,因為發現很多作業都沒辦法用 ipad 寫,所以只好改成讓他的兒子、女兒輪流用電腦。結果根本像一場災難,寇馬形容,他們一開始搶電腦的方式,活像要把對方扒一層皮下來。
不過漸漸的,寇馬也抓到竅門,就是訂鬧鐘!只要鬧鐘時間到了,就要兩個交換,誰也不用吵,而家長也不會擔心自己忘了時間。
寇馬表示:「老實說,儘管一開始很混亂,但我漸漸愛上這種生活。」他形容,過往大家都是各過各的一天,忙碌的「從這裡、到那裡、再趕回家弄吃的、最後急急忙忙閉嘴、上床睡覺、明天再說」的一個循環,但現在,寇馬真的可以有時間用雙手修好物品、甚至做出一個東西給孩子、或教他們怎麼做一些小事情。
寇馬說:「我覺得我的心理狀態好像比過去 10 年都還要好。」
最難的是,在混亂時局下教導孩子正向思考的這份角色
紐約市政府職員包斯弗( Erik Botsford )有一對 12 歲的雙胞胎。他說自己的一個一個兒子很喜歡現在的生活,最近還說自己做了一個惡夢,就是得像以前一樣在學校上課。兒子似乎再也不想回去學校了。
包斯弗表示,儘管自己很忙,但也不願用任何藉口,去交換能跟兒子們上街、找塊沒人的空地、運動運動、伸展一下的時間。他更認為,現在全民「關在家」,家長成了在疫情期間,帶孩子正向思考的最關鍵角色,對他來說,這才是最有挑戰,而且溫暖他的事。
在〈皮尤調查〉中發現,父親跟母親一樣,都覺得「做個好爸爸」對他們自己的身份至關重要,而爸爸們感謝自己能有「為人父」的經驗,跟媽媽們的比例是幾乎一樣的。而早在疫情發生之前,相對於 1965 年,美國爸爸陪小孩的時間就已經上漲了 3 倍,平均一週 8 到 10 小時,而母親們,則是整整兩倍的 14 個小時以上。
這份調查讓人震驚的或許不是性別差異,而是原來生在 1965 年的孩子,每週只跟爸爸玩 3 個小時左右。不過當前因為疫情,爸爸們切身體會到帶小孩的心路歷程,種種的甜蜜負擔,也未嘗不是種「因禍得福」。
無論你是爸爸還是媽媽,你希望下一代的教育環境可以怎麼樣更好?
集氣來填《宜居城市滿意度大調查》 ,告訴政府你的觀察與意見!
推薦閱讀
【看完再說你會不會游泳】網友推爆的荷蘭「溺水」游泳課:穿衣游、站著游、不戴蛙鏡游
【南半球最柔情的鐵漢】放下魚竿、抱起嬰兒,是紐西蘭「第一先生」給阿爾登的獨享浪漫
【去墾丁不如去沖繩】墾丁遊客數崩盤跟陸客完全無關,是墾丁玩爛自己!
參考資料
《VOX》:Fights, naps, chaos, and cuddles: 4 dads on how the pandemic transformed their notion of fatherhood
《PEW》:8 facts about American dads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